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群

【摘要】 目的 探究足部護理對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情改善的影響。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足部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感覺檢測評分和疼痛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足部護理干預, 可改善周圍神經病變病情, 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藥物治療;足部護理;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74
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強, 糖尿病人數逐年增多,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 有近90%患者經神經功能檢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 其中>30%患者并無明顯癥狀表現。目前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并無特效藥物, 主要以控制進展為主, 在預防相關并發癥方面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作為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慢性并發癥,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均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已經引起臨床的廣泛關注[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強足部護理, 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齡46~60歲, 平均年齡(55.8±3.6)歲, 平均空腹血糖(9.6±3.4)mmol/L;糖尿病病程7~15年, 平均病程(9.5±2.2)年, 周圍病變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4±0.6)年。所有患者經血糖監測、微循環測定及肌電圖檢測證實, 均符合糖尿病及周圍神經病變相關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北京圣永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8567)和格列美脲分散片(石藥集團中諾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0182), 根據患者血糖和尿糖情況調整用量, 鹽酸二甲雙胍腸溶膠囊餐前30 min服用, 最大劑量控制在2.0 g/d以下。格列美脲分散片起始劑量為1 mg/d, 最高劑量控制6 mg/d, 連續用藥7 d, 并輔以改善微循環和營養神經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限制攝入熱量、堅持運動、情志干預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強足部護理, 具體如下:①皮膚清潔。掌握患者足部基本情況, 早期處理皮膚感染及損傷情況, 觀察雙足皮膚溫度、顏色, 實時評估神經知覺情況和足背動脈搏動情況。②溫水泡腳。水溫控制在38℃左右, 時間在10 min左右, 可加用清熱解毒祛濕湯或益氣活血湯, 可輔以低頻超聲水下治療[2]。③足部按摩。足浴后按摩, 按壓應有力度, 以患者承受為限, 從足尖至小腿, 對腎臟、膀胱、脾胃、胰腺等反射區進行重點揉壓, 早晚各1次, 15 min/次, 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按摩不應在空腹或飽餐后進行, 以免影響消化。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感覺檢測、疼痛和生活質量評分。患者臨床癥狀基本緩解, 睡眠質量提高為顯效;疼痛、乏力等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臨床癥狀和睡眠質量改善均不明顯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及生活質量比較 經護理后, 實驗組患者感覺檢測評分和疼痛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發生率高等特點, 患者多存在四肢感覺異常等情況, 若不予以早期診斷和治療, 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將會存在致殘、致死的風險。目前臨床對該類病癥的發生機制尚不十分確定, 也無特效治療方法, 常用的抗驚厥藥、抗抑郁藥等效果有限, 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3]。從血液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來看, 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和格列美脲分散片均適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 主要是對控制飲食以及采取運動等療法均未能起到明顯作用的患者, 兩種藥物合用能夠更好地發揮協同作用, 且能夠防防止低血糖發生, 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為進一步提供患者生活質量, 還應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 而對于觸覺異常、肢體麻木等癥狀, 足部護理干預可加快腓神經傳導速度, 進而改善周圍神經病變病情[4, 5]。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感覺檢測評分和疼痛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足部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病情改善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強足部護理干預, 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其生活質量,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建議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加以推廣, 使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 蟻淳, 陳佩儀, 陳琳瑩.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治療和護理的研究進展.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12(4):1363-1366.
[2] 羅麗雯.消渴痹通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氣虛血瘀證)的臨床研究.長春中醫藥大學, 2014.
[3] 徐國鑫.按摩對護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影響評價.遼寧醫學院, 2014.
[4] 李艷.中藥泡足聯合足部按摩對0級糖尿病足周圍血管病變影響效果的臨床研究.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4.
[5] 任杰.中醫整體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效果觀察. 河北醫藥, 2015, 13(6):2060-2062.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