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煥
【摘要】 目的 找出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相關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以提高其治療效果。方法 以問卷形式對145例高血壓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分析。結果 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相關因素:獲得知識的渠道有限, 缺乏疾病的相關知識, 對疾病認識模糊;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 出現不良發應時過于緊張而自行中斷治療;社會支持不足、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年齡因素 4項原因占70.6%, 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主要相關因素。其他因素占19.40%。結論 加強健康教育, 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針對不同患者給予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 是提高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重要護理措施。
【關鍵詞】 高血壓;服藥;干預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207
高血壓病的特點是初期病情隱匿、癥狀輕微、不易被發現, 多數患者以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癥狀, 甚至出現眼底病變或體檢時才被發現[1]。其病程長, 需長期藥物治療。而患者往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治療不及時或服藥治療的依從性差, 不能規范有效地控制血壓, 最終導致心臟、腎臟、腦部等嚴重的并發癥而危及生命。本文通過對本院145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出院隨訪, 找出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相關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提高其治療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住院的145例高血壓患者出院后門診隨訪, 發病年齡35~60歲者57例, 占39%, ≥61歲者88例, 占61%。
1. 2 調查方法 隨訪過程中設置問卷如下:①你知道高血壓患者的注意事項嗎?②你知道高血壓患者需堅持長期服藥嗎?③你會中斷服藥或者憑自己感覺減藥嗎?④你中途停服藥的原因是什么?共4項內容, 由專人負責對145例高血壓患者的問卷結果進行歸納分類。
2 結果
調查結果: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相關因素:獲得知識的渠道有限, 缺乏疾病的相關知識, 對疾病認識模糊;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 出現不良發應時過于緊張而自行中斷治療;社會支持不足、受家庭經濟條件限制、年齡因素 4項原因占70.6%, 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主要相關因素。其他因素占19.40%。
3 討論
3. 1 因素分析
3. 1. 1 獲得知識的渠道有限, 缺乏疾病的相關知識 此類患者對疾病認識模糊, 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調查發現, 大多高血壓患者對所患疾病認識模糊, 缺乏相關知識, 只是對血藥正常范圍和癥狀的認識, 而對高血壓嚴重的并發癥知識缺乏。其所掌握的知識根本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 認為血壓降到正常就可以停藥, 有的甚至憑感覺服藥, 認為自己既無頭疼、頭暈, 也無其他不適, 服藥完全是多余的, 等出現癥狀才想到服藥。
3. 1. 2 藥物的不良反應 由于患者對藥物知識了解的少, 服藥大多看重的是藥物的治療效果, 對突然出現的不良反應沒有心理準備, 而有些降壓藥物在不同個體間發生比較突出的不良反應, 如鈣離子拮抗劑所致的雙下肢水腫;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所致的干咳, 有的患者因嚴重的水腫或劇烈的干咳而不能耐受, 在沒有相關藥物的專業知識的情況下, 一旦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 就會恐慌, 甚至擔心醫生用反了藥, 而發生恐慌性停藥[2]。
3. 1. 3 經濟因素 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自己不能完全承擔費用, 害怕長期服藥給子女增加負擔, 因此, 不能長期堅持服藥, 導致自行停藥。還有一部分農村患者, 家庭無經濟來源, 微薄的收入根本舍不得用于買藥吃, 新農合在門診不能報銷, 住院的雜項收費有的也要自己承擔, 所以這部分患者就憑感覺, 出現癥狀就服藥, 無癥狀就停藥的無序治療。
3. 1. 4 年齡因素的影響 隨年齡的增大, 記憶力日漸下降, 對所服用藥物的劑量、使用方法和服藥時間記憶不清, 從而出現患者服用劑量不準確, 時間不及時等情況最終導致治療效果。
3. 2 干預措施
3. 2. 1 健康教育干預 建立高血壓病友協會, 開展健康講座, 到社區發放健康宣傳資料, 開展義診活動, 加強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主動交流, 提高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調動其自我保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2. 2 加強用藥知識宣傳, 及時處理藥物不良反應 高血壓患者多采用聯合用藥, 護士應了解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和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針對不同的患者給予相應指導, 加強健康教育和相關知識講座, 將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以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告訴患者, 讓患者在了解藥物治療作用的同時了解其不良反應等, 以預防或避免出現不良反應時的恐慌而中斷治療[3]。
3. 2. 3 及時處理藥物不良反應 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 同樣的藥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出現不良反應的程度和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會不同, 應結合實際給予針對性的處理。比如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可出現首劑現象(低血壓) , 因此首次服藥應從小劑量開始, 并嚴密觀察血壓變化;使用鈣離子拮抗劑時, 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頭痛、面部潮紅、耳鳴、水鈉潴留、直立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對于聯合用藥的患者, 護士應了解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做好監護和指導, 例如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和保鉀利尿劑聯合使用, 可出現高鉀血癥, 應嚴格記錄尿量的變化, 必要時監測24 h出入量及血鉀水平;應用β2受體阻滯劑時, 密切觀察心率及血壓, 出現心動過緩時及時處理[4]。
3. 2. 4 加強醫患、護患之間的溝通 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疾病的過程中, 正確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 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態、 社會及家庭環境情況, 針對不同患者, 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針對記憶力差的老年患者, 盡量減少服藥種類和次數, 而對于家庭經濟有限的患者盡量選擇安全、經濟、有效的基本藥物。
總之, 患者知識缺乏、對疾病認識模糊、藥物的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以及患者年齡、經濟條件的限制等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的主要因素, 因此加強健康教育, 針對不同患者給予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 及時有效的處理藥物的不良反應, 加強醫患、護患之間的溝通、正確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 是提高高血壓患者服藥效果的重要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紅梅.提高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護理進展.護理研究, 2004, 1(18):102-103.
[2] 楊濤, 吳榮.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中華實用醫藥雜志, 2005, 5(18):32-33.
[3] 沈燕.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調查及護理對策.中國醫藥指南, 2009, 7(19):99.
[4] 劉麗丹, 田鳳美, 劉玉.高血壓病患者非藥物治療依從性的研究進展.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9, 26(3):36-37.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