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

劉士余
漢族,1961年11月出生,江蘇灌云人,中共黨員,1984年8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技術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2014年10月20日,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候選人。
2014年11月5日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國務院決定,免去劉士余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職務。
在短短一年多時間中,A股市場經歷了千股漲停,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后跌停等一系列過山車式的震蕩,既讓人經歷了牛市的瘋狂,也讓人感受了熊市的慘烈,證監會屢屢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新年伊始,當中國人都沉浸在傳統節日春節氣氛中時,全球股市卻遭遇了“黑色一周”,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探。此時原農業銀行董事長劉士余臨危受命,接替肖鋼繼任中國證監會第八任主席職務。
和股市早有淵源
在此之前,坊間已經數次傳出肖鋼要離職,盡管最后都被證明是烏龍,但很多業內人士都明白,在經歷了多次的股災和熔斷之后,肖鋼的離職已經被認定為早晚的事情,只是繼任者是誰,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從證監會歷任主席來看,央行和銀行系統是首選。特別是在股市波譎云詭的關口,更需要—個風格突出,有金融改革背景,并且專業眭高的官員來掌舵。
縱觀劉士余的履歷,18年的央行工作背景,在任期間,曾擔任過銀行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并在上一波拯救國有銀行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各界對其普遍的看法是“為人勤勉,作風務實,行事低調”,是一名公認的“高情商”部門領導。這些信息無不透露出,劉士余是此任證監會主席的不二人選。資本界和輿論界也對劉士余前景看好,劉士余上任證監會主席的消息一經發布,市場便對其履新給予多種期待,就連他屬牛,也被人笑解為利好。
有媒體將“劉士余”等同于“牛市余”??梢韵胍?,投資者們期待著證監會換帥帶給市場新人新氣象,業內人士也期待著“更懂股市”的新主席,為低迷的市場帶來正能量。
雖然劉士余管理經驗豐富,但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銀行及金融監管系統內工作。在央行系統內,劉士余曾分管金融穩定局、金融市場司、條法司、支付司和部級協調。
實際上,劉士余和股市早有淵源。2004年7月,劉士余升任央行行長助理。在主管金融穩定局期間,他先后參與了“德隆系”風險處置工作、以南方證券風險處置為契機推動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以及配合證監會妥善處置28家高風險證券公司等工作。
并非第一次臨危受命
對于劉士余來說,這并非第一次臨危受命。
2014年的農行資本缺口極大,其2013年年末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5%,比其他三大行平均水平(10.34%)低1.09個百分點;而到了2014年6月底,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則進一步下滑至8.65%。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士余臨危受命,離開效勞18年的央行,開始執掌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實施其“完全可以勝出金融機構負責人的思路及落實方案”。
雖然農行對劉士余來說并不陌生,在中國人民銀行銀行二司時期,曾主管股份制銀行,參與處置當時的城市信用社的風險和農村基金會擠兌風險,2005年后農行啟動改革方案,他也是直接分管的央行領導;雖然四大行中,由于農行在縣域經濟中扎根較深,近年來受利率市場化以及互聯網金融沖擊相對較小,業績漲幅也較為穩定,但是對于劉士余來說,面臨的挑戰卻極大,要帶領這家大行進一步創新,需要很大的智慧和魄力。
到任后的劉士余,據農行內部人士評價“作風很務實,行事也很低調”。2015年年度工作會議上,劉士余在業務經營中提出“比學趕超”,重點要求增強三農金融服務能力和提升城市業務競爭力,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
他還強調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強調了三農金融服務,二是提升城市業務競爭力,包括對公業務的支柱功能和零售業務的戰略基石,三是提高跨境、跨市場的金融服務水平”。
在劉士余任職期間,農行互聯網金融步伐明顯加快。2015年3月曾重點推出新版的“掌上銀行”,并搭建互聯網金融框架雛形,確定了移動金融、電商平臺、三農服務和全球通戰略四個發展方向。目前,農行在支付、網貸和電商業務上有較好的業績體現,亦與劉士余的大力改革密不可分。
在履新農行前,劉士余曾大力提倡資產證券化,市場認為其到任農行也將大力推進農行該業務領域的發展。在劉士余掌舵期間,農行在該領域也取得多項成果:2015年8月成功完成了首單商業銀行主導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發行,當年兒月和12月協助企業完成小額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和深交所首單物業費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用劉士余的話來說,農行也需要通過證券化業務,“將信貸資產通過證券化等方式打包出售,信貸資產由表內轉到表外,減少對資本的占用,緩解補充資本對資本市場造成的壓力?!?/p>
回顧農行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劉士余作為農行董事長在行內是受到肯定的,此次履新證監會主席,與其農行工作取得的成績不無關系。目前,中國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準備工作差不多已經就緒,央行和銀監會甚至已經開始鼓勵銀行實施住房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而市場人士普遍關注,劉士余上任證監會之后,其一直倡導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否會加快推進,這或許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可能承擔更多的融資功能。
低調的銀行家
18年央行履職生涯,8年副行長,劉士余是當之無愧的大銀行家。然而,雖多年身居要職,卻為人十分低調,很少在媒體公開露面,出現其名字的新聞,絕大部分也是和央行政策相關。
2013年,中國《銀行家》雜志曾將劉士余作為封面人物,稱其為“大銀行家”。文章稱,劉士余是中國金融業監管層中典型的實干派,“雖然與同事易綱相比,劉士余作為學者的經歷并不如此豐富,也沒有在海外教書的經歷,且公開發表或出版的論文及著作也并不充棟,但他的研究思考很多都是切中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透徹且建議準確”。
文章還稱,劉士余“很好地保留了一貫的工作作風,經常奔赴各地一線調研,具體了解實務,在親身感受和實踐基礎上,形成針對性的發展和監管思路。常常在某地調研期間,劉士余的思路及落實方案完全可以勝出這些金融機構的負責人?!?/p>
專業人士認為,劉士余思考的很多都是切中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也許與他的工作經歷有關。18年間,劉士余先后任職央行銀行司助理巡視員、副司長、銀行監管二司副司長、司長、辦公廳主任、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可謂一步—個腳印。
坐在“火山口”上
如今,在金融領域工作多年的劉士余,坐上了證監會主席的位置,開始了從銀行業到證券業的新征途。曾有人戲謔,證監會主席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這個比喻一點也不為過。然而在戲謔之余,大家頗為證監會新任掌門人捏一把汗,“能干什么”和“要干什么”成為劉士余接下來被拷問最多的問題。
尤其在當下,證監會已經有多名高官被查,其中包括有“發行皇帝”之稱的原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和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等,再加上在7月份的“救市”期間,證監系統被曝出現多名“內鬼”,整個系統人心惶惶,氣氛微妙。不過好在“情商很高”的劉士余善于協調各方的利益和矛盾,這對于安撫各方情緒、化解各方矛盾,顯然大有裨益。
眼下,就有《證券法》修訂和實施注冊制兩件大事需要去完成。
在經歷了股市異常波動之后,資本市場的改革復雜艱巨。作為資本市場最基礎的法律《證券法》修訂工作本來有望于2015年推出,但股市異常波動打亂了這一節奏。而注冊制的改革需要《證券法》作出法律保障,因此,在改革緊迫之下,2015年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務院調整法律適用范圍。在《證券法》未修訂之前可以推出注冊制。而注冊制對于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是—個全新的事物,因此在推動時必須謹小慎微,穩妥推進,否則容易引起風險。因此,劉士余接任證監會之后,第一挑戰即是如何穩妥推進注冊制改革并保持資本市場穩定。
而對資本市場中長期建設而言,《證券法》的修訂是重中之重,然而修訂又面臨著較多博弈。
除此之外,一系列針對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仍亟待解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履新證監會主席之后,劉士余面臨的挑戰無疑更甚其前任。
而資本市場業內人士對劉士余還有更高的期望,期望其能對中國的資本市場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從劉士余的改革閱歷來看,不可謂不豐富,比如,他親身經歷過人民銀行在2002年的分拆,并擔任分拆之后的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后升任行長助理,先后分管金融穩定局、金融市場司、條法司、支付司和部級協調等人民銀行的核心部門。
他也曾提出,解決資本市場各種問題的核心是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起來。同時,還要擴大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雖然目前已經擁有了包括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其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在內的多個層級市場。但是,這個市場體系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眭矛盾,比如主板市場退出機制缺乏、創業板和主板雷同無法和主板形成互補、新三板交易冷清、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管理不規范等等。這些問題導致了整個社會資金分配運用的不合理和低效率。
但是,當下的股市現狀是,自去年6月份股災發生以來,上證指數從5178點飛流直下,盡管此后主管部門全力救市,但數十萬億的股民財富依然灰飛煙滅;加之春節時候的全球股市急劇下跌,這使得現在的上證指數依然在3000點以下徘徊,股民和機構依然風聲鶴唳,這也就使得中國股市的“滿血復活”之路顯得更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