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及圖像記錄時代的到來促使展示空間快速發展。高校展廳作為非商業性展廳存著具有著特殊意義。在承擔教學及科研的同時也正在承擔滿足了人們對文化及精神生活需求的社會責任。新的時代背景下,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校園展示空間還存在展示功能與社會教育功能銜接不足等一些問題。本文以商丘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展示空間的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展示空間的布局、色彩、燈光和質感的設計,讓參觀者在“觀與思”中形成對整個空間的認知。探討“什么樣的空間形式”能讓觀眾達到“觀與思”的狀態,營造一個能引發觀眾深思和學習的展示空間。
設計構思
運用傳統展示空間“觀-感-觸”的序列關系,營造“觀與思”的展示環境。設計注重空間形態的豐富性及體驗性,運用界面相關元素結合陳設創造更多彈性空間。在具體展示過程中以創造更為豐富的空間體驗。在布局上注重內容與形式的規范和統一,展廳陳設設計中保持展架、展品、展臺、展板的規范與統一,參考博物館設計標準和人體工程學,達到合理的尺寸及布局,避免整個展示空間的雜亂無章,講究實用與藝術相結合,同時遵循人的行為習性,充分利用視覺焦點和視覺終端布置重點展示內容,合理安排流線。按主題來進行設計構思,利用彈性空間優勢創造與展示主題一致的設計方案,以使在在主題展示總使主題思想有效的表達并與受眾心理產生共鳴,序列關系與彈性空間的營造將貫穿真個設計過程,達到由觀而感,由感而觸的設計目標。從而讓受眾在參觀中實現觀與思的空間認知。
空間設計
強調參觀者的心理感觸,達到展示環境功能要求與大眾情感與心境的互動,利用彈性空間營造出與展示主題相符合的展示氛圍。利用空間體驗感讓參觀者在空間中對展示環境產生獨特的空間認知。空間注重展品與主體體驗的互動性。在空間設計中以信息的傳播為中心,強調展示作品的內涵體現。借助燈光與色調的設計主體,營造主題行展示空間環境。通過對展示空間的布局、形態、色彩、質感與機理等方面設計,讓受眾在空間體驗中產生與展示作品內涵的互動。
1.平面布局。布局強調空間序列形式的平穩、舒展與時序性,多采用對稱、規整、方正的布局形式,以達到彈性空間的營造,整體上創造較為安靜的展示環境。流線安排上強化觀眾合理有序的參觀。展廳的空間布局采用典型的縱向式空間布局,利用水平方向進深與垂直方向的高低創造不同的視覺心理感受。整個空間布局以個較為方正的門廳為中心向兩邊延伸,將門廳處設為形象展示區,通過中心式的陳列方式來展示,兩邊分別為成果展示區和文化展示區,形象展示區為兩邊展區的過渡,也是對于進入核心展區的參觀者到達各分展廳的再次引導,以門廳為中軸線,保持兩邊的展區均衡與對稱。門廳處有一個出口與中庭相通,使整個展示空間與中庭空間有效的組織和滲透,讓參觀者更好的感受室外的氣息。整個空間構成個相對穩定、嚴肅、莊重的展示環境讓參觀者達到“觀與思”的狀態。
2.流線設計。由于現狀空間是一個大的長方形,為了合理利用空間和盡量延長展示空間,整個展廳內部不設實墻的阻隔,而是利用各個區域的展墻進行合理分割,形成以方正的空間為主,大中有小、彼此交錯、規整統一,整體布局緊湊,避免整體空間的呆板,延伸展示空間。盡量增加展品與觀眾的交流空間,同時也避免參觀者雜亂無章的參觀,形成行為路線的暗示,指引參觀老合理有序的觀賞。從而形成一個對外相對封閉,對內相對開敞的交錯空間形式,營造出一個能讓觀眾安靜觀賞與思考的展示環境,也使得參觀者的參觀流線更加靈活,增加瀏覽的趣味性。
3.照明與色彩設計。色彩和燈光設計能夠影響人的心理、情緒和效果,在展廳的設計中,突出環境與燈光、色彩和整體氣氛與文化的統
,為了避免室外光線對環境色彩的影響,利用活動展板將室外光線阻擋,營造室內灰暗的光環境。在展品上利用人工照明集中照射,燈光的色彩以與整體環境統的暖色為主,照度充足,燈光的位置在人的視平線以上,角度適當,避免眩光困擾,同時依照各種不同的展品特點,選擇不同的光源、光色、型號,突出展品同時不影響展品的固有色。展廳色彩基調以暖色的灰調為主,保持色調與環境、心理、生理、感受相適應,展板、展墻、展臺、展架等的色彩多為深灰色,減少人們的視覺疲勞,在輕松、舒適中觀察與思考。地板和頂面的處理則選擇白色大理石地板和黑色噴漆頂面,使整個環境成“黑”、“白”、“灰”的對比,營造簡單、質樸的空間氛圍,強化靜思的空間設計理念。
4.空間營造。在展廳中以“觀與思”的空間認知為設計主題,讓觀眾從入口進入室內后駐足停留,視覺瀏覽,尋索,再進入,觀賞品昧,就這樣進入、回出、移動、停留之間,移步異景,步移景異,產生對整個空間的認知。利用空間的序列關系,引導參觀者的情緒表達,最終達到在瀏覽中認知,在認知中思考的空間特征。同時在展廳設計中加入了“多元文化”和“多功能”的設計理念,全方面展示出展廳的特色與內涵,強調展廳的專業功能。
5.分區設計。按專業需求出發,利用吊頂、鋪裝、色彩、展臺等元素使空間統的基礎上,形成若干主題的子空間,滿足不同專業的不同文化展示,同時也能滿足大型展覽的空間需求,使整個展廳呈現多元文化的展示空間。展示的形式豐富,為了滿足圖片、實物、模型、史料等多種展示形式,根據其需求設計不同的展室。同時創造體驗與交流的虛空間以達到設計的最初訴求。
圖片展示區在設計上以簡潔為主,墻面大面積留白處理,充分利用室外光,營造個明亮、簡潔的展示環境。實物展示區在靠墻和隔斷處布置上展架,色調以“灰”調為主,展架的顏色多為深色,控制室外光線,在展架下設置射燈,讓參觀者將視線集中在展示物品上。模型展示區根據展示的內容,營造其展示環境,在墻邊和展室中間設置展臺,將重點展示內容布置在展室中間的展臺上。通過基調、燈光和陳設營造不同的展示環境,重點突出展示內容。方案利用各過道將空間進行劃分,引導人們的行為路線,有序的進行參觀。通過展廳營造的是一種藝術氛圍。作為展覽、學習、交流和休憩使用,所要營造的則應是具有文化的氛圍。本方案無論是作為展廳使用還是作為日常使用,都是為了解決分院展覽、師生學習和生活活動的需求。通過合理的利用空間,以滿足展覽、學習、交流、休閑和辦公等眾多功能,同時也作為我校與當地政府、企業進行藝術交流的一個展示平臺,全方位的展示校園多元的文化內涵,分擔社會教育職能。
休閑區和閱覽室。為了組織展廳環境,延長參觀者在展廳中的停留時間,在展廳中設置休閑區和查閱室,分布于各展區之間,把休閑區和查閱室作為展廳的一部分來創造。為了營造休閑的氣氛,休閑室和閱覽室在色彩上改展示區的穩重,用較淺的顏色加上綠色植物的點綴,配上木質的桌椅和條案,及同學們平時留校的優秀陳設作品。輕松的交流和探討展示品給人的視覺感受,以及觀與思中對整個空間的認知,同時也為參觀者提供一個休閑空間,緩解生理和視覺上的疲勞,獲得安適的美感。
多媒體展示廳。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到來,傳統的展示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多媒體展示越來越被人們關注,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展示設計中。分院的動漫、影視后期、傳媒等專業,以傳統的展示形式很難充分的展示其專業特色,多媒體展示空間的需求也顯得尤為重要,除了滿足基本放映功能外,展廳內應布置靈活的觀展空間,根據各院系的文化特色,注重專業場景營造。
展廳設計在文化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展廳設計的內容、形式、文化傳承和商品宣傳模式等等都經歷了一個深刻的改變。伴隨著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在展廳中將會更多地把文化融入到其中,兩者的關系越來越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氣息的力量將會在展廳設計中越來越明顯,展廳設計不能只考慮單純的信息傳遞,而會更多的考慮到人的行為意識和思維方式,滿足不同人們的精神所求,通過本文的研究,展廳設計在校園發展中有著美好的前景,成為文化傳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