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有無階級性是法學界一直以來都在探討的問題,本文探討了法的階級性的有無問題,以及法的階級性與繼承性和社會性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階級性;社會性;繼承性
一、階級性
對于法有無階級性,學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一些學者認為法具有階級性,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法不具有階級性。
一些學者從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觀點出發認為法具有階級性,這是因為法與國家同時產生,而且國家是階級斗爭的產物。在這種理念下,法的定義是,法是由國家制定并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由統治階級制造的是統治階級實施統治的工具。法是由掌握國家權力的階級通過它所建立的國家機關創設的,而不是由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共同制造;法律總是屬于某一階級,統治階級不同,法律的階級屬性也不同,比如,封建地主階級的法律、資產階級的法律等,法律代表著某一階級的利益,而不是全社會共同的利益;法律自始至終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不存在為全社會利益服務的法律。由此,法律是具有階級性的。法律的階級性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在共產主義社會發就不存在階級性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逐步消除法的階級性。
有一些學者則認為法不具有階級性,法是社會生活中被人們遵守的能產生社會秩序的東西,甚至就是社會秩序本身。在馬克思所說的國家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也是存在共同的行為準則的,這種準則規范著大家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并具有強制效力,而在這一時期并沒有階級以及國家,所以說,法律具有社會性而沒有階級性。他們認為應然應當是昭示制法時代的正義、人權、平等、自由、公平、安全等人類的價值觀念,體現社會主流意識對善良秩序要求,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強制性的規范體系。
二、社會性
法律本身具有社會性,法律的存在表面上是為了國家服務的,實則是基于社會秩序的維護,是人民群眾的需要,而這與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相關聯、相協調的。法律所調整的是社會關系,法律規范就是一種社會規范;法律行為是在社會中發生,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如民法規范的人與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身份關系;經濟法規范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調控和管理。所以說,法律具有社會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法律的追求自由、公平、平等的內核也具有普遍的社會價值,其影響于各個部門法的運行過程中,也影響于法律不斷的發展中,不同的社會階段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它的這種內核。
三、繼承性
繼承性,指的是唯物辯證法講的批判的繼承,在新舊事物交替之際,新事物在否定舊事物的基礎上,對舊事物的一部分批判的吸收和利用。法律的繼承性特指新法對舊法,無產階級的法律對資產階級的法律的繼承性。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有價值的法學遺產和法律規范可以被我們批判的繼承。比如,在周朝時期就有了區分故意與過失的刑法原則,春秋時期,法家的強調法律威嚴和穩定性的觀念,死刑復核制度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吸收。無產階級的法律也能對資產階級的法律進行繼承。我們可以繼承其法律中體現的平等、自由的精神,但不會繼承其剝削階級的意志。可以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在經濟管理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可以彌補我國經濟起步晚、環境措施不完善而引起的立法方面的不足;也可以借鑒外國在科技保護和知識產權方面的立法,為我國構建完善的知識保護體系提供立法經驗。
四、三者的關系
以馬克思法哲學觀來說,法律具有階級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法律的階級性而否認它的繼承性,因為法律具有社會性。在社會的不同階段都制定不同的法律規范,雖然社會的統治者不同,但其法律規范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價值觀,其追求平等、公平、自由的內核是一直沒有改變,他突破了時代和政權的更迭而在不斷延續著,從古希臘、古羅馬的法律建設之初,他們的公民就建設了平等、民主的法制理念,即使隨著封建社會的西方國家在一次次思想解放、改革乃至革命中都在追求者法制的平等、公平、自由,到如今的資本主義乃至社會主義社會。這種發展體現了法律的繼承性是突破了他的階級性,并且始終受他的社會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家麟.論法的階級性和繼承性[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79(01).
[2]林榕年.略談法律的繼承性[J].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羅馬法與現代世界,2014(01).
[3]吳家麟.法律的階級性、社會性和繼承性試析[J].寧夏社會學,1985(1).
[4]公明.對法律的階級性的探討[J].法制與經濟·學術爭鳴,2014(10).
[5]梁慧星.法律的社會性[J].人民法院報,2004(2).
[6]何勤華.論新中國法和法學的起步——以“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與“司法改革運動”為線索[J].中國法學,2009(4).
[7]嚴存生.西方社會法學的法觀念探析[J].學術研究,2010(1).
[8]郝鐵川.馬克思主義首次揭示了法的階級性嗎?——兼論馬克思主義關于“法的階級性”命題的原意[J].學習與探索,1999(5).
[9]姜興波.法的階級性新論[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作者簡介:
石釗,1990年12月,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新疆大學法律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