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對不斷提高專業基礎知識教學水平的同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興能力,也成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新的目標。文章結合當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藝術設計專業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分析。
藝術設計是一門直接服務于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學科,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系統教學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培育創意產業市場、推動創意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于革新人才培養模式。那么,高校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上應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明確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教學機制
在新時期,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整體設計上要突出“復合、高素質、創新”等特點,這是由藝術設計專業的科學屬性所決定的。確切來說,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上,要圍繞“拓寬基礎,培養能力,強調素質”制定教學目標,強調人才創新能力和性格塑造,改變傳統的單型人才培養模式,變單一的技法教學為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教學,重點通過時代思想觀念、民眾生活方式、人類居住環境滲透教學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高校要拓寬藝術設計專業口徑,精煉專業教學內容,確定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架構,積極發掘市場熱點,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藝術專業其他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圍繞藝術設計領域項目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以項目驅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以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建設為引擎,構建新的教學機制,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打好基礎。
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當代藝術學科由單向型向交叉型不斷轉變的過程中,社會藝術人才需求也由內向型不斷向外向型轉化,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日常教學中也要突出實踐教學、應用教學。這就要求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管理上,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不同階段的實踐教學課程有效銜接起來,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課程群建設,在常規課題作業上采用設計公司工作流程,爭取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時間能力和動手能力。與此同時,高校還要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不同年級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如在大一重點對學生進行基礎認知培養,在大二、大三時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大四重點培養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這也要求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任課教師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多的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鼓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性廣告藝術、工業設計賽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校企合作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也是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可靠路徑。借助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了解社會、行業發展現狀,擴大學生就業面。對于企業來說,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滿足他們的人才需求。因此,在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上,高校要加強與企業、行業溝通,根據企業發展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課程體系,并在與企業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如高校可以與企業攜手制定訂單式、滲透式、分段制、工學交替式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一起開展專業教學、師資培養、學生考評與實習工作,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使學校全新投入到教學管理工作中去。此外,高校還可以借助企業力量建設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和校內實訓場館,同時建設教學應用型論壇,建設與企業產業研發密切相關的影視動漫產業平臺、視覺設計產業平臺、廣告設計產業平臺,以改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環境和質量。再則,高校還要借助數目媒體動漫基地建設加快高校師生創新成果轉化步伐,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品牌專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執行者,也是教學所依靠的重要力量。在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教師隊伍建設滯后,教學團隊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已成為制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發展中,高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教師職能,創新年輕教師培養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具體來說,高校要把好教師準入質量關,引導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不斷加強專業理論、系統知識的學習,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社會培訓和各種社會項目,以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以校企合作為踏板,高校還要將企業實踐項目引入到高校教學中,鼓勵教師積極動手,大膽實踐,加強與企業高級設計師的溝通與互動,以擴大自身視野,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高校還要加強與國內外先進藝術設計院校的合作,經常開展外派學習、教師教學研討會等活動,為教師參與重大項目創新研究和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以達到鍛煉教學隊伍、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創新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以就業、創新為導向,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優質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同時通過藝術專業課程的交叉互動和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