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兒童讀物插圖越來越重視,隨著“插圖閱讀”時代的到來,也使兒童繪本迎來“鼎盛時刻”。兒童繪本作為插畫藝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散發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兒童繪本可以為家長與孩子間搭起一座橋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使孩子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審美、專注度等。正因為兒童插畫是一個迷人的、求新求變的藝術領域,所以受到創作者和閱讀者的青睞。
本文根據兒童插畫資料及相關文獻研究,從構圖選擇、色彩運用、造型設計和故事腳本四個方面,展開對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征和創作要素的淺析。
“童心”的構圖
藝術大師豐子愷說過,孩子是最不能閑的一類人,他們是最喜歡讓自己忙碌起來的,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尋找樂趣,在插畫中尋找趣味。在藝術活動中兒童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這就是所謂的“童心”。在藝術欣賞中,成人們認為美好的事物,也許在孩子們那里并不能引起他們對事物濃厚的興趣,因為孩子的審美不同于成人,是非藝術水平上的審美。
構圖是幅畫的骨骼和結構,對一幅作品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兒童插畫創作中,現代的基本構圖形式有三角形、環形、S形、橫向型、縱向型、放射形、對角線、十字線等等。在《小羊羅素睡不著》(圖1)這套繪本中,每一幅畫面的構圖都新穎有趣,無論是扉頁、蝴蝶頁、標題頁還是版權頁,大膽的構圖都讓人挪不開眼睛,構圖與其中每個角色造型有機結合,不但打破了單調、呆板的狀態,而且使畫面構成了很強的視覺流程引導,看得出是費思安排的結果,不知不覺把孩子的視覺焦點引到主人公身上,并引導出畫面的情節重點,吸引孩子們一頁又一頁地閱讀下去,在不知不覺中就閱讀完了本書。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常用的現代構圖形式手法以外,中國傳統的形式法則也仍然是畫家們創作時所采取的一些構圖方式,例如“慘淡經營”、“托不動之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景隨人移”等典型的構圖形式。當然,有機結合傳統繪畫構圖的形式法則與現代設計視覺語言的表現形式,也是現代很多插畫家們會選擇的構圖手法,創作出的畫面構圖靈活多變、打破思維定律和視覺習慣。
“童真”的色彩
在兒童繪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對強烈的純色、原色的喜愛。童真年代對色彩特別地“挑剔”,因為色彩是藝術創作中表達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容小覷。但與其他藝術創作不同的是,兒童繪本的創作有其特殊之處。因為兒童的感知和思維都比成年人更具象,色彩為他們所要辨識的對象提供重要依據。兒童可以憑借色彩來確認看到的對象。例如,李歐·李奧尼創作的《小藍和小黃》,繪本中大量運用高純度的黃色和藍色,這兩種互補色在畫家的調配下,被賦予了生命,生動又和諧地給孩子們演奏出一個溫馨美妙的故事。
孩子對色彩的認識比成人要純粹,紅色就是紅色,藍色就是藍色,黃色就是黃色,不存在冷暖和明暗的區別,鮮明的色彩也比灰色系列的色彩更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也許在成人眼里,色彩對嬰兒的影響并不大,其實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大約在4個月左右,便對顏色已出現了最初的顏色視覺,開始能辨別彩色與非彩色。例如,選擇兩本兒童繪本,一本色彩鮮艷,一本以黑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很明顯,孩子會選擇那本色彩鮮艷的。在孩子3歲左右,便開始對線條、形狀、色彩等符號有自己的感受和審美,并且次序感也變得很強。例如,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把同樣顏色、同樣形狀的玩具歸類在起。
在兒童繪本中,色彩本身就具有講故事的功能,比如孩子們看到綠油油的小草、黃燦燦的小花都是欣喜若狂的,對于孩子來說,色彩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形象的本身。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兒童繪本都一定要用最鮮艷、純度最高的顏色,孩子對色調是十分敏感的,不同的故事情節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一本色彩好的圖畫書應使人更快地融入情境,并獲得美的感受。
“童趣”的造型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情趣,一切藝術作品要靠情趣來打動人心。童趣是兒童繪本等作品中的個重要特點。在表達童趣時,插畫家不能以自己的情趣來代替兒童的情趣。魯迅先生在《看圖識字》中提到“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況,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所以給兒童看的圖書就必須十分謹慎,做起來也十分繁難。”兒童情趣,就是要站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創造一個屬于他們的世界。
在兒童繪本中,角色變形的表現形式是其最獨特和最重要的,而對兒童繪本的故事描述的角色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來說,多變和夸張的形象,不僅能凸顯人物的表現力,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也更能輕易地進入到故事情境中,隨著兒童繪本中角色的喜怒哀樂,一會兒哭,
會兒笑。
在兒童插畫的角色造型中,基本要遵循兩個原則:一.簡而不空的簡化原則。就像迪斯尼角色造型教程中,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從個圓形開始的,我們可以將這個圓圈變成可愛的大眼睛,圓滾滾的大腦袋,或者還可以變成怪獸的大嘴巴等。在審美情趣上我們要盡可能地接近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能駕馭,便會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通過簡潔的圖形,學會自己閱讀、自己理解,從而愛上閱讀;二.想象豐富的夸張原則。插畫師門筆下的丑小鴨、美人魚、白雪公主等這些童話中的造型夸張多變,富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通過這種夸張的手法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從而引導孩子們認識這個世界,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去讓他們感知這個世界。
寓教于樂的題材風格
很多兒童繪本已經不僅僅是在娛樂性和外觀上面下功夫了,不得不說,一個好的故事是兒童繪本的靈魂。對孩子來說,什么樣的故事不是特別重要,故事里講了什么也不是很重要,而這個故事是怎么表述的顯得更重要。不同的故事情節適合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間段閱讀,達到的效果當然也不一樣。例如,睡前故事經常會用“很久很久以前……”這樣一種久違的親切的開頭方式,給孩子一種內心的寧靜舒適,使孩子慢慢進入睡眠。
一個故事的好壞和這個故事的長短無關,例如宮西達也創作的《跟屁蟲》(圖2),故事簡單明了,寥寥幾段文字,大膽直白的畫面,卻能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里面那句妹妹學哥哥的“我走了”,因為年齡小、口齒不清說成“我‘久’了”,讀到這里,大人和孩子都樂了,就這樣輕易地拉近了創作者和讀者的距離,這是一本適合親子閱讀的好書。
講故事就像是做在游戲,每個孩子都是喜愛玩耍的,喜歡在游戲的狀態下來閱讀繪本,不知不覺就起到了互動作用。例如,近幾年兒童繪本中出現了一種粘貼的插畫形式,小讀者根據故事情節將貼貼紙粘在對應的
地方,這樣的故事腳本難度更大,需要更加縝密的構思。使孩子們通過觸摸、粘貼來引導孩子腦眼手之間互動的游戲過程,目的就是讓兒童邊閱讀邊動手動腦,既開發了智力,獲得了美的熏陶,還大大地增加了孩子們的耐心指數。這樣的兒童繪本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而且還給了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小結
每個人都有童年,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而孩子們的童年就發生在此時此刻,發生在當下。在孩子們的童話世界里,太陽會說話,云兒會舞蹈,鳥兒會唱歌……一起都如此有魅力。因此,插畫家必須放下成人固有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在同
個視覺高度,去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素材,并掌握兒童的心理和思維方式,才能真正地懷有顆童心,創造出各種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創作出真正能引起孩子共鳴的兒童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