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大省,尤其是在民間手工藝資源上更是豐厚,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為文創產業的創意思維和產業開發提供創意資源和文化資本;文創產業為民間文化藝術提供生存、發展的基礎,并拓展其延伸空間,兩者之間互益互助、互為補充,對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動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首先提出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概念,在其政府發布的《創意產業報告》中是這樣定義文化創意產業的:“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這二十年多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將文化作為精神訴求、以創意為核心手段、將現代科學和工業生產作為技術支撐,依托于互聯網絡等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形成了許多文化藝術、商業娛樂等方面的新產品和新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甚至影響到了整合世界的經濟結構。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我國政府也迅速注意到這一經濟和產業趨勢,一時之間,各大報刊媒體都可以見到“創意產業”這熱詞、熱搜,因為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與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相比,土地、能源消耗小、對環境破壞程度小,精神情感滿足度高、經濟產出高,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這種強調自主創新為主導、精神智慧為創造力新的經濟方式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視覺神經和對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期望。
民間手工藝融入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行性
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中,可以提煉出“文化性”、“創意性”、“產業化”這三組關鍵詞,其中,文化性是其創意思維和產業開發的創意資源和文化資本。在這方面,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五十六個豐富的民族資源、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因此,基于“文化性”的文化創意產業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是次中國經濟崛起、民族文化價值復興的新契機。
在眾多文化資源中,民間傳統手工藝是其中最為豐富多樣,且涉及面較寬、轉化力較強的種,并且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特征也最為契合。一方面,民間手工藝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歷史特征和人文內涵,甚至就是當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民間手工藝往往依賴于民間藝人的才華或是其家族傳承的技術觀念,承載著他們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記憶情感。因此,這與大機器生產而成的工業制成品和依靠數字技術設計制作而成的現代科技產品相比,更多了豐富的精神情感,這對于許多現代都市人來說,正是他們所需要用來填補空虛和冷漠心理的認知和體驗之物。
江西民間手工藝創新開發的意義
江西地域廣闊,歷史悠久,吳、越、楚文化交融共生,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生態和地域特征,也滋養了大量如: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和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萬載花炮制作技藝、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瑞昌剪紙和竹編、歙硯制作技藝、金星硯制作技藝、萍鄉煙花制作技藝等有著較高文化傳承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和經濟開發價值的民間手工藝術。然而,盡管數量眾多,也有少數知名度較高的項目,但是其整體影響力卻較為薄弱,形成產業化的項目較少,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項目由于生存土壤的喪失和老藝人的去世,且無法或是沒有機會融入到現代市場經濟中,呈現出難以為繼、衰退消失的境地,甚是可惜。在這現實背景下,把江西民間手工藝與現代資本結合,通過多元化的市場營銷手段,將其納入到文化創意產業中進行有效的創新開發,形成有影響力的產品鏈和產業群,有利于促進民間手工業在產品開發、工藝改進、產業結構、營銷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調整;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還有利于刺激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有著極大的助益。
1.加快創意產品開發
在不改變其地域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將現代審美理念和設計系統參與到民間手工藝產品的設計制作中,豐富拓展民間手工藝產品的表現題材,加快產品翻新周期,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從工藝、材料和技術上適應現代生產節奏的速度,并從內容和形式上適應現代目標購買受眾的消費需要和現代城市環境生活的文化背景。
2.借助新媒體傳播推廣
民間手工藝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通過影像技術、電子產品、網絡影視、動漫軟件等媒介和技術手段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宣傳和推廣,以提高市場的關注度和受眾的參與度,也為民間手工藝產品和企業的跨界延伸拓展可能性。
3.創新經營管理模式
從多種渠道整合優勢市場資源,將民間手工藝企業的經營管理納入到現代市場經濟和商業運作的體系中,組建規范的經營管理隊伍、調整經營管理手段和相關模式、搭建或開拓交易營銷平臺和渠道、適應現代市場交易秩序,擴大現代商品宣傳力度,加速對市場的應對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機制,優化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配置,以科學的、專業的面貌面對其產業化運作發展和轉型升級。
促進民間手工藝乃至民間傳統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因此,在促進其產業化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認識到其精神內質、文化底蘊、地域特征是其根本,要在保證其原真性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進行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促使其成為促進文化產業和經濟建設發展的文化資源和競爭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