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的出臺,司法人員行使職權的問題已被納入法制軌道,檢察官作為司法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時也要行使好保護機制,有效保障檢察官行使檢察權。本文將針對目前我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需要保護的現狀,以檢察官的職責為基礎,研究建立健全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
關鍵詞:檢察權;保護機制;法定職責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的通知,為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指明了明確的方向。但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檢察官在履行法定職責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一些阻礙,如政府機關以及一些社會多媒體的影響,面對這些干擾,有些檢察人員會陳勝畏難情緒,最后直接影響到法律適用效果和監督效果。法治社會的最終建立需要從司法人員的角度去構建一種相對合理的機制,檢察官承擔著代表國家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提起公訴、打擊貪污腐敗等職責,如果檢察官的檢察權受到了影響或者制約,最終影響整個國家的法治進程。
一、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的意義
從檢察官職業保障的基本屬性看,只有充分保護檢察人員履行法定職責,檢察人員才有信心和能力,才能敢于作為,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做到嚴格、公正檢察權。當前由于我國社會中存在的干擾檢察官履行職責的行為,導致一些群眾對檢察官處理案件的方式方法產生誤解和非議,出現一些對檢察隊伍建設和法治宣傳都是不利的現象。正是基于檢察權的職業特點以及影響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的諸多干擾,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將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1.有效突破外界因素干擾,避免非正常辦案因素的影響
檢察人員的工作包括很多,偵查監督、審查起訴、反貪污賄賂、控告申訴、民事行政監督、刑事執行監督等工作,實踐中有很多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一些國家機關,出現一些地方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利用其掌管人財物的職務便利干預司法活動,甚至把檢察機關作為推行地方保護主義以及貫徹領導干部個人意志的工具;有的新聞媒體片面的對一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敏感案件進行歪曲報道,有時會對檢察人員行使職責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乃至損害當事人的利益。這些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司法人員履行職責使的法官、檢察官不能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真正做到恪盡職守、公正公平。正因為如此,檢察官需要得到必要的保護,以使其能充分發揮維護公平正義的能量。
2.防止體制內部干擾,依法合理行使司法職權
在檢察官刑事職責過程中,還面臨著內部的一些干擾因素,比如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如果不按照某些領導的意思辦事就可能被調離該工作崗位,或者將該案件轉交給其他人員進行辦理,甚至有可能在以后的業務競賽、晉升等方面對正確履職的檢察官形成障礙,所以。最后有些檢察官面臨這些壓力的時候,可能會妥協。相反,一旦檢察官履行職責的保護機制能夠形成,就會屏蔽掉這些所謂的內部壓力,真正是的檢察官能夠依法合理行使司法職權。
3.更快實現檢察官的精英化,檢察工作的精細化
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檢察官精英化的培養模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區別。精英化檢察隊伍的實現必然注重對所有檢察人員的保護和保障,包括人身保護、職業保障、行使權力的保障等,然后才能逐步的實現檢察官履行職責的專業化程度。因此,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可以有針對性的使我國建立起一支精英化檢察官隊伍,培養檢察官的精英化意識,提高專業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實現檢察工作的精細化。
二、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的完善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錯案終身追究制度”,這無疑對檢察官正確履行法定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就必須賦予檢察官更多的履行職責的自由權,真正讓檢察官能夠自主掌握案件的辦理進度,決定案件辦理結果,任何外界因素不應干擾。雖然目前剛出臺的《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將司法人員行使職權的問題已被納入法制軌道,但該規定相對比較原則,有些情況規定的還不夠細,因此我們應該以該規定為指導,在此基礎上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做建立完善的檢察官職業保障制度
《規定》第二條規定:法官、檢察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檢察人員在辦案過程中不能排除外界的干擾,就是擔心其工作職業是會受到外界制約和影響,比如檢察官的崗位調整、晉升職位等,這就給檢察官正確履行法定職責設置了限制。對于外部的影響,尤其是上級檢察或黨政機關,承辦檢察官面對此種制約很難作出抉擇,甚至最終只能做違背真實意思的處理意見。因此,保障檢察官獨立行使職權,必須建立檢察官職業的保護機制,非經法定程序不能隨意將檢察官調離、辭退等,而且還要對一些細節進行更詳細的規定,比如依據什么樣的具體規定才能調離、辭退檢察官等。
2.明確檢察官權限范圍,使插手干預登記制度落到實處
《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的出臺,為檢察官能夠獨立、有效的行使職權,形成了很好的保護膜。但是還需要確定檢察官的具體職權內容,劃分職權范圍,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職權確定問題,使檢察官的權、責、職得到明確的體現。另外,還要進一步細化規定領導干部干預司法的記錄制度,如何有效的保障檢察官敢記錄、能記錄是重點。目前有的檢察人員礙于情面,不敢登記、不想登記的情況普遍存在,這就需要很大的勇氣落到實處。
3.保障人財物統一,保持檢察機關獨立性
檢察機關是一個主體,檢察官則是檢察機關中的一個主體,如果檢察機關不能在主體方面獨立于其他機構,那么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更難以實現獨立,因此,要逐漸探索實現檢察機關的獨立,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省統一管理的改革方略,實現檢察機關的人財物由省檢察院統一管理,這就邁出了檢察機關獨立改革的第一步,檢察機關開始擺脫地方行政力量的管轄。但是這并不是徹底的改革,應當繼續加大力度,逐漸實現檢察機關完全獨立的局面。
4.在社會中形成崇法信法的氛圍
檢察機關是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機關,檢察機關的職業崇高性產生于社會民眾對法律的信仰。一個具有崇尚法律氛圍的社會,必定對法律職業具有高度的認可度,這樣也能夠有效的提高法律工作人員獨立工作,維護社會整體法治正義的信心。因此,要在我國社會范圍內逐步推行崇法信法的氛圍,讓社會民眾認識到使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這樣才能使檢察官在行使職權時受到社會的尊重,進而保障檢察權的有效行使。
三、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權的保護機制的思考
建立檢察官履行法定職權的保護機制,除了以上措施方法外,還有注意其他一些方面的內容。
1.注意輕重緩急,逐步推進
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每一項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時間來保障,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存在著緩急、難易的差別,因此,除了需要對這些問題予以系統解決的統籌考量,還需要探討先急后緩、由易及難的步驟,以逐步解決相關問題。例如,當前急需解決的,也是相對易于解決的,是設立科學的符合司法規律的辦案評價體系、檢察官工作業績考核標準等問題。對這樣的問題,應當立即著手研究解決。
2.防止改革過程中出現異化的情況
司法改革要求在實踐中進行完成,但是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容易出現改革異化的情況,要提高注意。比如這次司法改革所確定的檢察官的員額制,是司法人員職業化和精英化的重要基礎。其本意不僅在于要解決司法人員忙閑不均,或是要確保審判輔助人員數量與法官數量相對應,減少檢察官事務性工作負擔等,更重要的是要確保優秀的司法人員集中在辦案一線,壓縮“不辦案的司法人員”的比例,并以此作為使優秀的檢察官可以不通過職務的晉升也能得到優厚待遇的基礎,從而有助于保障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
獨立的檢察官履行職權制度對我國的法治國家建設、社會的普法宣傳、民眾相信法律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當前需要做好司法體制改革,適應以審判為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的必然方向。目前檢察官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的建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中改革的一些細節工作還需要逐一解決。
作者簡介:
張廣超(1982.10~),男,漢族,山東蘭陵人,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公訴一處主任科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