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微信 作者:孤獨的人不睡覺
這幾日讀到了一篇文章,讓我想起初入職場的妹妹曾經與我抱怨的一件事。作為職場小白,似乎好好學習,多做少說是最為保險的做法,但是當她趕上了一個總是“勤勤懇懇”,卻在職場既無朋友,又無建樹的上司,著實讓她累的要死也琢磨不明白職場到底是什么。
“我絕不認為一個為了工作放棄自己全部業余生活,甚至放棄自己的家庭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恰恰是—個公司中最可怕的定時炸彈。”
前幾個月公司來了一位三十多歲的資深職業經理人DD,他有老婆有孩子卻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半,離開公司的時候還要把筆記本抱回家;而第二天早上又是9點都不到就出現在公司里了,周末也都是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一平米的工位上。這看起來簡直是感動公司的員工楷模啊!為了公司,為了工作,連孩子見不見也無所謂了,睡覺也不睡了,吃飯也不吃了,這可真是讓人內牛滿面的價值觀啊!
果不其然,不出一個月,公司整個部門就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學習DD同志加班到深夜,早上提早到”的活動。部門最高領導發話:要好好整頓晚上在8點前下班的人。作為每天早上踩著點到公司,每天晚上不到8點就灰溜溜逃出辦公室我,看到DD同志這大公無私的行為,我慚愧地流出了兩行眼淚:媽蛋,我能抽你丫的嗎?然而之后,我和DD共同做過好幾次項目,開過好幾次會,我便確認他就是一個“不聰明卻勤奮的人”,一個職場中可怕的定時炸彈,一個躲在職場中散發迷魂惡臭的奇葩花,一旦接近他,你的事業你的生活全部會被摧毀。
DD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每天9點到公司,開始刷微博,聊微信,看看昨日的郵件,和周邊的同事聊聊天,裝出自己特別忙的樣子。他最喜歡的事情是開會,因為開會簡直是拖延時間并且讓大家覺得自己很忙的最好的事情了,明明五分鐘可以解決的會議他非要開成五十分鐘;明明只需要兩三個人就能搞定的會議,他非要拉來二三十個人。開完會了,該工作了吧!由于DD是一個小主管,他從來不自己干活,有時候只需要自己給其他Team的老大打個電話、發個郵件就能搞定的工作,他非得讓手下的小朋友去找對方team的小朋友,然后對方team的小朋友匯報給對方team的老大,對方team的老大再打電話來給他。臥槽,這—個循環,兩個小時又過去了,簡直棒呆!
職場人分為四類:“聰明且勤奮,聰明不勤奮,不聰明不勤奮,不聰明且勤奮”。哪一種人是最可怕的?如果答案是“不聰明不勤奮”,那你就真錯了。“不聰明不勤奮”的人他們雖然對公司毫無用處,但是他們也不會向公司輸出額外的價值觀,他們只是一個個透明人,在職場中隨時會消失,而且他們也許在工作之外有著其他的成就。而“不聰明且勤奮”的人,則時時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傳遞著一種自以為很牛逼的價值觀:雖然我能力不夠強,但是我能用時間來彌補啊!這種價值觀一旦在公司里彌散開來,那就完蛋了,整個公司將會成為—個效率低下,員工幸福感低下的雙低公司。
讀到這里,也許已經有很多人要罵我了:“那你說,像我這種不聰明的人怎么辦?我連勤奮一下、努力一下都要被你罵,那我餓死算了!”其實并不是!“聰明”僅代表一種工作的方法。
從小到大,我的數學和英語就不好,在與數字和字母相關的工作領域中,我就不是個“聰明人”,所以我不會去選擇當一名會計、精算師,或者翻譯;但我的文字、審美、創意還不錯,也許是個“聰明人”,所以我會去嘗試做設計、文字和創意類的工作。我還記得我剛畢業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候,同樣的任務和工作量,我幾乎都能在晚上7點前完成,幾乎沒有怎么熬過夜;當時每每看到第二天,很多和我一同進入公司的小伙伴們都一臉疲憊黑著眼圈的時候我就不理解,為什么你們要熬夜呢?果不其然,這些每天都熬夜寫策劃的“加班狗”,幾個月后都轉行了,他們去了那些更適合他們的行業和公司,在那里,他們成為了“聰明人”,他們真的就很少熬夜了。所以,“聰明”只不過是“喜歡”和“合適”的同義詞,如果你每天都覺得你不夠“聰明”,你需要換個坑了。
聰明人都特別具有經濟學的頭腦,他們最看重的是“時間成本”,他們不允許任何一秒鐘的浪費。一個職場中的“聰明人”,絕不允許自己的時間花在刷微博、聊微信和各種無意義的開會中。無論是蘋果的喬布斯,還是微信的張小龍,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也都是極度討厭開會的人。你甚至會發現一些功成名就人們一邊管理著龐大的公司,一邊還能每個月和父母妻兒出國旅行,登珠穆朗瑪,玩攝影拿金獎,寫出各種暢銷書,同時及還能保持養生,每天十一點前必定睡覺。他們為什么有那么多時間?因為他們所從事的的工作都是自己極度熱愛的,因此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就能百分之百的投入,獲得一個極高的工作效率。他們拒絕一切無意義的開會、繁瑣的流程、無效的聚會。在工作結束后,他們能夠將工作完全忘記,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另一個世界里。做一個人生贏家并不偶然!
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大多數的公司,大多數的職場,充斥著“不聰明且勤奮”的人。這類人,也許是工業1.0時代工廠流水線上最歡迎的人,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生產方式也已經改變了,我們需要的是更高效的工作和更豐富的生活,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混日子。想想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只是為了獲得最底層的物質滿足嗎?還是為了更高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