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勇
摘 要:隨著我國道路網絡的不斷完善,道路中的車輛在不斷增加。車輛行駛速度的加快使交通事故逐漸向惡性化和復雜化的方向發展。針對交通事故的特征進行了分析,闡述了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員;道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U49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8.027
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城市的交通規模進一步擴大,隨之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交通秩序混亂、交通擁擠、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等。近年來,我國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急劇上升,且死亡率較高,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威脅。因此,應對交通事故的特征進行分析,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確保交通系統的正常運行。
1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點分析
1.1 現代城市交通具有混合交通的特點
這是城市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交通事故發生后分析其特點可發現,因混合交通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占到了總數的50%,且其事故死亡率高達60%;無交通標志和無交通控制交通事故占總數的40%,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0%.
1.2 經濟發達地區的交通事故更加頻繁
據統計,上海、浙江、廣東都是交通事故的高發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大了這些城市的客、貨運量,交通密集度大幅度提高,導致這些區域的交通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這也是交通事故增多的主要原因。
1.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較高
據不完全統計,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的次數和造成的死亡人數常年都是城市道路的1.5倍和3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高速交通事故的數量逐漸增多,且其死亡率較高,易引發連環交通事故,危害性較大。
1.4 違章駕駛
駕駛員或公路上行走的人的違章行為極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這是導致我國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交通參與者的違法行為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占總數的90%.其中,超過87%的交通事故都是因機動車輛駕駛人員經驗不足或違規操作而引發的,因行人的違規行為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不足3%.此外,通過分析可發現,引發交通事故的原因包括疲勞駕駛、超載、駕駛人員的綜合素質低下、車輛的性能較差以及道路設計存在問題、道路標志不完善等。
2 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的主要對策
2.1 改善公路設計,以人為本
在道路設計中,應適當學習國外道路設計的安全審計制度,并積極監督道路的建設和管理過程。在公路設計評審階段,需要重點強調設計的人性化和合理化,設計過程中應多以行車和用路者的需求為依據,并分析交通的行進動態。此外,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重點考慮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特點,設計要盡量與行車規律相符,從而為交通安全運行創造必要的條件。
2.2 提升車輛自身的性能,加強車輛維護
提升公路上行駛車輛的性能可確保交通運輸的安全性,加強對車輛性能的監督和檢測,可確保車輛在道路行駛中的安全性,避免因車輛存在問題而引發交通事故。因此,應對運行車輛進行定期維護,從而保證車輛的性能;不斷完善相關的安全設施,積極鼓勵車輛安裝自動限制裝置、交通情報通信裝置、自動監控裝置;避免存在問題的車輛上路,完善機動車輛的報廢制度,從制度上避免車輛“帶病”行駛,并完善機動車輛的荷載標準,約束車輛的改裝行為。
2.3 改善交通環境,完善交通安全措施
當交通公路的硬件設施達到一定的標準后,交通事故應對措施的制訂方向應向軟件轉移。交通的軟件環境主要指的是安全保護體系、安全標志等。在交通建設中,應注重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且注意配套設施的建設。在道路設計中,應做好標線、交通信號燈和可變信息牌的布置工作。在雪、霧霾、雨等天氣中,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會上升,因此,應制訂相應的管制原則,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通道路上的車輛。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應實現人車分流的目標,合理規劃交通線路,科學控制道路的進口和出口。如果發現某條道路的車流量超出負荷,則應采取限制交通流量的方式緩解交通壓力,避免引發交通事故。此外,路段管理者在對流量進行調控時,應及時將車流量信息傳遞至在道路中行駛的車輛,并通過合理分析,為車輛提供最佳的行駛路線,從而確保交通順暢,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
2.4 合理立法,加強執法力度
在交通事故的預防和治理過程中,需要加強道路安全法規體系的安全建設。目前,我國道路交通法規體系包含大量的法規法律,且在其他交通管理文件中也有所體現,這在我國交通管理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隨著交通環境的變化,需要適當調整交通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各地都要依據實際情況對車輛進行嚴格的管理,相關單位應根據各地區的車輛報廢標準開展報廢工作,嚴禁不符合標準的車輛在道路上行駛,且禁止低速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加強對道路中基本設施的管理,嚴懲破壞道路附屬設施、非法占用車道的行為,追求有肇事逃逸、救駕等行為的駕駛員的法律責任,從而使道路交通的參與者認識到交通事故的嚴重性。
2.5 增強安全意識
在交通管理過程中,相關單位應加大執法力度,提高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解交通管理的制度。具體而言,應由各個部門與政府機構相互配合,加大交通法規的宣傳力度,加強對駕駛員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其認識到安全駕駛的重要性;利用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等向廣大群眾宣傳道路安全知識,增強人們的安全意識,從而使道路參與者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此外,在交通管理中,還應增加對高新技術和科技的資金投入,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并建立應急搶救系統,從而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和死亡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需要相關部門改善交通設計、加強車輛維護、加大執法力度、增強安全意識,從而提高我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韓向方,李曉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及交通安全對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
[2]李偉楠,王雪松.基于事故深度調查的城市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12).
[3]劉曉輝.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研究[J].科學之友,2013(1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