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晉
茶是中國送禮文化的最集中體現,是身份、等級、地位的象征物。權力與金錢決定了什么茶能成頂級茶,什么茶只能是低端茶,也決定了茶市行情。
1961年春,周恩來陪外賓造訪龍井茶著名產地之一梅家塢,喝完最頂級的明前龍井后,特意向周圍人強調:“龍井茶的味道這么好,倒掉太可惜。”言畢,將茶根倒入口中咀嚼咽下。周恩來懂茶,愛綠茶,但喝完茶湯后吃掉葉子顯然不是綠茶之道。
這應該是向毛主席喝茶習慣的公開致意。毛澤東喝茶喜歡吃掉茶葉是公開的秘密,而周恩來吃茶葉的記載僅見此一次。1961年雖不像后來的文革,但前有高崗、饒漱石,后有彭德懷,而周恩來先是 1953 年變成只管外交的總理,后雖因高崗倒臺恢復部分權力,但 1956 年后多次令毛不快,1958 年被迫連續三次公開檢討,毛對前兩次頗不滿意,特令不得由秘書代寫檢討。
一個小小動作,豐富的政治學問蘊含其中。現在,我們就來談談中國茶文化中的政治經濟學。
價格:送禮使得中國茶的價差舉世罕匹
當年周恩來喝完茶后特意留下幾角錢作為茶資,雖喝掉的那點茶實際賣不到這個價,但普通人也無法以這個價買到它。今天,正宗龍井或碧螺春等頂級綠茶,依然是首長們的最愛。要和首長們喝到一樣的茶,就得花上比不那么出名的好茶高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價。
茶和煙、酒一樣,在中國是帶有強烈送禮特征的特殊商品,送禮會導致極大的差價,這使得中國煙、酒、茶的價差舉世罕匹。香煙雖然是高度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產品,完全不講產地、時令,但最低端和最高端的價差仍達 500 倍,市面上能見到的白酒,最大價差近千倍,若算上拍賣會上的天價,則會接近十萬倍。
中國茶葉生產高度分散,沒有廠商品牌只有產地品牌,非常講究產地、時令和故事,制造價差的理由極為強大,所以,最便宜的磚茶與最貴的茶就有上萬倍的價差,若算上各種拍賣會上的天價,價差可達 50 萬倍。所以你去茶葉專賣店,銷售通常會問你是送禮還是自用。
只是能賣出天價的產茶地,茶農所得也遠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多。能從當地品牌獲得最大溢價收入的茶農,大概當屬被認定為正宗西湖龍井的幾個村落,即便好年景,一畝茶田所得三五萬元,這已是上限。
而售價堪比毒品的茶葉,雖在中國多不可數,但茶葉均價并不高。2012 年,茶葉行業的生產總值每斤不過 27 元,出口茶葉則半之。由于農藥殘留的惡名,2011 年 10 月歐盟實施新法規,對中國出產的茶葉顯然有針對性歧視,譬如限定抵達的空港及海港,由隨機抽查改為 10%的強制檢查,費用由企業承擔。
包裝:直接送給中央首長的茶,秉承一貫的低調樸素
自用茶還是送禮的“商務茶”,外觀就能區分出來,無論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自用者包裝簡單樸素,往往僅以滿足密閉不易變質的要求即可,而商務茶包裝則隆重奢華,有時包裝成本甚至會高于茶葉成本,無論是綠茶還是烏龍茶,多用紅、紫、金,風格類乎 2001 年 APEC 會議上的唐裝,濃濃的中國風。
當然,直接送給中央首長的茶,包裝上依然秉承一貫的低調樸素,與人民群眾喝的廉價花茶、綠茶外包裝并無顯著區別,要么是尋常的鐵罐內封一錫紙袋裝茶,要么就是內襯防潮錫紙的牛皮紙包裝,外面再套一塑料袋。外包裝上簡單地印上產地名。
普洱茶是不按上述牌理出牌卻大獲成功的異數:除了磚茶,所有茶葉都唯恐包裝封閉不嚴,導致串味、走味,譬如頂級綠茶,古人為防止受潮,會先用小壇密封,置于大壇之中,再填充以木灰,木灰還要定期更換,略不講究者,也會以生石灰作為防潮劑。獨普洱茶不必在意收藏、流轉甚至把玩時生成包漿、霉變,似乎越是吸塵的茶餅越是名貴。
身份:成功人士需要頂級好茶顯示身份
能占據頂級生態位的茶,只限于綠茶、烏龍茶和普洱茶,花茶、紅茶即便有少數名品,也只能占據中端生態位。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花茶、紅茶素來與產地關系不大,尤其是與那種能精確到某一山頭甚至某一棵樹的說法無緣。而品質與精確地域掛鉤,正是綠茶、烏龍茶和普洱茶的強項。
綠茶格外講究水土、時令、炒工等特別容易制造傳奇的素材,而且風味保持對存儲和物流要求極高,所謂不開包一年,開包一個月,自古以來最頂級的生態位就為少數綠茶把持,西湖龍井自1949年以來持續獲現當代政治名人加持,美譽度最高,太平猴魁2002年后突然爆紅,2012年相對滯銷,亦是如此。
烏龍茶是后來居上者,較之綠茶,不足之處是上世紀90年代才打開知名度,缺少偉人加持的歷史——1949 年毛澤東在福建代表送來大紅袍時,就曾批示以后留在地方,不做特供。大紅袍上世紀90年代上位后,不得不硬著頭皮制造一個毛澤東將大紅袍送給尼克松當國禮的故事,還為周恩來想出了一段極不得體的機智幽默。
好在烏龍茶背后有福建茶商專業而強大的商業能力,尤其是它還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從臺灣傳入的茶道。穿著奇怪傳統服裝的小姑娘極具儀式感表演茶道時,官場和商場上打拼的中年男人,頓覺被南懷瑾附體,俯仰之間吐納的都是文化。
成功人士需要頂級好茶顯示身份,但頂級好茶和普通好茶之別,一般人的舌頭實在分不出來,而且假冒又如此之多,所以,通過普通銷售終端銷售的,最多只是中高價位的茶葉,每斤售價達數千甚至過萬元的頂級好茶,只能依賴熟人的流轉才能獲得信任背書。
現狀:由于反腐,大批高端茶葉的價格慘遭腰斬
什么茶是好茶,保健醫生的意見當然也很重要。綠茶天然符合今日流行的綠色、原生態自不必說,即使更喜歡紅茶口味的西方人也將信將疑。除了對烏龍茶有根深蒂固偏好的福建、廣東,中國無論是何民系,官員普遍更鐘情綠茶,除了傳統慣性,它還有沖泡方便、易體現簡樸的特性,適合在保溫杯中久泡,而烏龍、普洱和各種紅茶都是入水慢,出湯快,若領導杯里泡的是烏龍茶,講一個小時,茶湯已經苦得無法入口。
烏龍茶和普洱茶顯然更適合私密場合。當喝茶作為一種社交媒介,儀式感越強,茶具越復雜講究,越能營造寬松舒適的社交氛圍,尤其是它們不像綠茶,開水入壺后,茶湯必須迅速倒入勻杯,趁熱分給眾人,頗能體現共享、共贏之意。若每人面前各擺一杯清茶,多少會讓精心布置的會所顯得包裝過度。所以企業家們談合作,官員了卻公務親近凡塵時,烏龍茶和普洱茶才是更好的媒介。
凡事皆有例外,2009 年盧展工自福建赴任河南省委書記,河南官員們紛紛由綠茶改喝紅茶,在盧展工親切過問下,原來只產綠茶的信陽茶廠,四個月就研發出了信陽本土的紅茶:信陽紅,結束了河南不生產高端紅茶的歷史。
剛剛過去的 2015 年,雖有無數茶廠斬獲各種國內、國際金獎,但對整個行業而言,實在是一個寒冬年份,由于反腐,大批高端茶葉的價格慘遭腰斬。而政商茶第一品牌福建八馬,上市計劃遇到八項規定出臺,最后于 2015 年歲末勉強上了新三板。全國各產茶之鄉,唯一大有收獲的,是以生產黑磚茶著名的湖南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