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毅
說服,就像是一場戰斗,我們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方的層次。遇到不甚高明的對手,當然可以使用各種障眼法掩蓋自己的軟肋;可是真遇到“老奸巨猾”的,倒不如另辟蹊徑,把劣勢大大方方地擺出來說道說道,反而會收到神奇的反轉效果。
比如說,美女最容易受到的指責,就是紅顏禍水。《詩經》有云,“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就毫不含糊地把漂亮姑娘當成了亡國滅種的大殺器。然而,讓我們看看著名的《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西漢宮廷樂師李延年要做一件什么事?把自己美艷絕倫且能歌善舞的妹妹推薦給皇帝。漢武帝又不傻,遇到一個小人,要推薦一個美人,垂涎之余,心里能沒點隱隱的警覺?商紂王之于妲己,周幽王之于褒姒,各種聯想肯定是免不了的。李延年非常清楚這一點,而且正是由于對這種劣勢認識得極其深刻,他選取了一種專門針對聰明人的說服策略:不勞您大駕,我先自插三刀——不是罵美女傾國傾城嗎?我還偏偏就拿這個當賣點了!
他的潛臺詞是:“您是明白人,難道不知道美女是禍害嗎?可是反過來想想,能禍害到傾國傾城這個程度,是有多難得啊!反正您英明神武自制力強,就不想瞧瞧她長什么樣?”以漢武帝這種剛愎自用的性格,不但沒被“傾國傾城”的明確警告嚇唬住,反而激發了好奇心。
所以說,想要說服聰明人,最關鍵的就是坦然承認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千萬別藏著掖著。一是藏也藏不住,倒不如主動自曝換取信任;二是聰明人都比較自信,你把話說開了,反倒會使弊端顯得沒那么可怕,甚至還有另一方面的吸引力。
唐太宗和宇文士及的一段對話,也是這種說服技巧的有趣范例。李世民有一次偶發興致,贊美宮中的一棵樹長得不錯,宇文士及在旁添油加醋一通夸贊。誰料皇帝翻臉比翻書還快:魏征經常勸我遠離小人,我一直不知道是在說誰,今天看到你這副諂媚嘴臉,原來說的就是你!
被皇帝罵可不是小事,得趕緊想辦法開脫。怎么做呢?自辯不是小人?對魏征反唇相譏?堅持說這樹就是美到讓人無法克制?這些本能的反應,都是在污辱唐太宗的智商,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還好,宇文士及采取了唯一正確的對策:認了!——那些正兒八經的大臣天天據理力爭犯顏直諫,一點面子都不給,弄得您手足無措了無生趣;現在好不容易有我陪您放松放松,如果再不順著您的性子讓您樂和樂和,這個天子當得還有什么意思嘛!換言之,小人固然是小人,可是小人也有小人的作用不是?
唐太宗果然是個明白人,聽完這段話馬上就消了氣。畢竟皇帝也不能不講道理,人家都認了自己只是個貼身小棉襖,你再硬拗說他上不得臺面不是國家棟梁什么的,自己也覺得沒勁不是?有趣的是,《資治通鑒》只選取了前半段義正詞嚴的斥責,有意漏掉了后半段更加精彩的回應,應該就是害怕這種“小人都當得這么理直氣壯”的態度吧。
其實,李美女未必真是禍水,就像宇文士及未必真是小人。但是假如注定要受到這樣的指責,倒不如直面自己最大的軟肋,才有化劣勢為優勢的可能。想要說服聰明人,這是首要的前提。
(摘自《長江日報》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