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王兆義
在丹東市振興區,伴隨著社會管理創新發展,一批批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活躍在城區大街小巷,服務千家萬戶,給美麗宜居的江城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追溯這活力的源頭,我們看到了一幅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生動畫卷,感受到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強大引領力量。
加強領導 自上而下壓實主體責任
近年來,振興區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工作總體布局,放到落實“四個全面”大局中謀劃推進,逐級壓實主體責任,探索了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機制和新方法。
——健全領導體系。區委成立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書記任組長,區委組織部、財政、人社、民政、文化、教育等10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同時設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統籌全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各鎮街分別成立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副書記任負責人,組織委員負責指導,社區書記具體抓,從而解決了主體責任如何擔當、分管責任如何落實等一系列問題,構建了“黨委領導、部門聯動、鎮街兜底、社區主抓”的黨建工作管理體系。
——創新工作機制。區委組織部牽頭召集區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及鎮街綜合黨委20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虛職實抓,實事實辦,統籌協調解決重要問題。去年區委結合貫徹省委“兩個全面”決定和市委實施意見,通過聯席會議,出臺了全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建設標準和推進辦法,要求湯池園區和花園街道“兩新”組織活動中心及全區78個市、區級黨員活動站、小區黨群活動室免費向社會組織黨組織全天候開放……目前,這個聯席會議已成為區委領導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智囊機構和主導力量。
——跟蹤問效追責。每年年底是區委書記、街道黨委書記和社區書記們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將社會組織黨建項目成果提交區委組織部進行評估研判,并在黨的會議上進行黨建工作述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責無旁貸地成為書記述職的重點內容之一。兜底管理的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每年還要對述職評估定級結果做出整改承諾。年初部署、季度調研、半年推進、年終考評等工作機制,環環相扣,有機融合,推動了黨建主體責任逐級逐人落實到位。
兜底覆蓋 悉數收編整合“草根”社會組織
振興區按照“黨組織應建盡建、工作覆蓋全面有效”的目標,積極開展在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鮮紅的黨旗插遍了大街小巷的社會組織,得益于振興區對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兜底建立黨組織的三個舉措。
——分類兜底覆蓋。區委組織鎮街社區逐個“下笊籬過篩子”進行摸底,把鎮街備案的140個“草根”社會組織全部納入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劃分為“文藝、體育、衛生”等6個類別,依托社區網格化服務信息平臺系統對所有社會組織黨組織基礎信息進行備案登記,將支部黨員編入網格黨支部動態管理,實現兜底全覆蓋。
——單獨建立黨組織覆蓋。在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社會組織中單獨建立黨組織,對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通過發展黨員、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廣泛覆蓋社會組織,東升軍鼓團、老來福老年公寓、寶樂幼兒園等135家社會組織實現了單獨建立黨組織。
——協會整合覆蓋。鎮街黨委對行業相近、功能相通的社會組織進行整合,建立協會黨組織,擴大黨組織覆蓋范圍。六道溝街道黨委根據轄區業余文化團體的特點,建立了街道健身協會黨組織,覆蓋轄區內廣場舞、太極扇等13個社會組織。
通過以上三個有效舉措,全區百余個“草根”社會組織已被全部納入黨的工作體系。
孵化培育 探索創新黨建工作模式
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是振興區委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政治定力和落腳點。
——創新黨員教育。區委每年集中對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進行培訓,區委常委親自授課,提升了授課質量和檔次。同時,組織社會組織黨員每年觀摩精品情景互動式黨課和微型黨課。去年,六道溝街道主創的“踐行三嚴三實,加強作風建設”等主題黨課受到了黨員們的普遍歡迎。
——創新活動方式。區委通過短信平臺,免費向每名社會組織黨員發送“黨員手機報”,將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信息及時傳達給每名黨員,目前已發送2000余條。各社會組織黨組織也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建特色活動。擁有200余家民營企業會員的振八機電商會黨支部利用工余時間,把黨員和會員匯聚到一起,參加理論學習,共謀行業發展已逐步形成制度;纖維街道孝心協會黨支部建立孝心QQ群,倡導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組織黨員定期開展助老扶孤活動。曙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為黨員制作胸卡和黨徽,讓黨員亮出身份、樹好形象。各類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了全體黨員在黨言黨、愛黨護黨的政治氛圍,也將這種氛圍滲透到千家萬戶。
——創新人才培養。鎮街黨委組建“黨建工作人才庫”,吸納文化、宣傳、教育等部門退休的103位機關黨員干部,39位黨員擔任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發揮聲樂、舞蹈、理論宣講等特長,引領開展黨的活動。發現和推薦優秀領軍人才,是振興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一大亮點。去年以來,共有23名社會組織負責人擔任區“兩代表一委員”。康而福刮痧按摩學校黨支部作為區委黨建工作示范點,常年推廣刮痧按摩技術,幫助學員和下崗職工再就業,2014年成為勞動部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PAT項目教學基地,黨支部書記張貴林也被街道黨委推薦選舉為區黨代表。
搭建平臺 增強黨建工作服務功能
振興區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引導社會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居民群眾是振興區委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點。
——引導社會組織為經濟發展出力獻策。在鎮街懇談會上,六道溝餐飲行業協會提出“建設一條代表城市文化底蘊街道,打造特色商業圈”的建議,被區委、區政府采納,最終建成集觀光休閑、文藝表演等于一體的安東老街,使其在激活經濟、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還成為戲劇、舞蹈等文藝團隊聚集的“洼地”。目前,安東老街每天都有幾個文藝團隊進行精彩表演,觀眾絡繹不絕,增強了社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成為振興區和諧發展的新亮點。
——引導社會組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5年,區委開展的紀念建黨94周年活動吸引了70多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帽盔山書畫協會黨支部開展“黨在我心中”主題書法繪畫展,200多件書畫作品在轄區小學及多個居民小區展覽,受到居民的廣泛贊譽。東升軍鼓團等35支文藝團體1218人參加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文藝會演,以歌舞、快板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這些文藝團體還走出社區,參加省市文藝演出,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25名退休黨員為骨干的群樂藝術團在2014-2015年遼寧省廣場舞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引導社會組織服務居民群眾。各鎮街依托社區黨委整合社會組織黨組織資源,在91個老舊小區成立“治安巡邏、環境治理、矛盾化解、幫老助殘、鄰里守望”等5類黨員志愿者隊伍,融入小區服務居民。機電、餐飲、建材等17個協會組織深入小區開展扶貧幫困活動,深受居民群眾的歡迎。林敏華中醫診所黨支部為困難家庭免費義診;市老年服務協會黨支部攜手商業保險公司共建“養老惠民平臺”,引進正規健康養生產品,為老年群體提供質優價廉的健康服務;六合社區老黨員舞蹈隊吸納“空巢老人”,黨員與老人互結對子,發揮互助養老作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振興區的社會組織黨組織像一根紐帶,連起了黨組織和社區居民的心,打造了小區鄰里和諧、民風淳樸的人居環境,促進了黨建工作和社會管理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本欄編輯/李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