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華 李霞 高芳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SD)聯合開放植骨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的護理。方法 23 例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 采用VSD聯合開放植骨治療, 配合圍手術期心理護理、飲食調護、皮膚準備、 術后體位護理、VSD護理、外固定支架護理、供受皮區護理、功能鍛煉指導, 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 術后2例患者出現外固定架針道感染, 給予抗生素治療后感染控制;修復術后創面均Ⅰ期愈合, 順利出院。23例患者均獲隨訪, 隨訪時間10~18個月, 平均隨訪時間13.5個月。1例患者于術后3個月感染復發而放棄治療;其余患者隨訪期間無感染復發。結論 VSD聯合開放植骨是一種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護理工作的有效配合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創傷性骨髓炎;開放植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
高能量損傷所致脛骨開放骨折臨床較多見, 早期處理不當往往會并發創傷性骨髓炎, 脛骨前軟組織少, 血液循環差, 合并大面積貼骨瘢痕或皮膚缺損較常見, 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骨缺損骨外露[1]。本科采用VSD聯合開放植骨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23例, 在骨髓炎治療、創面修復、縮短療程方面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現將護理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07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 其中男15例, 女8例;年齡22~48歲, 平均年齡32.5歲;車禍傷12例, 壓砸傷7例, 其他原因外傷4例, 均有竇道, 15例形成局部貼骨瘢痕, 病程7~18個月, 平均病程8.6個月。
1. 2 護理
1. 2. 1 術前護理 ①一般護理:入院常規檢查, 進行創面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及全身情況, 本組貧血患者1例, 低蛋白血癥患者2例, 高血壓患者3例, 糖尿病患者1例, 給予定時檢測相關指標, 請內科會診, 同時行飲食調護和藥物治療, 患者均順利手術, 未明顯影響手術結果。②患肢護理:因患肢長期石膏外固定, 創面開放時間長, 周圍污垢多, 患者入院后即進行衛生處置, 清潔創面周圍皮膚, 每日用溫水熱敷、清洗, 并在表面涂擦石蠟油或植物油, 1次/d, 使表皮痂皮自行脫落, 不損傷皮膚。本組2例患者患有足蘚, 給予達克寧軟膏局部外用, 2次/d, 2周后痊愈。術前1 d剃去患肢汗毛, 創面無菌換藥。③心理護理:慢性骨髓炎患者住院時間長, 手術次數多, 經濟負擔重, 多數患者焦慮不安, 心理壓力大, 護士在患者入院后即進行相關溝通, 請同類康復患者現身說法, 使患者在身心兩方面做好準備[2]。
1. 2. 2 術后護理 ①體位護理:術后患者取平臥位, 患肢中立位抬高15 cm, 患肢感覺恢復后進行足踝部的屈伸活動, 以促進血液循環。②VSD護理:本科使用VSD敷料(商品名為維斯第)覆蓋創面, 持續負壓吸引和引流管通暢是治療的關鍵, 也是護理的重點。術后保持持續有效的負壓吸引, 有效指征為:敷料癟陷、管型暴露、觸摸有硬實感。如敷料隆起, 觸摸無硬實感, 應立即查找原因:是否為負壓源不足、引流管彎曲、打折、VSD敷料或引流管漏氣、引流管堵塞等, 根據問題原因對癥處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告知患者不要隨便牽拉引流管和撕揭封閉的薄膜, 不要在薄膜表面使用熱敷或尖銳物品。根據術前藥敏實驗結果, 遵醫囑應用生理鹽水進行創面局部沖洗, 保持VSD敷料濕潤。引流袋為一次性帶凝固劑密封袋, 容量為2000 ml, 引流液達到1600 ml給予更換, 如引流液較少, 更換1次/周。本組患者平均更換VSD敷料3~5次, 肉芽組織均生長滿意, 順利植皮。③外固定架護理:外固定支架具有能穩定固定骨折端、醫源性損傷小、置入針遠離感染灶、便于術后換藥護理和早期功能鍛煉等優點。注意保持針眼局部清潔干燥, 定期換藥。患者更換體位、功能鍛煉的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肢, 防止針道過大活動。本組2例患者出現針眼紅腫、 有分泌物, 給予及時換藥、 口服抗生素后恢復正常。④供、受皮區護理:供皮區適當加壓包扎, 注意觀察遠端趾動、血運情況, 防止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受皮區注意觀察皮瓣的顏色、溫度、張力及毛細血管反應, 保持局部溫度。⑤功能鍛煉:慢性骨髓炎患者病情遷延時間較長, 活動受限, 大部分患者肌肉萎縮明顯, 踝關節屈伸困難。患者入院后即指導其進行全身功能鍛煉, 術后麻醉消退即可鼓勵患者進行患肢足趾、踝關節屈伸活動及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 練習3~5次/d, 每部位5~10 min/次。根據植骨范圍的大小, 遵醫囑指導患者盡早下地, 進行床邊部分負重站立、行走, 注意宣教家屬輔助, 防止二次損傷。
2 結果
本組23例創面修復術后皮瓣及皮片均成活, 創面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發生釘道感染, 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后感染控制。23例患者均獲隨訪, 隨訪時間10~18個月, 平均13.5個月。1例患者于術后3個月感染復發而放棄治療;其余患者隨訪期間均無感染復發。
3 討論
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長, 遷延不愈, 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及經濟壓力。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 采用VSD聯合開放植骨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療過程中, 護理工作的配合也相當重要。本研究根據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療特點其臨床護理重點如下:①VSD護理:VSD敷料覆蓋創面術后12 h開通負壓, 因術中徹底清創, 切除貼骨瘢痕, 截除斷端硬化骨, 竇道部分的骨質完全清除, 斷面出血較多, 術后12 h內使用負壓引流增加出血量。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 常規行生理鹽水沖洗防止堵塞, 保持敷料濕潤[3]。本科原術后常規采用中心負壓吸引, 但部分患者植骨范圍較小, 可早期下床活動, 受引流管路限制, 影響下床活動范圍, 后在醫囑允許患者下床活動后改用便攜式醫用負壓吸引器和一次性使用醫用體外引流瓶, 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和進行功能鍛煉。②外固定架護理:本科采用無菌紗布條纏繞針眼周圍, 3~5 d碘伏消毒更換1次。本組2例患者出現針眼紅腫、 有分泌物, 均為1級輕度感染, 給予及時換藥、 口服抗生素后恢復正常。③功能鍛煉:患者入院后即指導其進行全身功能鍛煉, 術后麻醉消退即鼓勵患者進行患肢活動。根據植骨范圍的大小, 遵醫囑指導患者盡早下地床邊部分負重站立、行走, 以增加局部應力刺激, 促進骨痂生長[4]。注意指導家屬輔助, 做好防跌倒、防墜床宣教, 本組無二次損傷發生。
總之, VSD聯合開放植骨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期間, 遵醫囑準確用藥、術后嚴密觀察, 給予心理護理、功能鍛煉指導等都能促進患者康復, 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宋素萍.全方位護理對脛骨骨髓炎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18):744-745.
[2] 趙春珊.創傷性脛骨骨髓炎的護理.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 132-133.
[3] 楊靜.外傷性脛骨缺損所致骨髓炎患者的護理體會.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4, 16(26):366.
[4] 羅旭珍.外傷性脛骨缺損所致骨髓炎患者的護理體會.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22(5):450.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