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要】 目的 研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采用腫瘤疾病外科手術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觀察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術后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和不良反應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對結直腸癌疾病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手術;結直腸癌
臨床護理路徑指以標準的護理服務計劃為依據, 為患者設定住院護理服務模式。該項護理服務模式是由醫生、護士以及其他專業的相關人員針對某個診斷結果或手術的實際需要所做出適當、有順序的護理照顧計劃。該項護理服務模式實施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的康復速度加快, 使資源的浪費量明顯減少, 使服務對象能夠獲得最佳的照顧[1]。本文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實施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結直腸癌患病時間1~8個月, 平均患病時間(3.2±1.6)個月;男26例, 女19例;結腸癌疾病患者20例, 直腸癌疾病患者25例;年齡45~82歲, 平均年齡(59.8±6.7)歲;體重44~81 kg, 平均體重(54.7±8.8)kg。
觀察組患者結直腸癌患病時間1~10個月, 平均患病時間(3.0±2.3)個月;男27例, 女18例;結腸癌疾病患者21例, 直腸癌疾病患者24例;年齡44~85歲, 平均年齡(59.2±6.9)歲;體重44~83 kg, 平均體重(54.3±8.6)kg。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腫瘤疾病外科手術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 主要措施包括:①入院第1天就開始為每例患者發放臨床護理路徑告知書, 由護理人員負責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表, 對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獨特性要進行著重的說明, 讓患者能夠對每日治療的內容和整個治療計劃及相關進程都能夠有所了解, 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術前實施健康訓練和心理護理。②手術后當天直至出院, 相關護理人員應該根據路徑表的每日進度嚴格執行各項醫療護理服務項目, 早期活動、進食、用藥、護理、檢測及出院指導等各項工作都應該按照順序和規定時間, 保質保量落實到位, 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發展對相應的表格進行填寫。臨床護理路徑服務小組要對護理計劃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檢查、評價、 討論并分析原因, 從而提出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 以便能夠對護理服務流程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使醫療護理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選擇兩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治療時間、在術后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和不良反應例數、對結直腸癌疾病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等三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患者出院當天, 通過不記名打分的方式了解護理服務滿意度[2], 100分為滿薏, <60分為不滿意, >80分為滿意, 其余為基本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出現的相關并發癥和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的恢復治療期間有8例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后的恢復治療期間有2例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結直腸癌疾病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82.8%,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達到97.8%,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者手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在結直腸癌手術后共住院治療(15.82±3.40)d, 觀察組患者在結直腸癌手術后共住院治療(11.29±2.56)d,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通過對患有結直腸癌疾病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可以使廣大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所承受的精神和經濟兩方面的負擔均明顯減輕。在患者入院的當天, 就可以充分保證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完成所需的各項治療和檢查項目, 在保質保量完成治療計劃的同時節約更多的時間, 把等待的時間降到最低水平, 同時通過健康教育, 使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更加高效, 讓患者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來, 使患者在手術治療后的康復速度明顯加快, 從而縮短住院治療時間, 減少住院治療費用費用, 收到良好社會效益[3]。
綜上所述,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 翟紅強.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和評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 5(15):93.
[2] 黃秋環, 浦澗, 黃麗偉.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護理研究雜志, 2012, 9(3):131-133.
[3] 劉楠.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輔助下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0, 14(18):13-14.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