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攀升。不過,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違法犯罪活動也愈發頻繁。而且,由于新的科學技術不斷涌現,犯罪手法也不斷出新,這些情況的出現不僅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而且也給公安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在當前的情況下,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需要,我國公安機關在公安管理方面一定要取得創新,而且,這種對創新的需要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公安管理創新的急迫性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解釋,也對公安管理工作的創新途徑做了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公安管理;管理創新
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離不開科學高效的公安管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務職能,深化改革政府職能,逐步改革和創新公共管理,實現公共管理效能的逐步提升,這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開展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之一,公安機關長期以來承擔著各種社會管理任務,因此,如何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求,改革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方式,是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公安管理改革及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社會的穩定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我們的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較多的安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一些恐怖暴力事件的隱患,包括由全球經濟發展波動性所帶來的一些經濟問題和人民情緒波動性隱患等,在新的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下,各種暴力犯罪、違法活動也越來越隱秘猖獗,這些都給我們的公安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這種形式下,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公安管理改革與創新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社會政治局勢促使公安管理改革創新
政治系統的有序與可控性是政治局勢穩定的根本因素,作為維穩的重要部門,公安管理機關所面對著社會上各種違反犯罪分子,以及挑戰政治領導核心權威、破壞民族統一與民族團結的違法活動,當前,這些組織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積極籌劃一些恐怖暴力活動,而且也逐漸從線下走上了線上,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加大對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毒害,這些人通過發布帖子等形式在貼吧、微博、微信等大肆傳播一些子虛烏有,顛倒黑白的所謂的歷史真相,來動搖人們心目中政府所樹立的良好形象。因此,公安管理急需創新來應對這樣的新形勢,通過自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來發揮自身的維護社會政治安寧的職能,從而預防和限制這些違法活動的出現,保障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
2.社會經濟局勢促使公安管理改革創新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近些年來的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的經濟局勢也存在較多的動蕩因素。一些經濟犯罪隱秘性強,往往出現了嚴重后果才能被人們知曉,給公安部門打擊犯罪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因此,作為公安管理部門不僅要繼續加大對各種經濟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還要從專業能力上進一步武裝自己,從而提高公安管理部門的打擊違法犯罪能力。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穩定,更離不開經濟形勢的穩定。違法犯罪活動能夠對經濟形勢及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公安部門要審時度勢,進行管理方法上的創新,打擊一些擾亂經濟活動的違法犯罪行為,為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做出保障,并推動我國經濟的繼續發展。
3.社會思想情緒促使公安管理改革創新
社會思想情緒的穩定與否是與社會的整體發展情況息息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的表現關系到民心所向,只有取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獲得了人民對社會現實狀況的感情認可,才能得民心,才能有一個穩定的社會思想情緒氛圍。社會思想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大多數老百姓都能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發自內心的支持政府牽頭所舉辦的一些活動;人們都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塑造自己,并且把其作為評論社會現象的道德依據,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的輿論氛圍;人民群眾能夠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問題感到擔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在理性分析當今局勢的情況下,人民群眾能夠對國家現狀感到滿意,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公安管理部門個別公務人員的不作為恰恰會損傷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這些不作為,不關心也會損害人民群眾的社會安全感,從而產生不穩定的社會思想情緒。因此,作為公安管理部門,日常的所有工作都事關重大,小到幫青年人找回被偷走的手機,大到破解重大案件,伸張正義,這些都是對國家法律和尊嚴的一次捍衛,也是對“民心”的一次提振。
4.社會秩序穩定促使公安管理改革創新
作為人們生產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最基本條件,社會秩序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程序當中。良好的社會治安狀況可以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形成好的社會風氣。故而,公安管理要培養應對犯罪形式變化的能力,創新工作理論和工作方式,做好超前的預想和防御工作,來控制犯罪活動的發展與擴張。除此之外,公安管理還應當打擊社會中存在的不良風氣,讓人們認識到不良風氣的危害,讓不良風氣的理念深入人心,利用群眾的力量,來抵抗和消滅社會中的歪風邪氣。
二、加快我國公安管理創新的途徑和思考
1.以創新理念為先導
創新管理理念是實現公安管理改革及發展的先導。目前,公安管理中存在問題,表面而言屬于方式、方法問題,實質而言屬于觀念問題,不改變理念就無法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必須加快創新執法理念,樹立“法律至上”、“以人為本”等觀念。只有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為群眾辦實事,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才對得起自己公務員的身份,才是一個稱職的公務員。當前這個信息化社會,任何正面負面的消息都會從各種途徑快速傳播。因此,一個公務人員的不稱職會被迅速放大,形成整個公安管理系統的公共關系事件。因此,公安管理創新的先導是理念的創新,只有從思想觀念上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才有真正的創新動力和行動。
2.以改革內部管理體制為核心
體制的科學高效可以改變很多固有的頑疾。公安機關應當以“統一”、“精減”、“效能”為原則,逐步改革與創新,構建權責分明、統一指揮、高效精干的管理機制。首先,我們要從管理職能的高度對公安機關的職能進行科學的定位,從而改革落后的行政管理體制。公安機關是我國具有武裝性質的行政、治安、執法部門,承擔著維護治安秩序、社會穩定、人民安全等使命。由于之前公安機關并未對職責范圍進行嚴格劃清,不僅導致警力資源的嚴重浪費,還對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影響,甚至激化了警民矛盾,釀成重大事端。為防止此情況出現,從內部加強管理,加強業務學習,讓每一位公安管理人員都能做到依法執法,不野蠻執法,不越權執法。其次,對各級機關事權進行明確劃分,使各級機關均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何事應由省級機關負責,何事由市級機關負責,何事由區級機關負責,何事應交由派出所負責,這都應存在一個明確的標準;再次,機構的科學設置,設置機構時主要取決于所承擔的職責及任務。因此,要消除機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避免職能重疊現象的發生,合理分配警力,讓每一位警察都有適當適量的工作,防止牢騷滿腹的情況發生。
3.注重警務運行機制的改革
警務運行機制的改革目的即確保公安機關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治安這一動態環境,逐步增強其打擊能力及管治能力。一方面,借助計算機情報信息系統提高情報的搜集、共享、研判及運用的效率,進一步完善情報工作機制,加快構建科學的情報系統建設,逐步實現情報采集、使用及管理的規范化;另一方面,應不斷提高應急指揮能力,以“110指揮中心”為核心,依托視頻監控、GPS定位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不斷完善指揮模式,同時,應加快演練,提高指揮及現場執行能力;另外,在“寬嚴相濟”的政策指引下,公安機關的工作重心也要從打擊為主轉到打控并重上來。這是當前的新形勢給公安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盡快建設現代化的勤務模式。從源頭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在社區安全建設中,要加強社區的安全自治功能建設,加強民警與社區的密切聯系,提高對社區居民的服務范圍,也加強了對社區居民的管理。
4.逐步完善和提高公安隊伍的基本素質
如前文所述,新的形勢給公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執法人員的素質亟待提升。首先是思想觀念的素質提升,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積極進行工作創新。其次,要加強信息技術、經濟政治等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系統培訓等加強公安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辦案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專門引進一些專業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和社會精英加入到公安管理工作中來,給公安系統注入新鮮的血液,也增加了服務和辦案的水平。另外,也要考慮從制度方面來保障人員素質的提高,如明確的獎罰制度,監督舉報制度等,從內外兩方面加強公安人員的紀律約束。
總之,公安管理工作的創新是新的形勢下的必然趨勢,當然,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從制度、人員、法律法規等各個方面加以完善和推進。
參考文獻:
[1]張兆端.公安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體系新探——《公安管理學》主編札記[J]. 公安教育. 2015(01).
[2]于群,譚羚雁.公安管理學科建設與公安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J]. 云南警官學院學報. 2013(02).
[3]韓健.對當前公安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 公安研究. 2002(06).
作者簡介:
張旭陽(1995.9~),男,漢族,籍貫北京,北京警察學院2014級公安管理系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