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名家閱讀】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張抗抗
每年下第一場雪的日子,我總會想起多年前,一個雪天的經歷。
那些日子我始終被一件事情煩惱著,似乎是為了一些閑言碎語。那時我初涉文壇,尚未習慣文壇的無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謠言困擾,情緒波動也很大。當事情漸漸平息下來時,我偶爾聽說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腳,心里頓時對此人充滿了憤懣和惱恨。我發誓要當面去質問她。很快便有了一個機會。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過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來了她的地址,決定在那個城市作短暫的停留,去義正詞嚴地指責、聲討她。
到達那個城市時,已是傍晚時分了,空中已飄起了雪花。我看著地址打聽路線,乘坐了幾站電車。下車時,完全陌生的街名和異樣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處。但我只能繼續去尋找那個記錄在怨恨的紙條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來越大,風也越發凜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著……街上幾乎已沒有行人,那時我才發現,自己迷路了。就在那個時候,我看見了街邊一間簡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線燈光。我敲了門。門開了,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她接過我那張寫著地址的紙條,說:“那地方太難找,我領你去吧!”不容我謝絕,她已跨出門檻,踩在了雪地里。
“這大雪天兒出門,定是有要緊事吧?”她回過頭大聲喊。我含糊應了一聲,“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親戚?朋友?”她放慢了腳步,一邊拍撣著肩上的雪花,一邊等著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親戚?朋友?病人?……我沉默著,無言以對。我怎能對她實言相告,自己其實是去找一個“仇人”興師問罪的!
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對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義產生一絲懷疑和動搖,我不知道自己來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尋找的那個人究竟是誰。那個人隱沒在漫天飄飛的雪花中,隨風而去。也許出于無知,也許出于一時利益之需,她才那樣做,那也許真的是一個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腳底突然在一個雪窩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將我拽住。“這該死的雪,真討厭……”我忍不住嘟噥。“不礙事,不礙事,就快到了。前面那個電線桿子右拐,再往前數第三個門就是。”“大娘,請回吧,這回我認得路了……”我說著,聲音忽然就哽咽了。她又重復指點了一次,便轉身往回走。剛走幾步,又回過頭,大聲說:“不礙事,明兒太陽出來,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個蒼老的聲音,被紛揚的雪花托起,在空蕩蕩的小街上蹣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佇立著。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給陽光去處理。雪不能永遠覆蓋道路,因為路屬于自己的腳。
那個風雪之夜,當我終于站在那費盡周折才到達的門牌下面時,我已經全然沒有了那種激憤的心情。我平靜地站了一會,輕輕將那張已被雪水洇濕的紙條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車站方向走去。
(選自《張抗抗散文》)
寫作借鑒
文章寫“我”到陌生的城市去質問一個人,但遭遇大雪,迷路,一個大娘冒雪把“我”領到這個人家門前,大娘的善感染了我,我最終沒有進去,而是回到了火車站。文章線索明確,結構清晰,開篇就點明了人物活動的背景,烘托了“我”內心的怨恨之情,為下文“我”迷路、老婦引路等情節作鋪墊;善用對比,我的“憤恨”“報復之心”與大娘的真誠、善良、質樸對比鮮明,相形見絀;一語雙關:“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字面義是雪融化后,被覆蓋的道路就會重新出現,比喻義是人性本善,人與人的心靈相融相通,生活的天地才會變得開闊明朗。
【習作展示】
同 行
薄睿寧
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親人,或同學,或對手;有一些物,或書籍,或用具。這些人和物常常與我們一路同行,相伴相隨并給我們以鼓勵,以智慧,以力量。
“善”就像星星之火,雖然微小,但總能放射出光和熱,即使是一點點,可能無法照亮全部黑夜,但總能為你我指明道路。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清晨,我陪著奶奶在集市上擺攤賣菜。北風呼呼地吹來,我不停地往凍得通紅的手上哈氣,腳也不停地跺著,奶奶則隨手抓起幾塊石頭壓住攤位上油布的四角。
異味!我不禁捂住了鼻子。抬眼四顧,一陣嗆人的煙霧不時從不遠處飄來,“罪魁禍首”是旁邊擺攤的一位老漢,他臉上溝壑縱橫,正專注地吞云吐霧。厭惡煙味兒的我,斜著眼睛瞥了他幾眼,對他的厭惡之感“油然而生”。
良久,沒有生意。我蹲在地上跟螞蟻玩。奶奶突然拉我起來,說是錢包忘家里了。剛走了沒幾步,奶奶猶豫了一下,返回來請求老漢,讓他幫忙看一會兒攤,可能奶奶不放心我獨自看攤吧。我仍不太放心地向后張望:難保那老漢不偷我們的白菜呀!
可沒跑了多遠,奶奶便停住了腳步,拍拍腦門說:“壞了,什么記性呀!錢包是壓在石頭底下了!快回去!”我心中苦笑,看來奶奶真是老了。
回到攤位,“哎,錢包呢?我明明放在這里的!白菜也少了三棵。”奶奶說完,沮喪地坐到地上。我怒視著那個仍在吧嗒吧嗒抽煙的老漢,仿佛在質問他:“錢包呢?白菜呢?”
老漢見我們回來,沖我招招手,示意我過去。我怒氣沖沖地走了過去。
老漢枯瘦的手里攥著一個布包,正是奶奶的錢包。他用沙啞的聲音說:“是你奶奶的吧?落在石頭下了。剛才來了幾個買菜的,我順便給你們賣了三棵。”
老漢說話的時候輕描淡寫,我慢慢地接過錢包,臉上火辣辣的,心中滿是羞愧:老漢人丑,但有一顆善心。而我呢,身體是完整的,精神卻是殘缺的。以貌取人,無端的猜忌和懷疑,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老漢就像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了我的缺點,照出了我的不足,他用實際行動給我上了有意義的一課。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但我仍記憶猶新。這件事所滿含的善,無時無刻不激勵著我,與我同行。每當我再懷疑別人時,這件事就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鞭策著我,源源不斷地給予我溫暖和力量。
相似對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同行》是一篇考場作文,作者能在短時間內構思出這樣一篇佳作,值得肯定。本文結構嚴謹,行文流暢,故事耐人尋味。作者開篇點題:善像星星之火,為人指明道路。接著為我們娓娓講述了一個一波三折的小故事,最后呼應開頭,提升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