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俊
回顧世界軍事史,軍兵種由單一走向多樣、由獨立走向合成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謀求整體合力是軍隊建設的永恒課題。
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軍委聯指總指揮習近平來到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視察。這是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是“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這一機構首次對外披露。
我們注意到,出于保密考慮,新聞聯播在播出這條新聞時,部分鏡頭做了馬賽克處理。這也更讓人們好奇,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究竟是怎樣一個機構?中國要建設什么樣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是干啥的?
今年年初,軍委機關由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由原來的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至此,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軍委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得到大大的優化。
特別是,新組建的聯合參謀部,不再是原總參謀部的翻版。以聯合參謀部為主體,成立的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體現了我軍戰略領導、戰略指揮、戰略管理體系的全新設計,標志著我軍構建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作為中國軍隊的最高作戰指揮機構,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是一個常設機構,負責指揮全軍的三軍聯合作戰。各戰區也有各自的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負責指揮戰區內的三軍聯合作戰。
目前,軍委和戰區兩級聯指中心已經正式運行,軍委聯指總指揮是習近平,下設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和5個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透過新聞聯播的畫面可以看出,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內,身穿各軍兵種迷彩服的值班人員,按照指揮流程緊張有序地處理著各類信息。
自黨的十八大到改革強軍大幕拉開,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重要性,強調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標志性舉措,是構建我軍聯合作戰體系的歷史性進展。
可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軍隊改革重中之重。
4月20日10時許,習近平在總指揮席就座,聽取軍委聯指中心情況匯報,并通過視頻了解5個戰區聯指中心有關情況。
他強調了幾條,一個核心的重要思想: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聚焦研究打仗、指揮作戰這個核心職能。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最高統帥的憂患意識。
戰爭與和平,彼消此長、相互轉化。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才能保持和平;武備廢弛、精神懈怠,戰事隨時可能發生。
當前,我國安全形勢復雜多變,你看朝鮮半島、你看釣魚島,你看南海,你看某西方大國,某島國整天蠢蠢欲動……各位親,千萬不要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遠,其實戰爭的威脅長期存在。
作為執干戈以衛社稷的人民軍隊,必須時刻準備打仗。作戰對手是誰,他們的情況怎樣?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了如指掌,才能有效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這就需要研究打仗、指揮打仗。
怎樣建設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回顧世界軍事史,軍兵種由單一走向多樣、由獨立走向合成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謀求整體合力是軍隊建設的永恒課題。
在20日的視察中,習主席明確指出,當前,作戰指揮戰略性、聯合性、時效性、專業性、精確性要求越來越高。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危機意識,擔起歷史重任,適應國家安全戰略需求,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抓住和用好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個歷史性機遇,努力構建適應打贏信息化戰爭、能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根據軍改總體方案確定的時間表,2020年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那如何建設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呢?在20日的視察中,習近平指出:
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以提高作戰指揮能力為根本目的,一切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標準,扭住制約聯合作戰指揮的矛盾和問題尋求突破。
要適應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抓緊理順有關重大關系,健全完善聯合作戰指揮運行機制。
要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齊下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盡快有一個大的突破。
要強化軍事需求牽引,加緊開發利用先進軍事技術手段,提高指揮手段的先進性、有效性和自主可控水平。
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制勝機理,研究現代作戰指揮規律,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符合現代戰爭規律的先進作戰理論體系。
要適應改革要求,加緊形成科學配套的聯合作戰法規體系。
而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當前的工作重點是:
把握好職能定位,進一步完善編組、優化程序、明確責任,優化完善運行模式。
加強指揮理論學習、指揮技能培訓、指揮處置演練,不斷提高實際指揮能力。
抓好戰備值班工作,深入研判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有效應對各類突發情況。
以軍委聯指中心運行實踐促進戰區聯指中心工作,盡快形成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指出,如果不及時把自己武裝成明天戰場的明白人、鍛造成聯合作戰指揮的行家里手,就不可能牢牢把握未來戰場的主動權。軍委和戰區兩級聯指中心雖然正式運行,但形成聯合作戰指揮能力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只有以超前思維、超常舉措,緊緊扭住制約聯合作戰指揮的矛盾和問題尋求突破,才能盡快形成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做到能打仗、打勝仗。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一支軍隊“腦子里永遠有任務,眼睛里永遠有敵人,肩膀上永遠有責任,胸膛里永遠有激情”,是對和平的永恒守望、對戰爭的最好防范。
摘編自微信公號 “央視新聞”、“三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