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麗

【摘要】 目的 探討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檢測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標本溶血的措施。方法 110例健康體檢者, 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于2支試管, 1支行人工溶血處理(溶血組), 1支為非溶血標本(未溶血組), 分別檢測溶血標本和正常標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蛋白(TP)、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等指標。結果 溶血組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TP、LDH、CK、鉀離子(K+)水平均高于未溶血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血組葡萄糖(GLU)水平顯著低于未溶血組(P<0.05);兩組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U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檢測項目有明顯的干擾和影響, 臨床生化檢測標本應避免溶血發生, 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生化檢驗;溶血;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19
血液檢測標本溶血是在采集、運輸及儲存過程中紅細胞破裂, 血紅蛋白釋放至血清/血漿中而導致的溶血現象。在臨床診療過程中, 血液標本的檢查結果對于患者疾病診斷、動態監測、預后評定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 因而實驗室檢測指標能否及時、有效及準確反映患者機體狀況對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旨在探討溶血標本對實驗室部分生化檢測項目的影響, 為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6月于本院健康體檢者110例為研究對象, 年齡21~40歲, 男57例, 女53例。檢測方案均經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完成。
1. 2 方法 分別抽取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于2支試管, 1支行人工溶血處理(溶血組), 另一支離心后取血清進行檢測(未溶血組)。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ALT、TP、LDH、CK、AST、GLU、Cr、UA、BUN、TG、K+等指標, 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溶血組血清ALT、TP、LDH、CK、AST、K+水平高于未溶血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血組GLU水平低于未溶血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Cr、UA、BUN、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實驗室檢測標本溶血是生化檢驗過程中常見影響結果的干擾因素。檢測標本的質量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臨床因標本不合格而導致的誤診時有發生。標本溶血常發生在血液的采集、轉運、保存及分離等環節。引起標本溶血的主要原因為:①血液采集中因真空管壓力過大, 使紅細胞破裂, 或采血人員劇烈震蕩混勻血樣導致紅細胞破裂;②采血用試管質量欠佳, 試管內壁粗糙, 易引起紅細胞破裂;③因血樣采集后自然凝固所需時間較長, 為縮短凝固時間添加的促凝劑使紅細胞破裂加速;④標本處理過程中離心力過大也易引起紅細胞破裂;⑤血液采集中止血帶扎的太緊或扎的時間過長、重復進針及采血時空氣進入標本并產生氣泡等可引起紅細胞破裂[2]。
標本溶血對生化檢測指標的影響主要包括:血紅素的紅色可干擾比色分析;在血清總蛋白測定中, 血紅蛋白可對蛋白質分析產生正干擾;紅細胞破裂后, 其內高濃度ALT、AST、LDH、K+等物質釋放入血清, 使相應檢測指標濃度升高;紅細胞內較高濃度的非糖還原物質、有機磷酸酯等, 隨紅細胞溶血使血清濃度升高[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溶血組血清ALT、TP、LDH、CK、AST、K+水平高于未溶血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溶血組GLU水平低于未溶血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Cr、UA、BUN、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忠波等[2]研究結果相符, 同時也有效證實了溶血標本可對患者部分生化檢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
為預防標本溶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作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①采血時止血帶松緊應適度, 避免過緊致標本缺氧而發生溶血;②采血時應使血液緩慢注入試管內, 避免快速注入致紅細胞破裂而發生溶血;③標本采集后應及時分離血清/血漿, 離心時應控制好離心機轉速, 避免離心力過大導致紅細胞破裂而致溶血;④血液標本應避免與消毒液、化學試劑接觸;⑤在發現標本溶血后, 應及時重新留取, 如不能再次采集, 可通過設置樣本空白等措施加以糾正。
綜上所述, 標本溶血可對部分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 規范血液采集、檢測各環節的標準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 對減少溶血發生, 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及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檢測數據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白潔, 張全華.生化檢驗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 11(2):253-255.
[2] 高忠波, 王寶琛, 孫曉玲.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作用的探討.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5, 26(3):73-74.
[3] 陳明坤, 李聞捷, 張建榮.溶血、脂血、黃疸樣本對生化項目檢測的干擾機制及消除.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4, 35(16): 2272-2273.
[收稿日期: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