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公司法經修改后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實施。此次修改無疑是公司資本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對活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刺激民間投資都將會起很大的促進作用。但隨著資本制度的改革,我國債權人保護將會面臨更多更嚴峻的挑戰。目前,我國債權人保護機制尚不完善,存在董事信義義務難以明確,未建立公司信用評估機制,公司人格否認制度難以實現等問題。因此,需要從健全公司內部結構,公司章程增設出資催繳程序,增加第三方機構參與市場監管,建立公司誠信機制,確立債權衡平居次的原則,債權人自我保護以及運用國家手段等多個方面構建債權人利益保護機制。
關鍵詞:資本制度;債權人保護;公司法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增設催繳程序
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使公司的行為規范化,經營管理活動處于約束監督下,是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重要措施。第一,賦予各部門獨立的地位,明確其職責,確保在其位謀其政,嚴厲杜絕職權篡政,杜絕權力專營,保障各部門的權利,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特別是要保障監督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嚴格規范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保障公司資本正常運營,對于完善公司內部治理也是不可小覷的。第二,明確董事的信義義務,通過章程具體規定其信義的義務的內容、承擔方式,真正使董事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保障公司健康快速發展。第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還要快速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將公司的決策與股東利益徹底分離,完全交由職業經理人去治理公司。這樣做不僅能杜絕股東操縱公司,長此以往公司內部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運營模式,使公司的收益得以大幅度提高,公司資本充足,債權人的利益也從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公司通過章程增設催繳出資程序可以作為保障債權人利益的一項重要的、切實可行的措施。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從實繳制確定到目前的認繳制,這無疑是一次資本制度跨越式的變革,極大的刺激了民間投資,活躍了市場經濟。新公司法規定公司的資本只需認繳,且認繳的資金何時兌現也任由公司章程決定,由此投資人只需認繳資本無需實繳資本即可成立公司。但若投資人單單只是認而后再通過章程規定了較長的實繳期限,這時債權人的利益就無法保障了。由此,公司通過章程增設催繳出資程序可以作為保障債權人利益的一項切實可行的措施。當公司章程規定的認繳期限還未到期,但公司已欠債且危及到債權人的利益時,可由公司董事向股東催繳,在這里應將催繳設定為公司董事的一項義務,若董事違反信義義務未向股東進行催繳,則可要求董事一同承擔責任。在經過催繳不成的情形下,債權再訴至法院申請公司破產來保障自身的權益得以實現。倘若未能經過公司催繳出資程序的,債權人不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催繳是訴訟的前提。因為何時出資由公司自行來安排,屬于商業決策,屬于公司的自治行為。
二、建立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社會誠信機制
建立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第一必須要保證公司公示的信息是真實和全面的,公司對外所披露的信息不僅能反映公司真實的經營現狀還能使公眾做出更安全的投資行為;第二,當公司的原有信息發生變更時,公司有義務及時披露新的信息,使債權人能及時掌握公司的動態;第三,必須保證公司披露的信息全面、徹底、詳盡,不能進行選擇性的披露公司的信息,對不利于公司的信息不能隱瞞。對于債權人獲取公司信息的路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公司主動地進行信息披露,供債權人直接查詢;二是由第三方建設信息庫。我們更應該著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和獨立第三人的評估對公司進行管理,由第三方構建公司信用信息的查詢系統,以便債權人獲取正確的信息。有一套十分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必須的。所以要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創建。大力推行網絡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將企業的“失信成本”予以提高,失信的企業勢必將承擔嚴峻的后果。另外還要追究披露虛假信息的這一類無信用的企業的法律責任,不僅要使其承擔高額賠償,更要嚴厲懲處主要負責人。
三、確立債權衡平居次的原則
衡平居次原則即(深石原則),即公司在破產的時候,公司普通債權人的債權優先于濫用權力的股東對公司之債的受償。我國新公司法修改后公司資本制度得到了跨越式變革,衡平居次原則在目前的制度下有了再次討論的價值。衡平居次原則的內容是:在控制與從屬公司之間,當從屬公司處于資本不足時,且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違反了誠實義務,實施了一些不公平的行為,在從屬公司破產時,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的債權應居后于公司普通債權人的債權。衡平居次原則并非控制公司的債權本該列后于公司普通債權,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再基于公平的考慮時才運用此原則。具體條件包括以下三條:第一,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實施了一些不公平的行為;第二,控制公司實施的不公平行為對破產人即(從屬公司)造成了實質的損害,也給自身帶來了不當利益;第三,衡平居次的訴訟與破產法條的實施不沖突。自深石原則確立以來,適用衡平居次原則中“不公平”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從屬公司實際資本不足;第二,控制公司濫用權力,違反了“公平、誠信”;第三,控制公司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無視和否認從屬公司獨立的法人地位。第四,控制公司和從屬公司的資產混同或相互輸送。
從屬公司向控制公司進行借貸,控制公司作為從屬公司的股東,在現實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在法律上,股東對公司的債權與公司的其他債權都應受到同等的保護。但是若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實施了一些不公平的行為,且這些不公平行為對破產人即(從屬公司)造成了實質的損害,卻給股東(控制公司)帶來了不當利益;則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的債權應居后于公司普通債權人的債權。此種制度對保護普通債權人的利益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國法律應予以借鑒。
總之,無論是市場經濟下還是自由經濟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進行調控而且更需要國家運用有形的手進行調控。如首先,不僅應在工商登記時載明公司的注冊資本,還要在公司營業證書中一同載明公司的實收資本,這樣一來公司資本的真實情況就能被相對人完全的知悉、獲悉。其次建立公司抽樣年檢制度也是切實可行和必要的。相關執權的行政機關應及時向公眾公布抽樣檢查的結果,對于不達標的企業給予嚴厲的處罰。最后,對違法行為僅僅依靠民事責任的懲戒不能產生足夠的強制力和威懾力,還需要強化對抽逃出資和虛假出資的刑事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阮永平.金融控股集團道德風險問題研究——基于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1(8):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