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風建設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學風建設水平是一個學校良好精神力量和風貌的重要衡量指標。它關系到每一位大學生的學習成長環境、學校的聲譽,如何建設良好的學風環境是每所高校面臨的關鍵問題,本文將從學風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學風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學風建設的意義幾個方面來討論如何構建校園良好的學風環境。
關鍵詞:學風建設;校園文化
學風建設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學風建設水平是一個學校良好精神力量和風貌的重要衡量指標。它關系到每一位大學生的學習成長環境、學校的聲譽,如何建設良好的學風環境是每所高校面臨的關鍵問題,本文將從學風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學風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學風建設的意義幾個方面來討論如何構建校園良好的學風環境。
學風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風主要指一所學校的學習、學術風氣,大學的學習風氣是學生和老師價值觀念的體現,人生觀念的延展,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環繞著整個校園,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狹義的學風則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習慣和傾向。
構建良好的學風環境,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明確的學習目的是良好學風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做好引導工作,使大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年齡上,大學生已成為成年人,對生活和學習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正因如此,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應該得到較好的引導,以確保學生在正確的學習方向上積極努力。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有效的推動作用,興趣、愛好、獎勵、期望、學習的結果等都對學習目的有輔助引導作用。當然,大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多樣性,教師在掌握這種多樣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做好引導工作,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學習興趣激發學習需要,促使大學生自發地明確學習目的,亦是構建良好學風環境的重要環節。其次,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掌握好良好的學習方法,并適時做好學習方法的調整。學習方法是學習效率的基礎,把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大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大學中有部分同學,因為學習環境和受教育方式的轉變,學習方法不適應,學習時事倍功半,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方法的調整。與中小學教育中的被動學習不同,大學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大學教育強調學習能力的培養,除了傳授專業知識之外,更多的是教會大家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教師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科學地閱讀,針對性地聽一些講座,學習好論文寫作的規范和技巧,利用好圖書館和互聯網拓展知識,掌握考試的技巧,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考好每一門課程,都是教師所需要做的指導工作。第三,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一種心理傾向。在教育過程中,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專業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多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外學習活動和職業規劃教育,鼓勵學社功能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引導學生嚴格遵守紀律,保證學生的良好成才過程。學習紀律主要是一種外部控制,這種外部控制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學校的考勤紀律、課堂紀律、請假制度、學術規范等,這些紀律主要具有強制功能、警示功能、懲罰功能和教育功能。大學學習的性質、培養方案和教學組織形式、大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點等決定了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主要依靠紀律約束,通過紀律約束促進大學生自覺學習意識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良好學習精神的培養。而大學中的學習紀律通常是民主的、直接與間接管理方式相結合的、課堂內與課堂外箱融合、獎懲相結合的。通過嚴格的學習紀律,學校建成全面的日常學習管理制度、使學生養成規范的學習習慣,有效地促進校園學風的建設。
學風建設的形式也具有多樣性,建設的過程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盡管良好學風建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學生方面、學校方面、教師方面等多個因素,但學風建設的基本形式不受影響。首先,學風建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學習氛圍的建設,學習氛圍的建設主要分為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兩個方面,硬件建設方面主要是指學校的硬件環境建設,例如圖書館、自習室、學校相應的宣傳欄建設,軟件建設是指精神氛圍建設,例如寢室的學習氛圍、學校的學習氛圍、實驗室的學習氛圍等方面的建設。學習氛圍中,個人和集體是交互作用的兩極,個人影響集體,集體也影響個人。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優良班風等獎項的評選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樹立先進典型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其次,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例如考研經驗分享會、外語學習經驗交流會、同一專業的新老生學習交流會、“挑戰杯”競賽交流會等,通過全面的交流互動,提升學習氛圍中的正能量濃度和學習效率。第三,按期進行學生誠信考試,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完善大學生人格的道德實踐,還可在誠信考試時實行無人監考模式,打造良好的誠信學習氛圍。第四,舉辦相應的科技競賽,鼓勵科技活動,建立學生專項科研基金,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技能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鼓勵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提升大學生科技社團活動的含金量,從而夯實學風建設的成果。
良好的學風環境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學社功能全面成長的迫切需要,是高校發展的必備條件。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中指出:“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在規模持續發展的同時,把提高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養數以千萬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做好學風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是我們高等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大學教育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塑造時期,而良好的學風氛圍更是三觀塑造的關鍵,學校只有在學風建設上下狠功夫,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佘雙好主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高治軍主編.《輔導員工作100個怎么辦》,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傳中,朱偉主編.《輔導員工作指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馮剛主編.《輔導員工作培訓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鄒娟(1986年8月~)女,云南省景洪市人,2011年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現供職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法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