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證業務也急需加緊改革的步伐,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職能作用,承擔法律使命,在組織形式、服務理念、工作方法、法律制度、執業機制、管理體系以及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實現創新發展。
關鍵詞:公證業務;創新;服務;信息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法律服務手段,公證業務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著深刻變化。面對復雜的市場需求,我國公證業務必須加大創新力度,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積極服務經濟發展大局,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增活力,不斷推進公證事業的創新發展。
一、創新公證機構法人治理結構
2000年國務院批準的《關于深化公證工作改革的方案》和2006年《公證法》這兩次重大改革,推進了我國公證行業的快速發展,明確了公證機構的權利和職能,尤其是《公證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公證業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4年,深圳市率先成立了法定機構模式運行的公證機構,合理的厘定了公證機構與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得公證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能職責得到進一步明確,實現了公證機構由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法人治理模式。可以說,這種做法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新態勢,有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制建設相適應的公證體制構建目標的實現。新時期下,我國公證業務應該以《公證法》為依據,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所發布的政策、方針以及指導意見,積極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實現由行政管理向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組織形式轉變,確保公證機構享有更充分的自主管理權利,可以依法自主進行人事聘用、分配權利、辦理公證業務以及獨立承擔法律責任,進而提升整個公證業務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二、創新公證服務理念和工作方法
新時期下,隨著國家簡政放權的推進以及公證業務的不斷拓展,公證人員必須首先做到服務理念的創新。公證人員不僅要對現行的法律法規有深入的學習和掌握,還要會靈活應用法律解決現實問題,尤其是在審查判斷證據和調查取證上要敢于推陳出新,突破傳統公證服務模式,用創新的理念思維帶動服務創新,要改變以往的“依賴辦證、坐堂辦證”變為“主動辦證、調查辦證”,減輕群眾負擔,方便群眾辦事,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創新公證方式,確保公證業務能夠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以說,傳統的公證業務帶有很強的“官架子”,而今后的公證業務需要向服務型轉變,爭取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那么,具體來說新時期下在公證業務工作方法上又該如何創新。筆者認為如今我們依然出于一個信息化社會,公證業務要想實現創新發展,就必須大力推進“互聯網+公證”的信息化建設腳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來不斷優化公證方法。如今,人們的生產生活都被打上了“信息化”標簽,網絡已成為人們溝通和交流的主渠道之一。作為公證業務必須順序新時代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加快構建全新的“互聯網+公證”模式,提升網絡信息技術在公證行業的應用水平,促進公證服務方式的便捷化和信息化。現階段,我國公證業務的信息化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信息技術的利用率較低,在網絡管理、信息處理、技術標準、安全保密等方面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發展的需求。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專業挑戰,公證行業急需要建成全國統一的行業信息平臺,在辦證方式、辦證流程、行業管理以及數據統計等方面迅速提升應用高新技術手段的能力和水平。
三、創新公證法律制度和公證執業機制
當前,我國公證行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以《公證法》為核心的多層次的公證法律制度體系,確保了公證業務開展的有法可依。并且,司法部門和行政機關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及時更新、修改和完善各項公證規章制度,例如司法部已經對現行471件公證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進一步提升了公證管理的質量,健全了公證申請受理登記、出證審批、爭議復查、錯假證追究等法律規定。然而,與新時期復雜的市場環境相比,創新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應該堅持立改廢并舉,不要“墨守成規、一勞永逸”,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以及結合國外有益經驗,進行公證法律制度體系的調整和完善,確保公證法律制度的針對性、實效性、系統性、科學性、指導性和權威性,讓公證法律制度真正能夠為民服務,滿足人民多樣化公證需求。再者,公證行業必須秉承誠信執業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健全公證執業機制體系,規范服務行為和工作流程,強化職業技能,提升公證品質,不斷推進公證業務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在健全公證執業機制過程中,要主要完善公證受理、審核、出證等各環節的工作標準,規范辦證程序,逐步實現在全國統一的公證信息平臺上進行嚴格操作。此外,公證行業還需要完善執業準入和考核監督機制,嚴辦公證員隊伍的“入口關”,建立健全對公證執業活動的全過程監督機制,完善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年度考核機制以及獎懲機制,對于公證違法違紀行為要嚴厲懲處。
四、創新公證管理體系和公證隊伍建設
近年來,我國公證行業形成了司法部門行政管理、公證協會行業管理與公證機構自我管理“三位一體”管理模式,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求。但是,長期以來,司法部門行政管理力度遠遠高于其它兩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證行業自我管理的發展。所以,新時期需要持續完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重點強化公證機構的自我管理功能。司法機構做好監督和指導,行業協會做好自律和規范,公證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在隊伍建設、組織構成、文化建設等方面敢于創新,凸顯公證業務的生命和活力。此外,人才是公證業務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新時期公證行業必須將提高公證人才素質作為提升公證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思想政治、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等多方面提高公證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同時,完善公證教育培訓機制,加強重點業務領域和新興業務領域的業務交流和學習,促進公證業務人才的專業化成長。作為公證人員,也要積極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公證執業理念,熟悉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牢記自身的行業使命感,切實維護好公證權威。新時期下,公證人員要擺脫以往“單打獨斗”的習慣,加強團隊建設,促進公證隊伍整體服務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君琴.公證業務拓展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思路[J].辦公室業務,2015(24)
[2]陶鈞.淺析信息化過程中公證業務的發展[J].法制博覽,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