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譽樵+劉宸旭+楊文伶
摘 要:我國珠三角地區綠道規劃的實踐和發展為大眾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設施環境,因此,綠道的體育應用與開發成為了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通過歸納、總結綠道等相關文獻,對綠道的體育應用與開發提出了幾點建議和觀點。
關鍵詞:綠道;綠道體育;珠三角地區;體育旅游
中圖分類號:TU985.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8.034
目前,隨著珠三角地區綠道規劃的率先開展與實踐,珠三角地區已經修建了全長2 372 km,融合了環保、運動、休閑、旅游等多種功能的綠道,在構筑區域生態安全網絡的同時,為廣大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體育運動、體育休閑和體育旅游等。綠道體育的實踐為大眾體育健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不僅滿足了當今時代的需要,還滿足了社會人群對體育鍛煉和休閑生活的需要。綠道的體育功能正被不斷開發與利用。
1 概念的界定
1.1 綠道的定義
“綠道(greenway)”一詞是由美國學者威廉·H·懷特(Wiliam H Whyte)于1959年提出的。1990年,查理斯·利特爾(Charles Little)出版的開創性著作《Greenways for America》成為傳播綠道理念的最優秀教材。該書中將“綠道”定義為沿著諸如溪谷、河濱、山脊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用作游憩活動的線型開敞空間。
1.2 綠道體育的定義
謝東興將綠道體育定義為,在綠道特定區域內,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實現休閑、宣揚低碳理念、傳承文化、實現一定的經濟與政治功能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
2 綠道體育的實踐
綠道體育的實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①大眾休閑運動。大眾休閑運動是綠道體育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一般由個人或家庭自發組織,地點大多在城市或社區綠道節點,而參加的人群年齡大致聚集在兩個方向,自行車和自駕綠道主要是年輕人參與較多,城市公園以老年人和小孩為主。②社會團地自由組織參與,比如2014-09,由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等主辦的“世界無車日綠道健康行活動啟動”等各類主題健身活動。③政府組織活動參與。這類活動對于綠道來說具有很好的宣傳效果。④綠道體育賽事舉辦。綠道體育賽事對綠道體育的大力發展和宣傳有著重要的作用。⑤綠道體育旅游的發展。體育旅游已經成為當今的一種時尚潮流,體育旅游
不僅能提高綠道體育的普及度,還能為綠道體育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3 珠三角綠道體育的管理體制
綠道體育由省、市、區(縣)、鎮(街)等各級綠道辦專門管理,政府的其他各部門協同管理,比如建設部門、國土部門、林業部門、旅游部門、環保部門等。此外,綠道體育的發展和管理也需要社會公眾參與維護和運營。社會公眾參與包括企業參與、社團參與和個人參與。綠道體育的管理、運營和發展是靠多方面機制共同實現的。
4 綠道體育的組織分類
根據管理綠道體育組織的構成與職能來劃分,可以分為綠道政府體育組織、綠道企業體育組織和綠道非盈利體育組織三大類。
4.1 綠道政府體育組織
綠道政府體育組織由各級體育局、文體主管部門等機構組成,其主要職能是規劃和管理綠道控制區域內的體育組織(個人)行為,對綠道體育組織進行監管和考核。
4.2 綠道企業體育組織
綠道企業體育組織由體育旅游公司、體育的中介與培訓公司、體育個體戶等企業構成,其主要職能是籌集資金,為綠道體育運營、維護和發展提供經濟條件。
4.3 綠道非盈利體育組織
綠道非盈利體育組織包括綠道體育協會、綠道民間草根體育組織和個體等,其作用是組織綠道體育活動,實現綠道體育的休閑功能和公共服務職能,從而增進綠道體育的宣傳和推廣。
5 我國綠道的實踐與綠道體育的開展
5.1 我國綠道的實踐狀況
廣州市為最早的綠道發源地,從2008年起,廣州增城市按照主干道生態型、鄉村郊野型、城區都市型分類標準,率先規劃建設500 km具有自身特色的自駕車游綠道、自行車休閑健身游綠道和增江畫廊水上游綠道等。據2013年統計得出,廣州市已修建6條主干綠道,總長1 060 km,將10區和2個縣級市的98個鎮(街)貫通成網,串聯234個城市景觀節點和42個亞運場館,幾乎連通了廣州市所有歷史人文底蘊最足和自然景觀最美的地段,總覆蓋面積達1 800 km2。
2010年是成都市健康綠道建設的啟動年。這一年,成都市共建成健康綠道約167 km。2011年,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全市范圍內要建成800 km綠道,截至目前,成都市健康綠道已完成建設410 km,正在建設的65 km,準備啟動建設的420 km。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到2011年年底,成都市總長度約為1 000 km的健康綠道有望初步形成網絡。
2013-07,浙江省杭州市擬訂了《杭州市城市綠道系統規劃》,規劃了23條綠道主骨架路線,涵蓋了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濱江、蕭山、余杭8個城區,延伸到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5個縣(市)。
北京市于2013-04出臺了《北京市市級綠道建設規劃》,將于2018年前建成1 000 km綠道,串聯起城市周邊主要的公園、景區,為市民娛樂活動開創新的空間。到目前為止,我國珠三角地區仍然走在我國綠道發展的前列。
5.2 綠道體育的開展現狀
通過文獻資料和筆者的實地觀察了解到,綠道體育的開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①人民群眾自發或有組織地進行體育健身活動。運動形式一般為散步、慢跑、輪滑、自行車及健身器械的運用。②政府、事業單位和體育組織等組織公益性、非盈利的綠道體育比賽及活動。活動形式一般為公益的集體體育比賽及健身活動。③體育公司、企業舉辦具有商業戰略的綠道體育活動,通過綠道體育活動推銷產品、提高企業知名度,從而刺激大眾消費。可見,綠道體育的開發蘊含著商機和經濟潛能。④綠道體育旅游的開展。綠道本身位于開敞的自然空間,環境優美宜人,是休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因此,促進了綠道體育旅游的發展。
6 綠道體育應用與開發建議
筆者根據對綠道體育的認識和理論學習,提出關于綠道體育應用與開發的以下幾點建議:①應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健身、運動防護等方面的專業體育指導,這樣可以增強人們對綠道體育的認識,激發參與的興趣,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同時對于體育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機遇。②綠道可以作為體育競賽的場地,比如馬拉松、自行車比賽等。這種大型的體育競賽能對綠道體育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并且還能激發人們參與綠道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實踐和開展綠道體育運動。③把握好綠道體育的公益性、商業性機遇。綠道體育本身是公益性投資,是為了豐富和滿足自然環境和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出現的。綠道體育的發展過程中蘊含著一定的商業潛能和價值,比如綠道體育旅游的開發、體育公司借助綠道組織商業性體育活動等。即便如此,綠道仍然要以公益性為主體,綠道體育商業性價值的運用要在這個主體下協調發展。④提倡綠道與學校體育相結合。學校的學生團體活動可以以綠道體育活動形式為主,豐富了學生的課余體育生活,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⑤競技體育的訓練可以通過綠道實現,比如運動訓練中所提到的法特萊克跑和持續訓練法等可以借助綠道這一自然環境訓練,緩解運動員在訓練中因厭倦感產生的疲勞,提高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等。⑥綠道體育應與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緊密聯系,使綠道體育成為滿足和實現社區體育和終身體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并為社區體育的開展和終身體育的實現提供良好的條件。⑦加強綠道體育旅游景點體育服務建設,比如健身器材、健身指導、體育宣傳等,使游人在輕松、愉快地游玩的同時進行一系列其他有趣的活動,從而達到健身和鍛煉的目的,增加游人旅游的樂趣,為旅行添加色彩。
7 結束語
綠道是我國的一個公益性新興投資項目,旨在保護自然環境,緩解交通壓力,給人們提供公共、開敞的自然環境,滿足人們身體活動和游憩的需要,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但目前,我國在綠道體育領域的研究并不多,關于綠道體育的應用與開發更是欠缺。如果綠道資源能夠被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則可以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財富。
參考文獻
[1]謝冬興.綠道體育組織管理及制度化保障——以珠三角綠道為例[J].四川體育科學,2014,33(2).
[2]謝冬興,王建文,陳三政.綠道體育實踐、功能及概念辨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5).
[3]李國岳,陳丹丹,邱妙云.綠道體育與幸福廣東[J].體育學刊,2013(2).
[4]李國岳,楊小玲,宋文利.珠三角綠道體育發展的低碳文化構建意義與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5).
[5]Little,C.E.Greenways for America[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6]黃瑞苑.珠三角綠道體育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軍事體育學報,2013,32(3).
[7]司磊,劉元強.我國綠道體育開發實踐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8).
[8]徐東輝,郭建華,高磊.美國綠道的規劃建設策略與管理維護機制[J].國際城市規劃,2014(3).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