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是一項集人類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于體的腦力活動。藝術設計之美也區別于純正的藝術之美。藝術(如繪畫、音樂等)之美取決于自然(實際物體)和畫家的主觀意念,作者主觀感覺高于一切,可以無所顧忌得進行主觀創造,沒有諸多現實因素的限制,因此,藝術之美是純粹的、天馬行空的。而藝術設計不同,藝術設計目的性強,所有設計必須圍繞著設計主體來的,所有步驟都是為設計主體服務的,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放方方面面,比如產品的外形、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特點、目前該產品的市場現狀、目標消費群體、大眾的欣賞水平和接受程度、受眾者的消費情況等等,才可以進行藝術設計。設計過程中當以產品的功能為重中之重,產品的功能性高于一切,設計者必須統籌兼顧,注意到各個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做出好的設計。
怎樣區別設計藝術之美和藝術之美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楚美是什么,每個人對于美的理解都不同,對于美的定義經由不同美學家的理解已經有多個答案,據不完全統計,美的定義在西方有數十個流派,對于美的爭論也一直無休無止,也許正是由于它引發了如此多的爭辯和思考,本身就是美最有價值和閃光點的存在,本身就是美的種體現。在眾多的答案中,我比較傾向贊同于馬克思的觀點“美是人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美給人創造的欲望,居于此,美是人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藝術之美就像縈繞著我們空氣,就像音樂、繪畫等能給人治愈的力量,能會使人的心情剎那間好轉,能使人的心得到撫慰,這就是美的巨大魅力。有趣的是,藝術本身并不具有這種神奇的力量,是人類本身通過進行這種藝術活動來使自己感到滿足,感到快樂。這需要人類對美要有最基本的感悟和理解,面對美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感觸是人類對美最初、最深厚的執迷。其實,個人對美的欣賞能力不僅是為了體現所謂的藝術修養,更重要的是,美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人在美的環境中獲得良好的感悟。
設計者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作品的靈魂。因此,在設計者的心中必須要有“美”的存在,只有設計者心中有美,才能設計出讓人眼前亮的作品,才能讓消費者感到愉悅、感到認同,才有存在的價值。所謂“胸有成竹”就是這個意思,只有設計者的內涵和知識修養積累到足夠的含量,才能與產品碰撞出絢爛的火花。但是,設計者也并不能夠隨心所欲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他必須考慮到各個方面:比如產品的外形、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特點、目前該產品的市場現狀、目標消費群體、大眾的欣賞水平和接受程度、受眾者的消費情況等等。因此,藝術設計就是“帶著腳鐐起舞”。
設計中的產品是所有流程的基礎。只有基于真實的產品,設計師才能有“起舞”的“舞臺”,產品的功能、價格、使用人群的不同都是設計師可以發揮的余地,“設計作品本身就是就是一座不會窮盡的美的寶藏,蘊含著文化的、形式的、想象的美”。結合我的專業書籍設計來講,設計的本體是書,書的內容、用紙、開本大小、版心大小、字號大小、字體類型等等都是設計者能夠發揮的舞臺。此外,書的封面是本書籍的最引人注目之處,因此也就是最重要的地方。好的封面設計需要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僅如此,一本書的封面是整本書內容凝結的精華,因此,好的封面設計必須與書的內容相輔相成,務必讓人一目了然地明了整本書的題材和大體內容。單單就書籍設計來講,就有如此多的內容可以挖掘,因此可見,“設計作品本身就是就是座不會窮盡的美的寶藏,蘊含著文化的、形式的、想象的美”。
設計產品的受眾者即產品的消費者。有時候設計者與消費者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欣賞眼光的不同,設計者和消費者之間往往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在這個時候,往往就需要設計者的換位思考和有時候的一點點妥協。
藝術設計以物質主體需要的滿足為前提,這和藝術創作不同。藝術(如繪畫等)之美取決于自然(實際物體)和畫家的主觀意念,作者主觀感覺高于一切,可以無所顧忌得進行主觀創造,沒有諸多現實因素的限制,因此,藝術之美是純粹的、天馬行空的。而藝術設計不同,藝術設計目的性強,所有設計必須圍繞著設計主體來的,所有步驟都是為設計主體服務的,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比如產品的外形、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特點、目前該產品的市場現狀、目標消費群體、大眾的欣賞水平和接受程度、受眾者的消費情況等等,才可以進行藝術設計。設計過程中當以產品的功能為重中之重,產品的功能性高于一切,設計者必須統籌兼顧,注意到各個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做出好的設計。設計是為人而服務的,任何設計存在的根本意義就是它可以為人解決問題。
藝術設計要求設計者必須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獨一無二的創造力,藝術設計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最大不同點便是設計需要獨特的創造性,不盲從,不追隨。這個獨創性并不單單指創造,即設計的產品為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獨一無二的;也指翻新,就是在原有的產品的基礎上再進行翻新創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對產品進行新的詮釋。設計并不是模仿而是心靈和思想的創意。
因此,設計師必須擁有強大的創造力。然而設計師的創造力也并不是先天擁有的,而是后天培養的。設計師的家庭環境、教育熏陶、生活經歷、積極心態等都是影響設計師的創造力的因素。這些因素,如家庭條件、個人理想、生活情趣等的不斷變化或許還會影響設計師的創造力。只有設計者能夠發現美、感知美,把這些美的感官和體驗轉變為自身的積淀,成為培養自己靈感的沃土,才會不斷創造出有價值、有意義、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