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華,張應武
(海南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國際旅游島政策增長效應漏出研究
趙文華,張應武
(海南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海南旅游業成績顯著,但其經濟效應卻未能同步惠及本省居民。本文使用2010-2014年數據驗證海南國際旅游島政策增長效用對當地居民收入的漏出效應。研究發現,國際旅游島政策提升了旅游在海南產業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卻未擔起帶動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擔;要縮小漏出效應,就要努力提高本地居民和資本的旅游參與度,重點培育發展鄉村旅游,鼓勵社區參與旅游等。
國際旅游島;漏出效應;旅游參與度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步入正軌。本文創新性的驗證海南國際旅游島政策的漏出效應,并在簡要分析漏出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減少海南國際旅游島政策漏出效用的對策建議。
國際旅游島建設期間,國家賦予海南的一些特殊優惠政策相繼落地。2010年8月,海南獲準實施增加免簽證國家旅游團等政策,由此開始對26國旅游團實行入境免簽政策;2011年4月20日,海南開始實施離島游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三亞,海口免稅店分別于2011年4月與12月開業。同時,海南還初步形成了統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規劃和法規體系,啟動了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建設,與多個部委達成了一批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和制度建設的雙重推動下,海南的旅游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見表1),其比重不斷加大,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海南省的主導產業。
表1數據顯示,海南省的旅游收入,接待過夜旅游人數以及旅游業占GDP的比重在2010-2014年期間,都在穩步的逐年增長,特別是在2014年,更是達到頂峰,旅游收入從2010年的257.63億元增至484.98億元,增幅高達88.25%;接待過夜旅游人數從2010年的2587.35萬人次增至4060.18萬人次,增幅56.92%;旅游業對GDP的貢獻從12.48%增至14.47%,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中國旅游業收入對GDP平均11.5%的貢獻度。由此可見,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使得海南省的旅游業得以發展,并且成績十分顯著。另外,自2010年起,旅游業的發展使得海南省的總體經濟也取得了不錯的增長績效(見圖1)。

圖 1 國際旅游島政策實施后的海南經濟增長績效
在圖1中,對比海南省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GDP的增長率,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政策推動下,海南省總體經濟每年都在的增長,并且其增長績效每年均值高過全國的平均水平。

圖2 海南人均收入與GDP實際增長率比較

表 1 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旅游業成績
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初衷是以提高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旅游開發和建設要帶動就業增長和海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讓全體居民都充分享受到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發展成果。然而,在海南如此發達的旅游業中,當地居民卻沒有從中獲得福利(見圖2)。
圖2數據顯示,在國際旅游島建設期間,海南省人均收入實際增長率整體低于海南總體的經濟實際增長率。據統計,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71.23%,而從旅游業中獲得的收入僅占0.47%;占比28.77%的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于農村家庭經營收入,并且主要分布于農林牧漁業。很顯然,海南高速發展且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的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惠及本省的居民,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存在漏出效應。
鑒于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增長效應主要通過旅游業傳遞并擴散,此部分從旅游業涵蓋了六個方面,包括吃、住、行、購、娛、旅進行論證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政策增長效用漏出的原因。
吃,住——先有海南本土成長起來的,能被世界認可的度假酒店品牌。在建設國際旅游島過程中,國際品牌酒店紛紛落戶。如希爾頓,索菲特等外資品牌均已占有一席之地。相比全國,目前A股31家餐飲旅游業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法人的達20家,占比64.5%,餐飲旅游業半數以上為國企,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資已壟斷了海南旅游酒店行業。
行——入島費用。指游客進入海南島需支付的交通運輸費,很顯然從未經過海南之手,海南人也不可能從中獲得利益。
購——離島免稅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海南旅游購物短板問題的解決,但在防止消費資金外流方面仍存在不足。免稅店里的商品主要采購來自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外產地。經國家批準的38類免稅商品,涵蓋200余項國際一線高端品牌,以香水、化妝品、裝飾包、太陽鏡和手表等產品為主,而海南特產區并沒有多少本土產品,產品進口再出去,這種為國外品牌買單的狀態,對當地制造影響不大,對地方經濟發展和惠民也鮮有成效,存在漏出。
娛,旅——2014年全省累計接待鄉村游客超過600.46萬人次,全省接待景區游客達4188.68萬人次,僅占比14.34%,惠及海南百姓的鄉村旅游業仍不發達。另外,海南政府正大力推進民營景區招商項目的實施,必將會成為外地資本的投資目標,漏出效應會進一步的擴大。
從產業結構層面來看,在海南旅游業六大要素的消費結構中,游客主要的消費用在了餐飲、住宿、交通、游覽需求彈性低的要素上,而購物和娛樂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僅有8.35%,與全國平均水平26.42%相比有較大差距,這反映了海南省旅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國際旅游島建設是中央賦予海南繼經濟特區之后又一重大政策支撐,如何充分發揮國際旅游島政策的效力,實現海南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長,是海南未來經濟發展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本地旅游參與率
采取獎勵、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民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從而滿足鄉村旅游建設用地需求。鼓勵旅游專業大學生下鄉歸鄉建設鄉村旅游,加大宣傳旅游脫貧致富觀念,培訓農民相關旅游知識,在農村建立鄉村旅游咨詢處。針對本地特色,制定相應的規劃,使村民有理論可依,為其參與旅游經營的農民提供系統、全面的指導,并負責村民的解疑答惑。
2、重點培育鄉村旅游項目,讓鄉村旅游逐漸成為旅游業的生力軍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地區地理環境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物象、生產生活形式、鄉風民俗等為載體,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通過城市差異來規劃組合旅游產品,具有觀光、游覽、娛樂、休閑、度假和購物等綜合功能的一種旅游形式。海南省政府應引導旅游經營企業幫助周邊貧困村編制規劃,重點培育一批精品鄉村旅游項目。將相關市縣的農業和旅游業緊密結合起來,使農民參與旅游業的渠道增多,得到的實惠也明顯增加。讓農民唱主角,實現旅游企業和當地居民達到雙贏。
3、推廣社區參與旅游的發展方式,拓展服務領域
在景區開發模式上采用社區參與模式,讓農民直接從事旅游業,實現收益獲取的長久性。在此導向下,目前尚未脫貧的村莊雖確立了旅游扶貧的策略和方式,但農民涉入旅游業的程度和層次較低,規模較小。政府部門應引導群眾利用現有條件開展旅游經營,興辦家庭旅館,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參與加工出售當地土特產等,增強當地居民與游客的互動,拓展相關服務領域,推動海南省鄉村特色旅游的發展。
4、降低準入門檻,引入本省民間資本
鼓勵本省民間資本進入,使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福利惠及到本省企業。也要加強免稅店中海南特產區的建設,增添本土產品種類,使海南特產成為免稅店的一大亮點。
5、旅游綜合經濟與部門進行合理分割,協調發展旅游要素
旅游業是一種綜合性的消費活動,所以旅游地必須擁有多種經濟部門與行業來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針對海南旅游娛樂業發展低下問題,本文認為相關企業和部門需要在景區,增設適宜家庭、兒童、娛樂的康樂產品,挖掘獨具地方特色節慶活動并且引入到娛樂項目中去,增大旅游業中娛要素的發展規模,提高海南旅游業對娛樂業的帶動作用。
[1] 劉薇,張應武.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運行評估、國際比較與政策建議[J].南海學刊,2015(4).
[2] 莫天福,安玉芳.國際旅游島視野下的海南鄉村旅游開發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
[3] 汪曉春,王振偉.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用地保障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0).
[4] 薛丹.大慶近郊鄉村旅游的社區參與問題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6(1).
(責任編輯:李 健)
國家社科基金,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旅游經濟效應評價及優化模型研究,編號:13BJY142;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進一步擴大開放問題研究,編號:HNSK(ZC)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