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國
里根在1981年的就職演講中提醒人們:“我們都不能忘記,聯邦政府并沒有締造各個州,而是各個州締造了聯邦政府?!?/p>
要了解地方政治,首先必須了解的是聯邦與地方的關系。
在美國做生意,華盛頓的聯邦政府遠遠不如地方政府重要。這固然有“縣官不如現管”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政府不得插手具體地方事務,只能管國防、外交、州際貿易。
這些年來,聯邦政府通過各種立法干預地方事務,引起各種詬病。大量的訴狀告到美國的最高法院。
比如,奧巴馬醫保法案、限制槍支的法律、學校招生的規定,等等。究其根本,是美國人傳統上深信,聯邦政府的權力應該受到嚴格的限制,特別是不得干預人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的正常運轉。
里根在1981年的就職演講中提醒人們:“我們都不能忘記,聯邦政府并沒有締造各個州,而是各個州締造了聯邦政府。”
各種社會經濟改革的法案,往往是由州而不是聯邦來率先推行。某項政策在州的范圍內的經驗,最終會決定該政策是否能在更大范圍內推行。
著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蘭代斯因此將州一級的立法稱作“民主的實驗室”,也就是這個道理。
按照美國憲法的初衷,每個州基本上是個獨立自治的國家。加入聯邦是自愿的,并且有權利退出聯邦。因此在1861年,南部的各個奴隸州的議會投票,退出了聯邦,單獨成立了南部聯盟。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將南北戰爭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憲法之爭。
從經濟活動層面看,即便在聯邦權力非常大的今天,州政府的作用恐怕比聯邦更重要。在美國從事過商業活動的人都知道,公司登記、執照批準等等,都是在州或者縣一級政府進行的。
美國憲法第十條修正案明確規定,憲法中沒有寫明賦予聯邦的權力,都屬于州或者人民。
地方自治是美國政治的靈魂,從最初的設計上來看,美利堅合眾國是個自下而上的政治組織。各個地方(鄉村、市鎮、州縣)有自己的基本大法。在各州是州憲法,在地方上是各地的憲章,這是地方權力來源的根據。
根據地方的憲法或憲章,選舉出地方政府,包括議會、行政首腦,有些地區連法官也要經過選舉——沒有上過大學的杜魯門總統當初就是這樣被選成法官的。
地方政府的組成,雖然基本上也是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立法、行政、司法明確分開,但是具體的形式卻有很大差別。
先說立法。與聯邦國會不一樣之處的,是各個州的議會大部分不是全職的立法機構。在五十個州里面,只有四個州——加利福尼亞、密西根、紐約、賓夕法尼亞的議員全職全薪,另外還有七個州的議員工作時間大約相當全職的80%,算得是全職議會。
十七個州的議會工作時間50%上下,其余二十二個州為60到70%左右。
得克薩斯州的議會據說是最“懶惰”的議會——每兩年開會四十天。但是很多人認為,議會少開點會,少立點法,對社會反而有利。當初馬克·吐溫有過一句名言:“國會休會的時候也是我們的自由和錢包最安全的時候。”
議會開會的時候,也安排了公眾發言的時間。每個有意見或者建議的當地居民,都可以通過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向議會提出質疑。在一些爭議比較大的事情上,議會中經常會出現激烈的辯論。如果辯論需要更多的時間,議會也會就該議題舉行公開聽證。
議會是管立法的,由當地的選民選出。地方議會的選舉規則也很有意思。
我所屬的費爾法克斯縣有170萬人口,劃為9個選區。
議會中有10名成員——9個選區各選出一名議員,全縣選民選一位縣長。
縣議會叫做Board of Supervisors,議員叫做Supervisor,縣長叫做Chairman。
縣議會任命幾十個委員會,分管各種事務:從土地規劃到圖書館管理,從酒類專賣到停車規定,從地方慶典到衛生管理,等等。
在做出決定之后,由縣政府的職業部門來執行。
旁邊的亞歷山大利亞市的做法就不一樣,這個市有獨立憲章,自治管理。
該市人口15萬左右,在1960年代,不少黑人開始從華盛頓移居到這里。黑人有自己的聚居區,當地的共和黨人為了阻止永遠投民主黨票的黑人進入市議會,定下的法律是七名市議員不分選區,由全市選民選出,這樣的議員叫做“at large”。
結果,后來搬進來的黑人越來越多。
黑人選票集中之后,開始不斷有黑人被選入市議會,而且將這個城市變成了長期由民主黨管理的城市,共和黨人反而難得能夠被選上。
這個市議會中,得票最多的議員就是市長。議員的工資剛剛提到每年三萬五千美元,市長工資為五萬。不過,這個市的議員管事不多。最搞笑的是,市議會雇傭一位專業的管理人士來管理,工資卻超過二十六萬美元。
美國的市長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在絕大多數的中小城市里面,市長禮儀性地代表本市,此外他不過是市議會的一個成員,既非拿全薪全職工作,也沒有特別的權力。
通常市長與市議會一同任命城市的行政官來管理城市的具體事務,行政官的工資要遠遠高于市長。在政策性的決定上,市議會表決通過,行政官負責執行;而在具體的事務上,卻是行政官決定,之后由市議會批準。只有在少數的大城市里面,市長才是全職的并具有行政權。而在那種情況下,市議會就有對市長的嚴密監督權。
當然,但這并不等于說美國的市長或者地方政府沒有權力。因為地方相對自治,州政府不是縣政府的上級,聯邦政府也不是州政府的上級。
而市長是由本市選民選舉出來的,只對自己的選民負責,無論是總統還是州長都沒有權撤換,因此他們可以完全根據本市人民的利益來做決定。
美國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地方自治。各地的人民對自己選出來的政府有高度的認同,也有機會能夠積極參與。這一點,越是到小地方就越能感覺到。
從2010至2014年我擔任弗吉尼亞社區大學的校董,在這期間跑遍了本州的各個縣和鎮。在那里的鄰里聚會中,總是能夠碰到當地的鎮長、議員之類的人物。他們就是普通人,許多地方的鎮長和議員是沒有工資的,等于是義務服務。
有趣的是,越是上層的政府,人民的反感就越厲害。而到了地方上,碰到的普通人經常對自己的地方政府感到驕傲。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人們都可以看到,地方上的人民對華盛頓有多么惡心。提起美國國會,也沒幾個人有好脾氣。不過,問起當地的事務,包括問起本選區的國會議員,表示好感的人依舊非常多。
說到底,政府或者說公眾事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生意。所謂眾口難調,要管理眾人的事情,還要讓眾人都能夠參與意見,政府是相當為難的。
摘編自微信公號“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