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微信圈里“曬”生活,似乎已成了一些人的生活習慣,絕大多數人在“曬”的同時,保護隱私的意識還是有的,都知道給姓名、身份證號打上馬賽克,但那還遠遠不夠。
魏女士在某航空公司預訂了機票,結果飛行前一天,被假客服以“航班取消,要給您打一筆補償金”為由騙到ATM機邊,按對方指示,糊里糊涂操作了一通,最后被騙走2000元錢。警方介紹,黑客破譯登機牌上的條形碼,并不是有多難的事情。一位刑警說:“一些網上售賣的‘譯碼器,可以直接把條形碼讀出來,顯示的內容除了登機者的身份信息,還包含登機者在航空公司的會員編號等,甚至還能進一步查出以前的搭乘記錄和預訂的航班資料。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帶來的隱患很多,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詐騙、偷盜,乃至犯其他惡性案件。”
除了不要在網上“曬”登機牌,警方還列舉了一些不能“曬”的內容。
“曬”生日:在微信、微博上曬出生日蛋糕的照片,說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然后大家紛紛點贊、祝生日快樂。
“曬”位置:到哪個地方旅游,或者去了哪家有格調的餐廳,很快游玩或就餐的照片發出來,還配上一條位置信息。
“曬”孩子:經常在微博、微信里高頻率地曬自家孩子的照片。犯罪分子很容易就能獲得這些照片,后果不堪設想。
(文/鄭億 據《杭州日報》)
□本欄編輯/鄒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