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楊廷強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利那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單用組和聯合組, 每組50例。單用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治療, 聯合組患者給予胰島素+利那魯肽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胰島素敏感指數、低血糖發生率。結果 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胰島素敏感指數均有所改善, 且聯合組改善幅度優于單用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BMI下降, 而單用組則略有升高,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聯合組低血糖發生率2.0%明顯低于單用組10.0%,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那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確切, 可減輕體質量, 改善血糖水平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控制低血糖風險的發生,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利那魯肽;胰島素;2型糖尿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single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group received insul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mbined group received insulin + liraglutid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body mass index (BMI),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improved FBG, 2 h PG, HbA1c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the combined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single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mbined group had reduced BMI, while the single group had slightly increased BMI,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combined group had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as 2.0% than 10.0% of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liraglutide and insulin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 increas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control occurrence of hypoglycemia.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Liraglutide; Insul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發病因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帶來代謝疾病, 出現高血糖癥。糖尿病有兩種類型, 分別為1型與2型, 其中2型高達糖尿病90%以上[1]。肥胖為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獨立風險因素, 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胰島素抵抗, 單純胰島素治療方案雖可控制血糖, 但容易帶來體質量增加的副作用, 導致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加重, 使得血糖控制難度加大。本研究分析了利那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 研究的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11月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 均為肥胖型2型糖尿病。將其隨機分為聯合組與單用組, 每組50例。單用組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年齡最小35歲, 最大74歲, 平均年齡(53.43±8.31)歲;發病時間最短1年, 最長14年, 中位病程(9.62±2.87)年;BMI 23.24~38.21 kg/m2, 平均BMI(33.17±4.29)kg/m2。聯合組患者中男34例, 女16例;年齡最小35歲, 最大74歲, 平均年齡(53.11±8.57)歲;發病時間最短2年, 最長15年, 中位病程(9.12±2.37)年;BMI 23.24~38.21 kg/m2, 平均BMI(33.18±4.51)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單用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治療, 單純對胰島素劑型和劑量進行調整, 不加用其他降糖藥物。聯合組患者給予胰島素+利那魯肽治療, 第1周皮下注射利那魯肽, 0.6 mg/d, 第2周劑量調整為1.2 mg/d。治療期間所有患者以糖尿病標準運動方案和熱卡飲食方案作為基礎治療[3]。兩組均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BMI、FBG、2 h PG、HbA1c、胰島素敏感指數、低血糖發生率。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胰島素敏感指數均有所改善, 且聯合組改善幅度優于單用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BMI下降, 而單用組則略有升高,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后聯合組低血糖發生率2.0%(1/50)明顯低于單用組10.0%(5/50),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病, 屬于全身性、終生性疾病, 多數患者對疾病認知不深, 導致血糖控制不理想[4]。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患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 為胰島素抵抗為主并伴隨B細胞衰竭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 患者多肥胖, 因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 但相對患者的高血糖而言, 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 僅有輕度乏力、口渴, 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 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或胰島素聯用二甲雙胍治療, 但長期治療可導致患者體重增加, 加強胰島素抵抗等現象, 不利于血糖水平長期維持[5]。
利那魯肽為腸道激素, 屬于新型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受體激動劑[6], 其通過葡萄糖依賴形式, 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 發揮改善B細胞功能和減輕體質量的作用[7, 8]。利那魯肽將賴氨酸替代為精氨酸, 半衰期可長達13 h, 降糖效果高效持久, 其跟胰島素聯用, 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IS), 協同作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有效減輕患者體重, 還可避免和減少單純胰島素治療容易產生的低血糖反應。還有部分研究表明, 利那魯肽也有降血脂和降壓作用[9, 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聯合組FBG、2 h PG、HbA1c、胰島素敏感指數改善幅度優于單用組, 且聯合組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單用組, 與毛培軍等[11]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利那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確切, 可減輕體質量, 改善血糖水平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控制低血糖,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鋒, 陳剛, 李雪俠, 等.利那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山東醫藥, 2014, 54(4):44-46.
[2] 卞愛琳.胰高血糖素樣肽1及其類似物的研究進展.醫學綜述, 2011, 17(8):1195-1197.
[3] 陳英, 詹曉蓉, 殷微微, 等.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高血糖素樣受體激動劑.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11):2195-2197.
[4] 班繹娟, 許樟榮.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4, 24(5):391-395.
[5] 駱天紅. GLP-1受體激動劑與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的比較.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9):1-7.
[6] 胡春陽, 韓晟, 劉方, 等.利拉魯肽與羅格列酮、格列美脲、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成本-效果比較.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 15(4):9-13.
[7] 趙學敏, 溫秋婷. 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2型糖尿病的 meta 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 24(6):39-41.
[8] 蘇娜, 魏春燕, 徐珽, 等.利拉魯肽治療超重和肥胖安全性的Meta分析.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15, 31(2):104-111.
[9] 牛顏麗, 吳國富, 袁靖, 等.胰島素治療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魯肽的臨床療效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4, 17(1): 56-60.
[10] 路玉李, 肖建東, 耿建林, 等.利拉魯肽與甘精胰島素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比較.山東醫藥, 2015, 55(20): 63-64.
[11] 毛培軍, 李桂玲, 黃倩, 等.利拉魯肽聯合門冬胰島素30治療難治性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 21(16):1578-1581.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