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對市場的影響深遠。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現在有了邊界。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基本貫穿的是不顧其他新興國家的“強盜邏輯”,這種邏輯施行了50年的時間,可見“盜亦有道”。從長周期來看,有“道”的強盜邏輯有兩條主要線索。
第一條線索是保持美元世界第一貨幣的地位,確保鑄幣稅。
貨幣政策的歷史路徑十分清晰。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大規模發行紙幣,讓美元與黃金脫鉤。貨幣政策主要視美國國內的經濟情況而定,新興市場經濟體常常成為上當一族,成為買單群體。
為解決美國國內金融危機,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新《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明確國際貨幣體系非黃金化。此后紙幣的發行量如斷線的風箏,在1970年之前的50年間,美元現鈔的發行數量只有700億美元,1971~2007年增長到8500億美元。
2011年,彭博社追蹤了美聯儲從2007年9月到2009年3月的2.1萬筆央行交易,結論是期間美聯儲秘密向大型銀行注資超過7.77萬億美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作證時,承認美聯儲瞞著國會進行了注資。
美聯儲大規模發行貨幣、降息,就有魚兒上鉤,等到加息時就有經濟體被殃及。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美聯儲擴張貨幣、不斷降息,石油危機導致油價大漲,石油生產國將石油美元存入歐洲銀行,當時GDP增長可觀的巴西等拉美國家則借入大量美債。巴西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增長率分別達到6.7%、5.5%和8.7%,特別是在1968~1973年,巴西GDP年均增長率達10%以上,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繼日本“經濟奇跡”之后出現的巴西“經濟奇跡”。
出身于華爾街的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在其傳記中詳細描寫了華爾街投行是如何設計債券,面向拉美發行又撒上美國利率的糖霜,誘惑拉美等靠投資拉動的經濟體吃下的。
1979年,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采取強硬的手段抑制通脹上升。沃爾克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0%以下提升到20%以上,貸款利率也提升至20%以上,點燃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導火索。巴西奇跡就此破滅,如今仍處于滯脹周期。
金融危機之后,歐元區個別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為了防止玉石俱焚,美國通過貨幣互換保持歐元、日元等的穩定。雖然各國都有貨幣互換,但規模、使用條件等有很大區別。2015年12月,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長期來看,巴西、俄羅斯、中國等國受沖擊較大。
第二條線索是保持美國經濟和金融的穩定,保持國民收入水平整體上升。
美聯儲加息的理由來自美國經濟增長、就業數據、國內通脹率等。美聯儲不斷印鈔不僅使全球貧富差距加大,也加大了美國自身的貧富差距。美國的做法是把后遺癥的影響降到最低,盡可能擴大上層收入水準,提高中高收入家庭的數量,而不是改變貧富差距。
美國暫時不會對中國動大手術,至少現在不會。美國自己才大病初愈,中國也已經付出代價,企業和普通投資者的日子都不好過。最關鍵的是,中國還沒有實現個人資本項下可兌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中國發生債務危機,也收獲不了多少羊毛,繼續布局才是王道。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以內為主,兼顧友邦。中產收入階層減少對美國來說無礙大局,但對中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來說,則是致命傷害。
即使是強盜邏輯,也必須致力于本國國民利益的提升,任何一項政策如果以盤剝國內為能事,眼睛盯著普通人的錢袋子,既無助于建立簡潔的法治市場體系,也不可能讓國家更加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