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漆洪波

【摘要】 目的 探討第二產程中持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方法 200例分娩產婦, 根據產婦住院時胎心監護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觀察組產婦行第二產程持續胎心監護, 對照組產婦行規律胎心率的聽診和選擇性的胎心監護。對比觀察兩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第二產程中行持續胎心監護可以直觀、準確地了解胎兒的健康情況, 能夠及時發現胎心率的異常, 進而及時處理, 從而減少新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 提高新生兒質量。
【關鍵詞】 第二產程;胎心監護;新生兒;結局
胎心監護是臨床上評估胎兒在宮內狀況的重要方法[1], 其中第二產程的監護尤為重要, 在此期間, 胎兒容易因缺氧而發生窒息等多種不良情況。因此, 對第二產程進行胎心監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主要探討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20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根據第二產程胎心監護方式的不同將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兩組產婦均為初產婦。觀察組年齡23~34歲, 平均年齡(27.7±1.6)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3±1.2)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2~33歲, 平均年齡(27.4±1.5)歲;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9.5±1.3)周。(建議都選擇初產婦或者兩組初產婦和經產婦樣本量相同)所有產婦均為單胎, 入選標準:產婦無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產婦無惡性腫瘤性疾病;產婦無嚴重精神疾病史。產前產檢未發生胎心監護異常及胎兒生長受限(FGR)及其他妊娠期疾病等情況。本次研究獲得產婦及家屬的同意與配合, 已通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倫理學審批。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產婦入院后均予以常規檢查, 詳細詢問既往檢查情況、家族疾病史等, 關注產婦的各項生命指標和體征。對照組產婦行規律胎心率的聽診和選擇性的胎心監護。在宮縮結束后行多普勒聽診胎心檢查, 每隔10 min記錄1次檢查結果, 發現異常胎心者每隔5 min記錄1次, 并選擇性的使用胎心監護儀描記胎心宮縮曲線[2], 胎心監護每20分鐘做1次, 直到胎兒娩出。觀察組產婦行第二產程持續胎心監護。產婦取左側臥位30°, 然后將胎心探頭置于胎心音最強處, 宮縮探頭置于宮底下2橫指處, 電子監護儀記錄胎心率及宮縮壓力, 監護直至胎兒娩出為止[3]。
1. 3 觀察指標 觀察胎兒各個時段的胎心率和宮縮率, 并密切關注產婦的體征變化。其中胎兒宮內窘迫的評估標準參照《胎兒電子監護學》中的相關標準(重度心動過緩、重度變異減速、胎心率基線變異消失等);新生兒窒息的評估標準參照第七版《婦產科學》[4]中的相關標準:輕度:1 min的Apgar評分在4~7分, 重度:1 min的Apgar評分在0~3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發生新生兒窒息率為5.0%, 對照組為15.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胎心監護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 是應用胎心率電子監護儀將胎心率曲線和宮縮壓力波形記錄下來供臨床分析的圖形。正常情況下胎心率波動在110~160, 一般基礎心率線表現為一條波形直線, 出現胎動時心率會上升, 出現一個向上突起的曲線, 胎動結束后會慢慢下降, 胎動計數每12小時>30次為正常, <10次提示胎兒缺氧。宮內壓力在宮縮時會增高, 隨后會保持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左右。正常妊娠從懷孕第37周開始每周做一次胎心監護, 如果有合并癥或并發癥, 可從懷孕第28~30周開始進行。
第二產程(指從子宮口全開到胎兒娩出)中, 初產婦約需1~2 h, 經產婦較快, 一般≤1 h。戴潔等[5]研究結果指出, 第二產程≤2 h, 胎兒在此期間極容易出現宮內缺氧的狀況, 進而發生新生兒窒息和腦損傷。因此, 在第二產程中加強胎心監護極為重要。
目前臨床上檢測胎兒宮內情況的方法較多, 如B超掃描、母尿化驗等, 但是由于產前檢測本身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夠, 或者臨產時子宮收縮會降低子宮胎盤的循環血量, 使臍帶受到壓迫或牽拉等刺激, 從而影響臍帶血流等因素的干預, 使得其準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持續胎心監護可以對胎心率和宮內壓進行實時監護, 根據動態曲線觀察胎心變化, 獲取基線的變異性, 并且在第二產程中可根據胎心的監護圖形辨別出聽診無法辨別的胎心率和晚期減速率等指標[6]。在監護過程中應注意胎心音的節律性, 正常胎心音為110~ 160次/min, 如果胎心音持續>160次/min或<100次/min都提示可能存在胎兒宮內缺氧, 應密切關注以及時進行治療。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發生窒息率為5.0%, 對照組為1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第二產程中進行持續胎心監護可以直觀、準確地了解胎兒的健康情況, 及時發現異常。
綜上所述, 推薦于第二產程行持續胎心監護, 從而能夠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以減少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 提高新生兒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愛華, 曹雅琴, 郭敏, 等.第二產程不可靠胎心監護圖形與圍產兒結局的關系.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11, 17(3):423-425.
[2] 王金艷.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8):1184-1185.
[3] 趙祥敏.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干預新生兒窒息的效果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18):111.
[4] 周穎.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與分娩結局的臨床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26):132.
[5] 戴潔, 林小莉.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干預新生兒窒息的效果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1):42-43.
[6] 溫宇霞.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的影響. 中外醫療, 2012, 31(28):136, 138.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