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功能性需要由材料來維持,而陶藝是材料的藝術,與建筑存在一定的關聯。追溯人類發展的歷史,陶瓷很早就被作為基本的材料運用于建筑當中,與環境融為一體。伴隨著現代人“環境設計”觀念的覺醒與進步,陶瓷材料運用新的創作手法、新的形式介入建筑空間中。現代陶藝的運用使建筑更加藝術化,達到一種超越物質之上的精神提升,而且,對于現代陶藝的自身發展也是具有積極作用的。這樣既可以在建筑環境設計這個更為宏觀的現實的視野中來發展現代陶藝,又可以用陶藝裝飾元素豐富和創新建筑的形式。
建筑空間內的陶藝元素界定
1.現代陶藝的概念
現代陶藝是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為主,用特有的形式語言表現現代人的理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中國的現代陶藝的發展開始于80年代末。現代陶藝脫離了傳統陶瓷的母體,進而獨立發展,成為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2.建筑空間環境中的現代陶藝的概念
陶瓷元素以現代陶藝的表現形式存在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中,它不再僅僅作為單純的陳設裝飾,而是融入當地的文化背景、環境功能,又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段,來表達現代人們的思想、意識、感覺價值觀念。
現代陶藝介入建筑空間的必要性
建筑與陶藝的結合,說到底就是藝術材料的應用創新。后現代主義開始倡導藝術與生活的融合,藝術轉而面向大眾的生存空間。帶著建筑空間藝術化、意識化的理念,現代藝術與建筑工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多地融入人們生活環境的改造。作為現代藝術的種表現形式——現代陶藝因其獨特的、符合公眾審美理念的藝術表現力,融入到建筑空間當中來。
1.陶藝應用于建筑空間的發展歷程
雖然現代陶藝介入建筑環境設計源于后現代藝術的影響,但是陶瓷材料在歷史中很早就被運用于建筑之中。早期的陶瓷材料大都以實用性的建筑構件為承載體,附以裝飾性的整體處理。我國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陶制建筑材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建筑材料被各種新型的建筑材料代替。建筑的功能性被放大,建筑空間環境呈現給我們的是視覺上的統一感,直到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才開始注重藝術在人們生活空間的重要作用。
2.現代陶藝裝飾的視覺表現的優勢
陶瓷之所以成為早就被用于建筑中的材料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應用,發現了它的特殊性能。
(1)現代陶藝材料的自身優勢
現代陶藝元素的泥性語言是非常具表現力的。釉色極其豐富,不同的燒成手段也會增加其效果的變化。這也是陶瓷材料在視覺效果上最具特色的部分。
(2)陶藝材料的功能優勢
陶藝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現代陶藝元素的泥性語言是最具表現力的藝術載體,這是陶藝介入建筑空間的獨特的功能優勢。并且泥料作為建筑材料來說有環保優越性,與天然石材相比它可塑性更加豐富,與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它無污染、無輻射,并且不會因日曬而褪色,經久耐用。
建筑空間中的現代陶藝表現形式
建筑空間內的現代陶藝裝飾元素種類繁多,大體可分為存在于建筑內環境和存在于建筑外環境中的兩大類。當陶藝作為裝飾元素處于室外空間當中時,作品在造型、色彩、結構大都極具視覺沖擊力,概括而大氣。而建筑內環境中的陶藝作品處于相對靜止的空間,因此,作品層次分明,主題具有豐富內涵。
1.建筑外環境中的現代陶藝
(1)現代陶藝壁畫
壁畫在人類建筑發展中有著巨大的貢獻。釉色變化多、材質肌理豐富、表現手法多樣都使其成為建筑空間里的一門特殊的視覺藝術。米羅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設計制作的大型陶藝壁畫,主題突出、色彩鮮明、氣勢恢弘,既打破了單調的空間格局,有生動有趣充滿了時代氣息。
(2)陶藝磚
建磚是歷史悠久的建筑材料,存在建筑的外部表皮,雖然僅僅作為建筑的“皮膚”,但磚代表了工業、藝術與建筑之間的種有趣的并列。意大利尼諾·卡如索如的系列磚建筑作品《法國馬賽地鐵內墻》、《葡萄牙科茵布拉圓形建筑》等都是代表之作。
(3)建筑陶藝墻
建筑陶藝墻以陶瓷作為基本材料,通過個性化的創作手法表達環境藝術理念。它是種建筑師想要呈現其建筑理念理想時經常采用的藝術形式,通常以單體的或群組的形式出現。英國的羅伯特·道逍森采用絲網印刷工藝,將瓷磚和網格拼貼。抽象的幾何圖案轉印到標準瓷板上,并利用形式組合的不同排列和不同視角,使人產生幻覺和錯覺,使畫面和空間更加生動。
2.建筑內環境的現代陶藝
(1)現代陶藝陳設
陳設陶藝在室內空間中有著重要的裝飾作用。室內空間中的現代陶藝陳設物品,將精湛的陶瓷工藝、文化、藝術品位呈現出來。雖然所占的空間位置并不太大,但與其它方面的呼應,對形成整個環境質量、特色有著重要的作用。
(2)室內陶藝墻
室內裝置墻面是陶藝元素在建筑空間的重要表現手段。中國陶藝家朱樂耕在給韓國麥粒音樂館做的
系列陶藝內壁裝飾,不僅僅表現出了具有音樂般節奏感的陶瓷韻律的美感,同時讓人通過這徒弟巖石般的肌理得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感,仿佛置身于自然當中,且在觀賞性的同時極具功能性。
建筑空間中的現代陶藝的應用方法和設計原則
建筑是公共環境藝術的主角。隨著新觀念和新技術的發展,公共空間中的環境陶藝的概念深入人心,對建筑空間的設計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建筑中現代陶藝的形式法則
(1)重復
“重復”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象反復排列。這種表現形式使藝術作品產生種秩序美,而把這種秩序性加以集中和夸張,便更加突出其審美功能。
(2)氣勢與視覺沖擊力
建筑中現代陶藝的氣勢構筑主要來源于三面:體積、體量、節奏,這三者相互融合。視覺沖擊力是指通過視覺感知所產生的觸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視覺沖擊力的形成通常可以通過加大體量,渲染色彩,加強肌理、光線等的對比來達到。
(3)肌理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變化。不同的肌理,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制作肌理的偶然性和隨機性,使觀賞者產生不同的心里感受,并獲得自由的聯想。
2.建筑空間中現代陶藝的設計原則
建筑空間中現代陶藝需要考慮城市生態環境,但更應注重以人為本。滿足現代人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
(1)與建筑環境的整體協調性原則
建筑空間中的現代陶藝其主要任務和最終目的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必須與整體環境及建筑風格相協調的。應根據建筑規模和環境特點來確定作品的空間、結構、功能、體量、位置、材料、色彩。實現“建筑-建筑陶藝作品-人”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
(2)功能性原則
建筑空間中的現代陶藝除了具備自身獨特的美學和文化意義,還必須兼具環境藝術所包含的使用功能。通過其主題內容、造型、色調等形式來體現出該建筑的功能特性,也能反映出作品的藝術品位的高低。
(3)文化可持續性原則
由于處于建筑空間中的現代陶藝面對的是公眾,所以藝術家要盡量減少作品中的個性化元素,注重結合大眾審美和民俗元素。從而使其與公眾或群體的審美、文化共識相連。
結語
陶瓷經過歷史的積淀,所蘊涵的人文精神是其他材料都達不到的。我陶瓷藝術融入到建筑中來,有百益而無害。筆者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將現代陶藝裝飾元素會是建筑空間設計的優先選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需要更加明確陶藝與建筑和公共空間的關系。
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建筑與陶藝的結合當中去。積極開拓新元素,拓展新思維、新觀念,創作出優秀的建筑與陶藝結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