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明
[摘要]新《刑事訴訟法》對辯護制度作了很多改進,會見權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會見權能否得到保障,關系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切實維護,關系著我國法律能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關系著我國的程序正義能否真正實現。文章從現行法律保障辯護人會見權仍有不足之處出發,提出相關完善對策和建議,以促進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正義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辯護人會見權 不被監聽 會見時間和次數 救濟程序 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19-02
會見權是辯護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的極其重要的權利,是辯護人實現法律所賦予其他訴訟權利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獲得辯護權利實現的有效途徑。但在實踐中,會見難是困擾辯護制度進步的頑疾,若不及時治愈,必然會導致諸多司法問題的出現,進而誘發社會問題。
一、現行法律對辯護人會見權保護的不足之處
雖然新刑訴法比舊法給予了辯護人會見權更大自由,但是由于立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國長久以來重實體、輕程序的刑事訴訟理念,以及法律工作者缺乏對法律文化統一體的認同感等,辯護人會見權并沒有得到切實保障,在會見時往往要經過繁雜的批準程序,導致會見拖延。①國家雖然一直在為解決這些問題努力,但取得的效果不明顯,實踐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不被監聽”的規定不夠明確
新刑訴法提出了律師會見不被監聽,但對“不被監聽”的具體含義卻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目前,對如何理解不被監聽,主要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不采取監聽設備等技術手段對會見過程進行秘密竊聽,僅將監聽理解為利用技術設備監控、聽取;第二種看法認為不被監聽就是不通過任何手段對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過程進行公開或非公開地介入和聽取,這里將監聽的含義擴大化,理解為任何手段的監督、聽取。這兩種不同的理解導致在實踐中出現了各地區、各部門操作不統一的情況。
很顯然,立法的本意是后一種理解,但由于法律規定不明,使得本身地位高、掌握公權力的偵查機關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鉆法律空子,作出對自己有利、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解釋,辯護一方卻無力抗衡;“派員在場”等現象屢禁不止,犯罪嫌疑人的真實意愿往往得不到有效表達,這導致公權力一方獨大,對實現我國司法公正非常不利。
(二)會見時間、次數的規定不夠具體
新刑訴法雖然對會見權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關于會見的時間、次數并沒有具體規定,這也是立法的一個疏忽。偵查機關由于具有天然的優勢,在偵查案件,尤其是重大賄賂案件時,為了保證順利破案、完成任務,會利用公權力,通過各種手段來限制犯罪嫌疑人的權利。辯護人行使會見權時,偵查機關可能會限制會見的時間、次數(比如只能會見一次、每次只能有十分鐘等規定),而辯護人卻找不到相應的依據來保護自己的權利。這容易導致辯護人會見僅僅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會見,實務層面的意義可能僅在于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慰藉作用。
(三)辯護人會見權的救濟程序缺乏可操作性
雖然新刑訴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了辯護人會見權得不到保障時的救濟程序,但只是籠統的規定,缺乏對申訴和控告具體程序的規定、檢察院審查時間的具體規定、有關機關予以糾正的時間限制以及申訴后對結果不服的復議程序等。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這些缺陷可能導致實踐中出現辯護人會見權受到侵犯的情況時,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救濟。②
(四)缺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會見的規定
刑訴法規定的會見權一般指辯護人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在實踐中也是辯護人提出會見。其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我們在觀念上并沒有真正樹立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主體地位,這和我國職權主義刑事訴訟模式有關。僅讓辯護人享有會見權,在辦理案件有需要時辯護人才會去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且還要經過重重關卡,會見次數少之又少,作用也微乎其微,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有自己的見解時卻不能及時與其辯護人交談,受到刑訊逼供或誘供時也不能及時保護自己的權益。
(五)非律師辯護人的會見權缺乏保障
刑事訴訟法在辯護制度中規定的辯護人的權利大多指的是辯護律師的權利,而對于非律師辯護人則在很多方面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比如,律師可以直接會見一般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其他辯護人會見則要經過批準;法律規定的“不被監聽”只是針對辯護律師而言,非律師辯護人會見時還會受到諸多限制甚至直接處于監控之下。
刑訴法這樣規定是因為考慮到律師是專業的法律人員,懂得專門的法律知識,對于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更有利,是為了提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專業律師為其辯護,提高司法效率。但實際上,非律師辯護人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多數情況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朋友或者其他比較熟悉的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況更加了解;而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僅僅是一種委托合同關系,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具體情況也不熟悉,因此在配合上并不十分融洽。
因此,雖然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保障辯護人會見權方面有了很大改進,但直到2014年6月還發生過多位律師代理“鄭州九公民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案”時多次會見被看守所非法阻撓的情況。辯護人會見權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完善辯護人會見權的建議
完善辯護人會見權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有力途徑,是尊重和保障人權、凸顯程序正義,并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重要體現。面對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對辯護人會見權保障力度不足的現狀,應該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
(一)完善相關法律規定
1.明確“不被監聽”的含義。立法機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司法解釋或者補充規定等方式將“不被監聽”的含義明確下來,規定為“禁止偵查機關采取任何手段、使用任何設備公開或非公開地對辯護人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過程進行監控和聽取”。
2.規定會見的具體時間和次數。由于現行刑訴法沒有規定辯護人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次數以及每次會見的時間,這就使偵查機關有機可乘,紛紛制定出自己的一套規定,全國各地出現不一致的局面。立法機關應制定一個在全國普遍適用的規定,以防止偵查機關肆意減少會見次數、縮短會見時間。③
3.細化辯護人會見權救濟程序。現行刑訴法對辯護人會見權受到侵犯時的救濟程序作出了規定,但內容過少,可操作性不強。要解決這一問題,立法機關在制定或修改法律時必須作出全面細致的規定,比如對辯護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訴或控告的流程,人民檢察院審查的天數,以及辯護人對審查結果不服的復議程序等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可借鑒臺灣地區、德國、日本、美國的做法,規定當辯護人的會見權遭受侵犯時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4.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權。法律應當明確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權,以及規定相應的機關許可會見、通知其辯護人的職責和程序,明確哪些情況下限制會見。通過這些規定也能夠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增加對非律師辯護人會見權的保障。法律應明確賦予非律師辯護人相應會見權利,防止他們在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時遇到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對非律師辯護人的職業素養等不放心,可以設置一些監督考察機制,或者增加對他們違法的處罰措施,以提醒、告誡他們,防止他們作出違背司法正義、妨害司法程序之事。
(二)增強偵查人員保障人權的意識
自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以來,我國各部門法相繼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新刑訴也在第二條“本法任務”中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但對于人權的保障不能只是口頭上的,要落實到實踐中。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也避免不了出現一些刑訊逼供、誘供案件,以及對會見的干擾和阻撓、對犯罪嫌疑人的威脅,說明偵查機關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還需加強。
為了使刑訴法的規定得到落實,建議對偵查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養,讓他們認識到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性,并且在錄用新人員時,對他們的道德素質進行考評,提高錄用門檻。這樣才能夠減少甚至杜絕偵查人員威脅、毆打犯罪嫌疑人現象的發生,促使偵查人員積極主動地履行好在會見程序中的職責。
(三)提升律師職業道德素養
隨著新刑訴法的實施,我國辯護律師的訴訟權利逐漸擴大,尤其是會見權方面,取消了偵查機關派員在場的規定,提出了會見不被監聽的規定,并且增加了辯護人會見權受到侵犯時的救濟程序,這些規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地位。但權利擴大往往伴隨著權利濫用,比如律師在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意味著他們的談話更加自由,但也容易導致辯護律師在不受任何監督的情況下無話不談,甚至教唆犯罪嫌疑人故意作出虛假供詞,阻礙偵查人員工作,拖延訴訟時間,擾亂司法程序。因此,提升辯護律師的職業道德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議律師協會或者司法行政機關定期對律師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并且定期對他們的職業素養進行考核、測評,建立一個完善的培訓考核機制。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在授予他們律師資格時進行考察,不僅專業知識方面要合格,在法律職業道德方面也應具備最基本的素質,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不僅應為當事人負責,也要作為一個法律人為司法正義負責。
(四)建立會見監督機制
法律監督與司法公正之間存在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因此,以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建立與辯護人會見制度相配套的監督機制勢在必行。一方面,應當嚴禁看守所工作人員實施以下行為:以案件屬于“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為由,直接拒絕律師會見;故意在會見過程中實施妨礙行為,干擾會見正常進行。一旦看守所工作人員實施上述行為,將受到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以瀆職罪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禁止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由同一名律師或同一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會見兩名或兩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律師協會或司法局可參照《律師法》的處罰措施對律師進行行政處罰,對嚴重違反會見規定妨礙訴訟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其刑事責任并吊銷其律師執照。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監督機制更加完善。
三、結語
新《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以及針對特定的法律問題所出臺的若干規定已經開始實施并發揮作用。但我們應當看到,阻礙辯護人會見權進步和完善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法學界——立法不全面,制度落實難。然而我堅信,通過采取以上措施,辯護人會見權能夠得到切實維護和保障,我國的立法和司法體系將更加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目標也將逐步實現,并且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真正成為一個法治國家。
注釋:
①鄭維.淺談偵查階段律師權利的保障[J].法制博覽,2012(09):21.
②傅林.新刑訴法對律師會見權立法規定的改進與疏漏[J].西華大學學報,2013,32(02):71.
③劉蜜.偵查階段律師會見通信權修改之述評[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07):15-17.
【參考文獻】
[1]陳學權.“會見不被監聽”對律師職業倫理的挑戰及應對[J].法學雜志,2012(11):56-57.
[2]王岸豐.對新《刑事訴訟法》限制律師會見權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3(01):274.
[3]馬艷平.律師會見典型問題分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0(02):75-77.
[4]鄭維.淺談偵查階段律師權利的保障[J].法制博覽,2012(09):21.
[5]傅林.新刑訴法對律師會見權立法規定的改進與疏漏[J].西華大學學報,2013,32(02):71.
[6]劉蜜.偵查階段律師會見通信權修改之述評[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07):15-17.
[7]萬林玲,杜娟.賄賂犯罪案件偵查中同步錄音錄像在律師會見中的應用[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2(06):63-66.
[8]李紅.比較法視野下的律師會見權法律保障與制約——以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為參照[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2,7(04):5-10.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