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
【摘要】 目的 對恙蟲病并發肝損害疾病的臨床特征進行相應的研究。方法 選擇35例恙蟲病并發肝損害患者, 對其臨床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指標以及治療和轉歸進行研究。結果 通過臨床癥狀表現以及其檢查指標, 能夠對恙蟲病并發肝損害進行明確的診斷, 其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以及特征性焦痂或潰瘍。經過針對性治療, 35例患者全部治愈。結論 根據恙蟲病并發肝損害的特點進行臨床診斷和治療, 能夠保證疾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恙蟲病;肝損害;臨床分析
恙蟲病(TD)屬于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是因恙蟲病東方體所引起, 臨床上又被稱之為叢林斑疹傷寒[1]。該疾病的傳染源以鼠類為主, 以恙螨幼蟲叮咬為主要傳播途徑。在我國, 恙蟲病東方體在人體血液的成功分離是在1948年, 以此證實中國亦為恙蟲病的流行地區。在此之后, 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也相繼出現恙蟲病病例。近年來其發病率有增高趨勢, 臨床表現趨于多樣化、復雜化, 且往往多并發多臟器損害, 其中尤以肝臟損害最為常見。為了加深恙蟲病并發肝損害的認識, 現對本院診治的35例恙蟲病并發肝損害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回顧, 并對其診斷、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1月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診治的恙蟲病并發肝損害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 女10例, 最小年齡42歲, 最大78歲;平均年齡(62.4±5.8)歲, 所有患者均存在野外生存活動史。
1. 2 診斷標準
1. 2. 1 恙蟲病診斷標準 ①突發急性高熱、淋巴結腫大、皮疹等病癥, 同時合并頭疼、四肢酸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現象。②曾有野外生存活動經歷, 或曾有草地坐臥經歷。③患者出現焦痂或潰瘍癥狀。④外斐反應變形桿菌OXK超過1∶160。⑤患者呈恙蟲病立克次體陽性, 或可在血液中分離恙蟲病立克次體。以上項目, 患者有≥3項符合者便可確診。
1. 2. 2 合并肝臟損害的診斷標準 ①患者符合恙蟲病的臨床癥狀或實驗室診斷標準。②患者的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血清谷草轉氨酶(AST)等相關指標值已超出正常范圍。③排除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損害。④患者存在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不良消化道反應。⑤B超檢查伴或不伴有肝損害的表現。診斷必須具備前3項, 伴或不伴第4、5項。
1. 3 臨床表現 患者起病急, 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畏寒、發熱、乏力、頭痛、肌肉酸痛、納差、惡心嘔吐、腹脹、焦痂或潰瘍、皮疹等。其中發熱患者35例(100%), 畏寒患者20例(57%), 頭痛患者7例(20%), 肌肉酸痛患者25例(71%), 惡心嘔吐患者6例(17%), 食欲下降患者23例(66%), 上腹部不適患者10例(29%), 乏力患者30例(86%), 尿黃患者8例(23%), 眼結膜充血患者12例(34%), 皮疹患者9例(26%), 淋巴結腫大患者28例(80%), 焦痂或潰瘍患者35例(100%), 肝大患者3例(9%), 肝區叩痛患者3例(9%), 脾大患者6例(17%)。
1. 4 實驗室檢查 35例患者血清ALT、AST指標均有升高, ALT為68.1~416.2 U/L, 平均216.3 U/L;AST為45.2~347.1 U/L, 平均198.6 U/L;總膽紅素升高8例, 占22.9%, 為26.4~63.3 ?mol/L, 平均32.7 ?mol/L;白蛋白降低6例, 占17.1%, 為28.0~33.0 g/L, 平均30.2 g/L;B超提示肝腫大3例, 占8.6%;脾腫大6例, 占17.1%。
2 結果
35例患者, 其中14例采用多西環素、19例采用阿奇霉素、2例采用羅紅霉素治療, 體溫1~3 d降至正常。同時加用甘草酸二銨、還原性谷胱甘肽、多稀磷脂酰膽堿等保肝降酶藥物治療, 35例患者均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而恢復正常, 治愈出院。
3 討論
恙蟲病立克次體進入血流后到達身體各器官組織, 侵入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內進行大量繁殖, 病原體在死亡后會釋放一定量的毒素, 該類毒素可使人體出現全身毒血癥狀, 引起嚴重的臟器病變, 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2]。恙蟲病患者的全身小血管及周圍會出現炎性病變, 單核吞噬細胞大量增生, 引起多個器官充血, 隨之出現病灶性壞死, 對肝、腎、心、肺等臟器產生一定損害, 其中肝臟損害尤為嚴重。恙蟲病病原體死亡所釋放出的毒素, 是導致各器官受損的主要因素, 可導致肝細胞炎癥、變性, 肝細胞膜破裂, 最終造成肝臟受損。目前, 針對肝臟損害中是否有免疫反應參與其中尚無定論, 有待于深入研究。恙蟲病合并肝臟受損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肝臟形態有所改變, 肝功能異常以及消化道不良反應等。此次研究中的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臟受損, 出現腹脹、乏力、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不振等癥狀。體征變化主要包括肝區疼痛、黃疸以及肝脾水腫等。所有患者均行B超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 有3例患者存在肝腫大癥狀, 占8.6%, 6例存在脾大癥狀, 占17.1%。肝功能異常以ALT升高為主, 堿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僅出現輕度上升, 共8例出現總膽紅素升高者。其伴隨的肝臟損害癥狀和體征比較明顯。恙蟲病合并發肝損害—般診斷不難, 但極容易出現誤診, 本組中有7例發熱伴頭痛, 誤診為病毒性腦炎;5例因咳嗽、氣喘, 誤診為支氣管肺炎, 使用頭孢類抗感染治療無效。臨床應加以重視, 凡在流行季節突起高熱且并發肝功能異常的患者, 應排查恙蟲病的可能, 避免出現漏診及誤診情況, 及時給予有效治療, 避免患者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臨床上對于恙蟲病合并肝損害患者的治療, 是以病原治療為主, 以保肝、降酶、退黃等支持對癥治療為輔, 患者在藥物治療3 d左右, 其體征可見好轉, 肝損害情況會逐漸康復, 但對于肝臟生化指標需要較長的時間方可恢復[3, 4]。
恙蟲病立克次體為專性細胞內寄生, 選擇抗菌藥物應注重脂溶性并能透過宿主細胞膜進入細胞質的特性, 氯霉素、四環素、紅霉素治療效果良好, 喹諾酮類抗生素亦有效。但因氯霉素、四環素為傳統用藥, 其不良反應大, 可引起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日漸被淘汰;而喹諾酮類抗生素可影響兒童軟骨發育, 故兒童不適用。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多西環素、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在本組35例恙蟲病患者的治療中有14例采用多西環素、19例采用阿奇霉素, 2例采用羅紅霉素, 均獲得治愈, 且并未加重已經發生的肝臟損害, 療效滿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紹基, 任紅.傳染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34-141.
[2] 李軍, 黃茂.感染病臨床處方手冊.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171-173.
[3] 李慧敏, 趙葉麗.恙蟲病并發肝損害62例臨床分析.中國鄉村醫藥, 2012, 19(10):17-18.
[4] 石炳蘭, 雷國大, 姚碧琦.恙蟲病患者并發肝損害的臨床分析. 醫藥前沿, 2013(14):181-182.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