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是維護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保障,只有健全法律法規,才能從全方位視角而加強國家治理,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為國民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民法規范在法律范圍內屬于私法,行政法屬于公法范疇,從表面看,二者不具備共性,但民法規范中諸多內容能夠適用于行政法中,為行政法的完善創造有利條件。本文主要對民法規范適用于行政法的可行性加以有效分析,并提出其具體實踐應用。
關鍵詞:民法規范;行政法;適用
法律能夠為國家長治久安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只有確保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維護國家良好秩序。民法規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作為法律工具,不僅可以對國民行為加以規范,而且可增強國民的凝聚力,實現國家創新發展。就民法規范和行政法而言,二者雖然分別為私法和公法,但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使民法規范可以適用于行政法中。對此,有關人員有必要從該視角著手,對其有效適用加以深入研究。
一、民法規范適用于行政法的可行性分析
就民法規范適用于行政法中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兩部法律之間具有明顯的共通性特征:一是二者具有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二是在債權、物權等方面,二者具有共通性;三是在行為、事件等方面,兩部法律未能加以明顯的界定區分,且二者的分類比較接近;四是在法律關系層面中,兩部法律存在明顯的相似性。其次,民法規范如若能夠適用于行政法中,在法律層面講,以遵循民主法治原則為前提。由此可見,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具有可行性[1]。
二、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適用的必要性
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具有必要性。首先,行政法作為公法而存在,其私法精神相對較為缺乏,而民法規范屬于私法范疇,加強其適用,能夠彌補公法中對私法精神的缺失。其次,在民主和諧的社會環境氛圍中,行政法如若過于遵循命令與服從的發展模式,則與社會發展相脫節,通過民法規范的適用,能夠進一步突出行政主體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平等關系,有利于充分發揮行政法的行政效果。最后,行政司法部門工作者要更好開展工作,必須以民法規范為重要依據,為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創造有利條件[2]。
三、民法規范適用于行政法的實踐
(一)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直接應用
就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直接應用的實踐看,其應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一般原則的應用。以“誠信原則”為例,是我國一般法律原則的重要內容,在民法規范中作為基本原則而存在。然而,在法院判決過程中,可能以此為審判依據。可見,民法規范中一般法律原則在行政法中有適用。其次,民法規范中一般制度在行政法中有應用。所謂的一般法律制度,是指在眾多法律層面中可應用的法律制度,其法理具有一致性。民法規范中緊急避險等概念,曾在基于行政法的法庭審判中有適用。最后,民法規范中諸多技術性規則在行政法中有適用。例如,法官在確認當事人相關信息內容時,對民法規范的法律法規有借鑒。諸如此類,是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直接適用實踐。
當前,我國國內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完善,且行政法院的判斷基準缺乏清晰的界限。首先,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并未針對公法和私法性質而做出不同的審判結果;其次,法官在判決時,如若引用民法規范內容,可能不做闡述。為確保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適用的有效性,相關部門人員有必要制定標準規范,以充分發揮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作用。一是如若行政法比較健全,則無需引用民法規范,否則必須有選擇性的適用;二是行政法直接應用民法規范,二者必須具備一致性;三是在民法規范適用中,堅持以行政法為主[3]。
(二)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類推應用
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有著類推性的適用,對健全行政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類推適用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步驟:首先,行政法對民法規范的類推適用之前,必須對行政法中存在的不完善之處加以明確。縱觀我國法律法規類推經驗,行政法雖然處于不斷完善中,但仍然未能實現完善,因而在指出漏洞后,要對民法規范做進一步的類推。通常,法律工作人員先針對相關法律法規做解釋,如若尚未解決相關案件,則對民法規范加以類推適用。其次,在類推過程中,尋找兩部法律之間的相似點尤為關鍵。在此過程中,法律工作者對多種法律的引用、比照加以思考,并選定最為合適的法律法規而實施類推,但二者的本質必須保持一致性。最后,比照適用過程中,如若利用民法規范填補行政法規的空白,則必須確保屬于行政糾紛事件中的要件與民法規范中事件具有本質上的聯系和一致性[4]。
對確保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類推適用的有效性,相關工作者有必要針對類推適用而提出合理的界限,在遵循的民主與法治的原則基礎上,將民法規范有選擇性的適用于行政法中。首先,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類推適用前提是,考慮效果因素。在類推過程中,必須選擇性的借鑒與類推,不可直接適用。例如:我國行政法,針對“行政主體履行職責后,扣押的個人物品之保管或歸還”等方面尚未做出明確規定,雖然能夠對民法規范中相關內容借鑒,但不能直接將民法規范中的“物品保管關系”而應用。其次,在民法規范的類推適用中,工作人員必須遵循行政法原則而實施。最后,在類推適用中,應率先考慮行政法,如若不存在相關法律法規,則考慮民法規范的類推適用。
四、結語
就民法規范和行政法而言,二者雖然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但也具有共通性,使民法規范能夠在行政法中有適用,且能夠彌補行政法的不足。對此,有關人員有必要對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性加以深入分析。通過研究實踐可知,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有著直接應用和類推應用兩種,且能夠有效處理行政糾紛,對加快我國法律健全和完善進程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登峰.行政越權代理行為的追認——以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應用為路徑[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2,04:74-78.
[2]單華東,江厚良.民法規范在行政審判中的類推適用[J].人民司法,2012,23:89-93.
[3]時延安.刑法規范的結構、屬性及其在解釋論上的意義[J].中國法學,2011,02:101-118.
[4]鐘瑞棟.民法中的強制性規范——兼論公法與私法“接軌”的立法途徑與規范配置技術[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02:69-81.
作者簡介:
艾芷萱(1999.7.3~),女,漢族,北京人,任職于大連育明高中高三一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