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遠程
迎接“斷舍離”,讓心靈做一次深呼吸。“斷舍離”原為日本一位家庭主婦提出的整理房間的秘訣,但在我看來,這一理論在生活中皆可適用。
斷絕物質的欲望,靜聽心靈的呼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人追求越來越豪華的住所,越來越高檔的轎車,越來越多功能的手機。他們在這種追求中獲得剎那的快感,在這種奢華中享受瞬間的滿足,企圖用這種物質的不斷獲取來填補內心深不見底的空虛;希圖用物質的奢華來偽裝心靈的強大與身份的高貴。而這種想法、這種做法最終只是徒勞,只會讓他們內心更加空虛,讓他們在自己開啟的物欲旋渦中苦苦掙扎。何不斷絕物質的欲望呢?聽聽心靈的呼喚。聽聽蘇軾的教誨,“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聽聽陶淵明的歌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清醒吧!讓清晨的一聲鳥鳴叫醒你的耳朵,然后享受這種心靈的愉悅。
舍棄世俗的羈絆,找回夢想的初衷。也許我們最初前行的目的不是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轎車,更多功能的手機,也許我們最初都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夢想,也因為那個閃閃發光的夢想而讓自己在人群中變成了太陽;最初的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光照亮黑暗,召喚黎明,最初的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光點綴星空,可是,那最初的我們呢?在寧靜世界與燈紅酒綠的岔路口與我們走失了,在名譽,在物質面前妥協了。于是我們開始在這個世界東撞西闖,想找尋來時的方向,想乞求上帝,再給我們一個十字路口吧!我們一定會堅定最初的方向。殊不知,有時候,方向錯了,亦或是根本就不知方向,停下來,即是前進。與其在未知的領域東闖西撞,不如似林徽因一般,在內心修籬種菊,盡管外界車馬喧囂,我心依舊淡如菊。心靈深處凈了,世俗盡管強大,也無法侵擾我們最初的夢想了。
離開喧囂的世界,修筑內心的城堡。有些人沒有豪宅,沒有豪車,但他們非常滿足。為何?精神富裕。白芳禮老人衣著破舊,生活清貧,可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幾十年來靠撿廢品供給多位學生完成學業。孫麗娜夫婦,他們曾經的生活是安定的,沒有任何經濟壓力,而他們卻毅然決然地舍棄了這種安定的晚年生活,前往邊遠貧困的山區支教。在那里,生活艱苦,他們為了學生送來的幾片青菜而感動落淚。在那里,沒有喧囂,整個村莊都沉浸在學生瑯瑯的書聲、笑聲里;在那里,他們將心靈的城堡修筑起來,成全鄉村孩子對美好未來的自由遐想。
迎接斷舍離,讓心靈做一次深呼吸。拒絕用物質填補心靈的空缺,用自己夢想的光芒驅走占據心靈的雜物。
教師點評:
文章由“斷舍離”生發開來,主題部分分別設立“斷”“舍”“離”三個分論點:斷絕物質的欲望,靜聽心靈的呼喚;擺脫世俗的羈絆,找回夢想的初衷;離棄喧囂的世界,修筑內心的城堡。立意準確機智,層次井然分明。為了論證自己的思想,作者有例證,有引證,使文章有很強的說服力。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展等級16分=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