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凌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的效果。方法 7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 隨機分為腹腔鏡組與開腹組, 各39例。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6%低于對照組的17.56%(P<0.05)。結論 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療效確切, 可以有效加快手術操作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上消化道穿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48
上消化道穿孔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 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腹腔鏡也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且備受患者的青睞。然而, 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性[1]。為了完善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對7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手術資料進行分析, 旨在探討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對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分為腹腔鏡組與開腹組, 各39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 且經術后證實;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 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病;惡性潰瘍性穿孔。腹腔鏡組中男22例, 女17例;年齡35~75歲, 平均年齡(55.6±8.6)歲;其中胃穿孔20例, 十二指腸穿孔19例。開腹組中男23例, 女16例;年齡35~74歲, 平均年齡(55.5±8.4)歲;其中胃穿孔21例, 十二指腸穿孔1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開腹組采取傳統開腹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 硬膜外麻醉, 在正中上腹部開一個切口, 取部分組織行病理檢查, 常規應用4號線行全層、間斷及縱行縫合, 應用大網膜給覆蓋, 之后通過生理鹽水沖洗腹腔, 并于盆底留置引流管。腹腔鏡組應用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全身麻醉, 建立人工CO2氣腹, 壓力控制在13 mm Hg(1 mm Hg=0.133 kPa) , 在臍上緣進行穿刺并置入腹腔鏡作一個觀察孔, 于左右兩側鎖骨中線肋下緣2 cm和作操作孔并置入Trocar。取上腹部分泌物與積液, 在穿孔處取組織送至實驗室進行病理檢查, 并以0-3級可收線給予縱軸縫合, 將其覆蓋大網膜后再縫合1針以便加強固定。腹腔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留置引流管, 術后引流液無明顯血性時將其拔出。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②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比較 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術后出現腹脹嘔吐1例, 發生率為2.56%;對照組術后出現感染2例、創口出血3例、腹脹嘔吐2例, 發生率為17.9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482, P<0.05)。
3 討論
上消化道穿孔屬于外科常見病之一, 其病情具有危、急、重等特點, 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可給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安全帶來嚴重的危害。目前, 手術是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的主要方法, 其中開腹手術是指通過絲線橫向間斷縫合穿孔處, 再以大網膜覆蓋或采用網膜補片進行修補。但由于開腹手術切口長、創傷大、出血量多, 給患者的康復效果帶來了諸多的影響[2, 3]。
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腹腔鏡也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較于傳統開腹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 腹腔鏡技術具有優點如下:①創傷小、切口美觀、疼痛輕微;②腹腔內操作降低了對其他臟器的刺激, 利于術后恢復;③操作簡便, 小穿孔僅需縫合1~2針, 而大穿孔也僅需縫合3針, 此外覆蓋大網膜即可;④針對穿孔時間長、年齡大、無法耐受開腹手術者, 腹腔鏡具有獨特的優勢;⑤針對非典型穿孔者, 腹腔鏡即可診斷又可治療;⑥放大成像系統使術野更為清晰, 無需擴大切口便可有效沖洗腹腔, 對腹腔內食物、積液的清除作用與開腹手術相當。張偉耀等[4]對25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應用了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 結果發現該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開腹手術組。本文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一致, 研究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療效確切, 可以有效加快手術操作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適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沛華.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的療效. 實用臨床醫學, 2015, 2(2):46-47.
[2] 潘平東, 鐘強文, 常春.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的優勢和手術體會.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15, 1(3):56-59.
[3] 張景濤, 孫建軍, 劉黎明, 等.開腹與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術并發癥及預后的對比分析.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3, 5(10):337-339.
[4] 張偉耀, 鄧惠玲, 饒智.上消化道穿孔的腹腔鏡處理及肝圓韌帶在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3, 9(5):652-655.
[收稿日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