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祺鋒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科技社團參與國家治理體系的作用與路徑探究
唐祺鋒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體,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對象;社會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對象,也是治理的主體。科技社團作為社會治理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應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發揮重要作用。
科技社團;國家治理體系;作用;路徑
科技社團是由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科技學術性團體,是一種重要的民間組織,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科技社團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科研、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發現、培養、推薦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作為科技工作者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1、科技社團的概念
科技社團,顧名思義是科技類非政府組織的社會團體。國內最早系統研究科技社團的學者是楊文志在其《現代科技社團概論》中提出“科技社團是指科技工作者自愿結社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①,他認為科技社團是為會員服務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強調其科技屬性。而王名認為我國社會組織可以分為“社會團體、基金會與民辦非企業單位”②,其中科技社團和行業協會是我國社會團體的主要形式,他將科技社團當作社會團體的主要形式,強調其社團屬性。總的來說,科技社團是以學會(協會、研究會)為主體,涵蓋各方面的領域或專業,由從事科技活動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科技創新、拉動科技經濟增長的社會團體。
2、科技社團的特點
科技社團雖然與社區社會組織、學會等組織一樣同為非政府組織,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性組織,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系統剖析科技社團的特點,有助于探尋適合科技社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第一,科研學術性。科技社團最基本的特點。科技社團匯集了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多學科的學術思想和實踐,讓不同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從事不同行業的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在學術活動中形成互補,甚至通過眾多思想火花的碰撞,實現政府科學決策,促進政府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多元化和靈活性。這是科技社團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科技社團在參與國家治理整合錯綜復雜的社會資源和多樣利益訴求層面上的必然要求。科技社團參與國家治理要面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多樣性人群,生活方式、利益要求、關系網絡等異質性程度較高,科技社團便不能再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可以依據實際需要靈活地提供多層面的服務。
第三,自治性。科技社團依托學術資源和人才優勢,廣泛參與學術交流、科技決策咨詢、綜合治理等活動。科技社團為非政府這種,主要通過組織社團內成員進行自我管理,增強主體觀念,承擔起關注、參與、解決社團發展建設的責任,構建和諧的科技社團氛圍,有效維護社團的穩定。
科技社團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治理主體之一,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國家治理的理想狀態就是善治……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就是國家與社會處于最佳狀態,是政府與公民對社會政治事務的協同治理。”③主要體現在科技社團在參與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既協助政府參與國家治理、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又不試圖挑戰政府權威,在動態平衡中維護社會和諧,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在動態中發展。
1、科技社團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技支撐
國家治理面臨諸多的突出問題如環境失衡、生態危機、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綜合性問題,并非一兩個專業就可以解決的。科技社團合作恰好就能應對這些挑戰。科技社團以社會重大科技問題為出發點,找出各學科間的結合點,通過相互間的合作,發掘出新的科學力量源泉,前瞻性地提出科學決策建議,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同時作為先進學術價值的倡導者,致力于解決學術理論認識和科學思維的問題。科技社團通過交流、研討等形式傳播了現代學術與科技價值觀念,對于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2、科技社團是穩定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科技工作者是社會進步思想、主流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科技社團凝聚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讓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利用學術社團的舞臺把自己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把其研究成果通過社會化途徑轉變成生產力,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就科技工作者個體而言,科技社團在思想交流、人才培育、尋求合作、建立彼此友誼等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科技社團有助于社會大眾在科學文化中汲取理性精神、開放合作的態度、自律和責任意識,從而提升全體國民素質,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打下良好的社會基礎。
3、科技社團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的有效催化劑
科技社團積極加強與國外科技類組織的交流,積極汲去國外社會組織參與國家治理的創新理念,同時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成果展示和決策咨詢平臺。此外,科技社團能夠穿越高校、科研機構、政府和企業的邊界推進知識的生產、流動、擴散與應用,④加速科研創新的步伐。此外,科技社團作為協同創新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主體之一,還具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多方社會資源有效整合、推動“善治”等方面的作用。質言之,科技社團充分發揮創新作用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科技社團要想更大程度地發揮自身作用,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以及現代治理工作,必須打磨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以自身的強大競爭實力參與政府社會治理,扮演好第三方機構的角色,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1、加強自身學術能力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科研學術性強是科技社團最明顯的特征。科技社團應根據其獨特優勢,依據當下國家治理需求的導向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學術活動,增強學術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加強學術交流方式的創新,推動科技社團學術活動的開展,提高學術期刊質量,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能力會顯著提高。科技社團在參與國家治理時需要明確其治理方向與目標,科研團隊必須瞄準國際重大科學前沿問題的高水準戰略目標,緊密結合國家和公眾需求。科技社團要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能力建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其一,建立健全創新服務體系。針對國家治理體系發展中的前瞻性問題,組建專業的科研隊伍進行研究,并積極開展相關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針對國家長期發展規劃中的重點領域,聯合同級別科技社類組織進行學科互補與學習,搭建創新平臺,促進不同領域的學術平臺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國外的青年科學家創新機制,創新我國人才培育機制,為我國人才培育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成長環境。做好相關高科技學科的經費審批工作,增加對學術水平高、影響范圍廣的學術雜志的經費資助,鼓勵科技創新理論研究。此外,科技社團要建立健全創新服務體系,融入國家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科技類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國家產學研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社團通過開展相應的專題研究,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規劃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通過技術推廣,成果轉讓和廠會合作等方式來促進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
2、提高科技社團自身公信力
公信力對科技社團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科技社團的職責要求,是生命線,也是其自我監督的前提。公信力能為科技社團組織贏得良好的聲譽和形象,科技社團要在保持自身的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基礎上發揮帶頭示范作用,逐步加強社團的公信力,最終提高治理水平。推動基層民主建設,豐富社會公眾表達,渠道增強政策制定合理性。⑤
科技社團要想提高其公信力,必須外部內部一起努力,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提高自身公信力。首先,加快建立科技社團公共責任機制,以確保科技社團有良好的社會信用。要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堅持信息公開,與社會形成互信關系,加強科技社團的公開性與透明度,特別是財務信息要做到公開透明。完善立法。此外,科技社團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具備企業的強制性的責任機制,因此需要用法律對其從未加以規范約束和監督,以促使它更好完成社會賦予的使命。同時,要注重外部監督,政府對科技社團的監督最具有權威性,但社會監督也必不可少,加強社會監督可以使科技社團的工作效益更加符合廣大民眾的意愿。以上措施分別從科技社團內部和外部提出了增強其公信力的方法和措施,但說到底,提高公信力還得靠科技社團自己,組織要盡可能的完善自律機制⑥。它真正為大眾和社會服務,人們是看得到的,也會積極為你捐贈金錢及其他資源,科技社團也才能繼續發展。公信力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科技社團必須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宗旨和目標,在參與國家治理的工作中始終以公共利益為最大,不能有一絲偏差,否則,再怎么好的形象也會一瞬間崩塌。
3、加強與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
目前,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響應國家與社會的號召,積極地投入到國家治理的事務中來,充當國家治理主體的角色。科學技術協會作為八大人民團體之一,是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和科技體制的產物,容納科技人才數量多、覆蓋行業范圍廣,自身創新能力強。科技社團應加強與科協組織的合作,共同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這不但是社會組織生長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實現社會善治的必然要求。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需要科技社團與科協的不斷優化創新,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兩者相互信任與相互依賴的協同效應。一方面,進一步發揮科協組織的“思想庫”與科技社團的“智囊團”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多種類多層面地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服務工作。科協組織要與科技社團共同開展寬領域、前瞻性的決策咨詢服務,提煉成果,推動科技工作者與決策者之間的深入交流,為國家治理中的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科技社團應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搶抓先機,承接政府“簡政放權”,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務領域,與科協組織一起更多更好地發揮“第三方”的作用,積極投身參與國家治理、承接政府轉移職能。
4、積極轉變運行模式
國家治理強調的是兼顧社會各方利益,以致達到整個社會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對于參與社會治理的各主體要進行衡量評價,做出科學合理的量裁與分配。因此,科技社團要明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宗旨和使命,科技社團運營模式的設定都應該以其為指導,不可偏離。科技社團要改善舊有的內部管理運行模式,規范科技社團內部的規章制度。提高科技社團內部的運行效率。科技社團內部的運行效率決定了其發展速度。在工作流程上進行規范,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各部門之間的隔閡,逐步消除各部門各行其是的弊病,加強科技社團內部各部門間的合作,各部門完美配合,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資金一直是制約科技社團發展壯大的一個主要原因。科技社團一般利用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利用自己的職能功能來獲得政府的資金扶持,還有小部分來源于社會支持。科技社團應積極轉變舊有的資金來源模式,利用自己的優勢多方面謀求與大型企業、研究院所等組織的合作,廣泛的增加收入來源。科技社團的主要領導多為兼職,他們同時也在高校、科研院所任職,導致科技社團內部事務工作的開展經常處于非常規的狀態,工作效率不高。應適當地增加專職科技人員參與到科技社團的日常工作中去,改變舊有的政府部門對科技社團人事管理傾向明顯的局面。再次改變科技社團的專職人員以前的人事調配方式,通過建立市場化的競聘機制,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思想創新的人才隊伍投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中去,提高科技社團內部的運行效率。
注釋
①楊文志:現代科技社團概論[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頁。
②王名:社會組織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版,第187頁。
③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線》2014年第6期,第6頁。
④鄭曉俊 林鴻燕:《科技社團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作用的實踐與思考》,《學會》2014年第4期,第39-42頁。
⑤王鋰:《我國科技社團職能演變及其對社團管理的影響—以中國科協所屬科技社團的研究為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第8頁。
⑥李聰聰,宋錦洲.我國非營利組織公信力建設的途經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 (5):25-29.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