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倩
當前,大數據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12月18日,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成立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宣布將加快進軍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北京市國資委、貴陽市委市政府、承德市委市政府、張家口市委市政府等政府部門領導,以及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空港股份、和悅博文等相關企業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成立儀式。
依托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更全面、更深入的大數據產業將憑借互聯網技術對數據的加工能力,實現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增值,在開發自身巨大的產業價值的同時,助力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放眼全國,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方興未艾,大數據產業地產也成了房地產業的轉型方向。
記者從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成立大會獲悉,中國工商銀行將向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授信50億元人民幣,全面支持新能源綠色節能數據中心在全國的布局和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存在哪些發展限制?大數據產業地產的投資前景和投資價值又將如何?本刊記者在會后專訪了和悅博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青。
: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徐長青:大數據可以說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成果,企業能夠通過大數據獲得更精準的信息,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取得更快速的發展。在信息社會,誰掌握了信息,就離成功更近。簡單來說,大數據產業就是對全部的數據進行提取,為需求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從產業活動上來說,具體包括大數據平臺的搭建、數據中心的運營維護、數據信息的取得和價值挖掘、相關硬件和軟件的生產銷售,以及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等。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方面,京津冀地區對數據的需求巨大。全球市場的數據需求每年增長速度約為50%,但是我國,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區,數據需求的增長速度是倍以全球的,遠遠超過50%,可見發展大數據有其滿足社會需求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大數據產業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樣本。大數據產業作為一個全新的產業,從建設之初即利用新能源進行開發,打造成綠色環保型的新能源數據。這與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持一致,同時滿足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需求。這一產業既是對國家能源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未來新能源技術的最好的擁抱。
現階段市場對于大數據的需求還集中在互聯網、電商和金融領域,例如各大互聯網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相信未來大數據的應用將會擴展到各行各業,深入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數據產業確實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來看限制產業發展的問題有哪些?
徐長青:未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重點是高等級的數據中心。現階段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還未發揮其真正價值,數據信息主要是自用,整體利用水平仍相對較低。此外,大數據產業在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數據傳輸速度、數據存儲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數據中心的管理和安全保密方面也亟須提高。要實現這些方面的高速發展就不能忽視目前限制發展的因素。
我認為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區域限制。我國某些地區本身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例如內蒙古、青海等省份環境良好,能源充足,非常有利于大數據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產業發展,但是當地符合產業需求的人力資源匱乏。如何吸引優秀的人才到這些地方工作,是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二是耗能問題。大數據產業需要大量的數據機房及配套的多種基礎設施,是一種高耗能產業,如果運用傳統建設方式勢必造成環境污染,得不償失。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將綠色、環保、節能與大數據產業結合,利用新能源助推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
:現階段房地產業亟須轉型升級,大數據產業地產可稱為房地產業一個新的轉型方向。你如何看待大數據產業地產的投資前景和投資價值?
徐長青:國內投資渠道狹窄,而且每種投資渠道的可操作的維度和深度都不夠。資本市場一直發展緩慢,比如股票市場至今也僅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大部分的利潤是國有企業、銀行和房地產公司貢獻的,在創業板和中小板真正繁榮起來之前,這些公司的進步非常有限。其他的基于資產的證券非常少,債券市場也是在近兩年才有了一定發展。而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都已經非常成熟,投資規模與股票市場并駕齊驅。再看其他的投資渠道:居住型房地產投資時代基本已經結束,收藏品市場完全是自娛自樂,P2P倒是打開了一些局面,但是市場規模還太小。
中國金融業應該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創新。而大數據產業地產,將是企業投資的一片巨大的藍海。2014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285億美元,同比增長53.2%,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據將增長3倍。隨著中國政府對“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大力支持,未來中國大數據產業地產的投資前景和投資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很可能開創一個全新的投資黃金時代。
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是全國首家第三方公有大數據商業公司,長遠目標是打造服務全國的最大規模的中立數據中心和網絡,為政府、醫療、教育、科研以及其他各行業企業提供安全、優質的大數據支持服務。目前大數據產業園區已經布局在北京、貴陽、承德、張家口等地,覆蓋京津冀和西南地區,未來還將在上海、廣州、長春、武漢等地建設數據中心,輻射全國。項目的市場定位是數據中心高端產品,按照數字地產的營銷模式,應用企業獨棟、模塊化設計、機柜租用服務等領先的數據中心模式,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投資大數據產業地產,需要關注的要點有哪些方面?
徐長青: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為大數據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內產業地產與此同時也面臨新的機遇與轉變,隨著自貿區效應、京津冀一體化概念持續發酵,大數據產業地產發展前景更加開闊,面臨更大機遇。
從模式選擇上來說,產業地產逐漸朝“去地產化”發展,資本運作將成為產業地產的重要內容。從整個過程來看,產業地產最核心的階段在第一段,普遍意義上的產業地產也多指產業集聚及其地產開發。參考國內環境并借鑒國外經驗,我認為未來產業地產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單純的地產開發,更重要的是招商、運營和資本運作等體系化平臺的搭建。
產業地產的另一個趨勢是:服務標準化、平臺化。大數據產業的特點是精細化、定制化,即基于客戶多樣化需求打造精細化產品線,基于企業特殊需求打造定制化產品,比如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在全國各地打造的大型數據中心中,機房建設、機柜數量、后期運維等,都是根據企業客戶的需求量身設計打造的。隨著工業用地集約利用和清理地方政府優惠措施的出臺,產業地產原有以土地溢價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續,未來產業地產將以自持為主,怎樣吸引并留住企業愈加重要。地產商需要從純粹的地產思維轉變為平臺思維,關鍵是提供全方位和持續的增值服務,成為企業的問題解決者和成長伙伴,共同構筑數據資源平臺,完成產業項目內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產業地產的資金運作金融化。產業地產不同于傳統住宅,一次性銷售回籠資金模式將逐漸退出,大趨勢是自持物業。未來產業地產項目的投資規模大且資金占壓周期長,對開發商的財力要求高。因此在產業地產項目的各級開發階段,產業地產商可與金融機構合作,進行資產證券化操作,架構的不同投融資模式,實現資金的閉環和滾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