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友直
1 1955年初冬,資江下游的一個縣城里開完了九天三級干部會,干部們分頭下鄉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七八個干部說說笑笑,上了渡船。
2渡船靠了南岸,他們挑起被包、雨傘上了岸。一個穿一身青的、二十出頭的女同志,跟大家一一握了手,含笑說:“同志們,得了好經驗,早些透個消息來,不要瞞著做私房。”
3她叫鄧秀梅。1949年家鄉解放,她才十五歲,參加了工作,在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現在是青年團縣委副書記。她看大家走了好遠,才轉過身子,沿著小路,向清溪鄉走去。
4她急急忙忙走著,考慮著農業合作化這個新工作;想到縣委書記說過,清溪鄉支部書記李月輝脾氣好,容易合作,就安心了。一抬頭,迎面來了個掮著竹子的老年人。
5秀梅招呼了他,扯談起來。他叫盛佑亭,清溪鄉上村互助組的組員。秀梅問他把竹子掮到哪里去,他坦率地說:“掮到街上去賣。聽說竹子要歸公了。”
6秀梅注意地問:“哪個說竹子要歸公?”盛佑亭搖搖頭:“不曉得。其實,就算歸公,也沒虧我們。解放前我一根竹子也沒有,遍山遍嶺,還不是人家財主的。”
7秀梅含笑說:“你是貧農吧?”他點點頭,又像怕人家看不起他,說:“不要看我窮,早年我也走過幾回運呢。”臨走時又道:“到了村里,到我家玩,我們家里常常住干部。”
8秀梅也挑起被包,趕到清溪鄉。她生長在鄉下,從小愛鄉村,看到鄉里的草垛、炊煙、池塘、草花,都覺得親切。她興致勃勃地走了一陣,看見前面一個打水的姑娘。
9秀梅快走幾步,向她打聽鄉政府的地點。那姑娘放下水桶,揩了揩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打量了一陣,才指著遠處山邊一座大屋說:“那就是。同志,你哪里來的?”
10秀梅笑道:“你猜猜看。我看你挑不動了,放下,我替你挑一陣。”那姑娘說:“你挑得動?”秀梅把被包、雨傘交給她,拿起扁擔,把兩桶水挑上了肩。
11姑娘叫盛淑君,是盛佑亭的堂房侄女。說起賣竹子的事,淑君就猜堂叔是聽信了謠言。秀梅問:“你也相信嗎?”淑君頭直搖:“李主席沒講過的話,我統統不信。”
12秀梅趁機問起李主席和鄉里互助組的情況。談談講講,走進了一條鋪滿落花、枯草的山邊路,淑君忽然問:“同志,你能介紹我進工廠嗎?”秀梅說:“怎么?你不愛鄉里?”
13淑君嘆了口氣:“這里有人討厭我,反對我入團,我何苦賴在這里討人厭?”秀梅說:“哪個反對你入團?為什么?”淑君搖了一下頭說:“到我家了,歇下吧。”
14秀梅把水桶放下,看看淑君充滿怨意的臉,知道里面一定有故事。她接過行李,拉著淑君的手說:“你入團的事,我替你查查。”淑君說:“不,不要查了。”
15秀梅向鄉政府走去,才進大門,就見一個壯年男子滿臉含笑迎了出來,說:“好幾起人告訴我,說來了一個女同志,進村就幫人挑水,我猜是你。”秀梅笑著說:“是李主席了。”
16那人正是鄉支書兼農會主席李月輝。他把秀梅領進辦公室,一邊倒水,一邊問:“縣里的會,幾時開完的?”秀梅說:“今天早上做了總結,我們就分頭下來了。”
17秀梅從懷里拿出黨員關系信。李月輝略微看一眼,高興地說:“你來得正好,我正擔心這里人手單薄,合作基礎又不好,會落后。”秀梅笑道:“我們先談談這里的情況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