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社會責任是 20 世紀初以來首先由西方國家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是建構企業與社會和諧關系的一種基本思想。它指的是企業除了為股東追求利潤外,也應該考慮相關利益人。本文在梳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于企業社會責任規制的基礎上,指出實踐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提出解決的建議。
關鍵詞:勞動法;立法;企業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SR)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責任除了為股東(stockholder)追求利潤外,也應該考慮相關利益人(stakeholder),即影響和受影響于企業行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雇員利益是企業責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因此,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基本操作形式是所謂“企業生產守則運動”,又稱“企業行動規范運動”或“工廠守則運動”。[1]企業社會責任依據所指向的人群不同又可分為內部責任和外部責任。內部責任是指企業在法律規定中對于其雇員的責任,或者是公司在勞動關系中的義務。而企業的外部責任,則一般指的是對于企業外部自然人和法人的相關責任。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的角度出發,本文更多關注的則主要是企業內部的,對于勞動者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勞動法中法律規定的梳理——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
首先,總體分析一下“勞動法”的法條。該法于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施行。2009年8月,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對其進行了修改。整部法典共十三章,分別為總則、促進就業、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這其中,和企業社會責任關聯較為密切的主要有第二章促進就業、第八章職業培訓和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另外,在總則中,首先從立法的宗旨上,本法制定的目的在于:“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是從宏觀角度反映出勞動法側重保護勞動者利益,從而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立場。
三、企業社會責任在勞動立法中的體現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上文中,筆者已經就勞動法中的相關章節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進行了一個簡要的梳理。在相關勞動法法條的規定中,我們要肯定成果的同時,還必須看到,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被完全地、善意地履行。從實施效果來看,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運動在實際中對于提高勞動者標準和保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有限。時至今日,超時加班、欠薪逃薪、環境惡劣的“血汗工廠”不在少數。在我國許多非公企業里,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象頻繁發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勞動合同簽訂率比較低,簡單且不規范、流于形式,甚至出現與“勞動法”相違背的情況。第二,工人工資待遇低,隨意克扣工資情況嚴重,工人工資水平與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協調。第三,生產安全、職業健康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在法條中有著明確的強制性規定,但是實際實施程度低,執行力度差,流于形式問題嚴重,而后期執法的失位使得違法的行為實際上沒有被處罰和解決。
四、解決方法
對于如何解決現實中遇到的企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其社會責任的問題,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執法
首先,要強化執法力度。在糾正和懲處企業逃避社會責任、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之時,要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對于用人單位違法收取就業保證金、拖欠克扣工資、拖欠社會保險費等逃避社會責任、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除經濟制裁外,可輔必要的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可以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此外,應當明確勞動部門的責任,并在合理的范圍內賦予其一定的強制執法權。
(二)發揮社會團體監督和推動作用
要充分發揮輿論媒介、消費者協會和工會以及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首先,要鼓勵相關民間團體的組織和發展。充分發揮各種工會和消費者團體的作用是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重要途徑。[2]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和監督認證方式,需要改變由雇主單方面行為的狀況及單純的商業運作模式。政府勞動部門和工會要逐步介入勞動者標準的檢查和認證。這樣,既可以將勞動者標準檢查與我國的勞動法律檢查監督結合起來,又可以保證企業社會責任認證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在此基礎上,發揮工會及消費者協會的監督保障作用,完善相關的規范及規定,使其成為我國勞動法律監督的重要主體之一。另外,發動行業協會作為自律規則的制定者,制定相關的規則。由于行業協會規章是由行業協會成員所設計并制定的,因而他們的專業背景便構成了行業規章專業性的有力保障,他們就能夠使用該行業更精確和更專業化的語詞來表達他們欲通過規章所指涉的意義,因此,行業協會根據行業特點所制定的生產守則就比普適性的法律更容易為各企業所認同,從而相應減少了推行的阻力。
(三)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機制
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機制包括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制度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機制兩方面。建立有效的社會責任評估機制,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公開,使得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處于“陽光”之下。這樣的設計,才能更好的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實際履行。
五、結語
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從勞動法角度講,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集中關注對于勞動者的各項權益的保護,以及企業自身所承擔的相應義務。對此,我國的勞動法在法律規定中有著一些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在此基礎上,社會實踐中,仍存在著許多不妥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現象。對此,我們要依靠執法、監督以及企業內部制度建設等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爭取更好的保障勞動者的權益,促進和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常凱:《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性質》,載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
[2]謝亞萍:《企業社會責任視角下勞工權益保護》,載于《中國企業社會責任》,2007年,第9期.
作者簡介:
梁井藝,男,江蘇漣水人,工作于江蘇省漣水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