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日看文化,“洋節日”降溫在所難免
作為近年來人氣最為火爆的節日之一——圣誕節總是熱鬧非凡,滿街眩目的霓虹,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標榜著它的“地位”。但是今年情況卻大有不同,很多市民發現不少繁華地段的圣誕人氣明顯沒有往年旺盛。
近些年,圣誕節、情人節、感恩節等眾多的“洋節日”在中國大行其道?,F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早已習慣在圣誕節互相祝福、狂歡慶祝,逛商場、看電影,很是認真地把圣誕節當作一個重要日子來過。而商家們當然也樂見此景,大炒圣誕概念,好不熱鬧。政府本著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避免洶涌的人潮帶來的交通崩潰,也只好配合地在圣誕節讓公交、地鐵延遲收班,甚至在很多路段進行交通管制,可以說要比傳統節日準備得更充分。
但是今年圣誕夜,大家已做好心理準備的交通大癱瘓沒有到來,很多往年爆滿的電影院、商場也“井然有序”。隔天,翻開報紙,《光谷廣場未見爆堵意外遇“冷”》《江城各大酒店圣誕晚宴今年遇冷 消費券對折賣沒人要》等文章映入眼簾;網頁上,“‘圣誕經濟遇冷”等標題取代了往年的“人滿為患”“血拼”。
多維解讀
1.理性傳播。由于缺乏對“洋文化”的理性傳播,公眾缺乏對其深層次內涵的理解,一部分人對“洋節日”盲目崇拜。一些商家推波助瀾,更增加了“洋節日”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這也是前些年“洋節日”在我國大行其道、熱鬧非凡的原因。
2.傳統的根。隨著國家與公眾的重視,如何保護傳統節日漸漸成為中國人的熱門話題。人們開始珍惜有著美好寓意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多的人把“七夕”當作浪漫的情人節來度過,還有全家人團聚食蟹賞月的中秋節、大家扶老攜幼一起登高、敬老的重陽節等等,這些傳統節日的古老魅力正在復蘇。
還孩子干凈的語言環境
湖北一小學生上書市長,要求大人別說那么多臟話……這個新聞讓所有成年人汗顏!必須承認, 在整個社會已經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疼惜呵護孩子的現在,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環境,仍舊沒能改變溫飽不足年代時的簡單粗暴。我們的孩子,還未能過上“嬌養”心靈的干凈日子。
社會經濟發展,文明進步的一個標志是,對孩子和老人這些弱勢群體的保護和尊重,不能否認,在物質上,我們正逐漸做到這一點,比如公眾環境中服務條件和設施,針對孩子和老人的改善。與之相比,適于孩子生存的人文環境的營造卻少有人重視,孩子提的這個意見說的是學校旁邊的公交站欄桿,因為太窄,學生多的時候就會太擠,司機為此會破口大罵,這個小學生因此建議“能不能讓那些大人們有點素質,少說點臟話”。
多維解讀
1.給孩子一個好的精神環境。有時候很小的孩子就會滿口臟話、會一身渾勁地掀起罵戰,甚至出手傷人了。我們可以說出無數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社會環境本身。在物質生活日趨優渥的現在,我們已經可以騰出心思在意和經營孩子們的精神環境了,為了孩子約束自己的粗魯,是疼惜孩子,也是疼惜這個社會。
2.社會責任。任何一個做家長的,無論是教育還是交流時都會小心翼翼地遣詞造句,盡自己的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干凈的小環境。但到了公眾場合,面對別人的孩子,似乎就不再有這份在意。這樣做往小了說,是逃脫成年人對社會的責任;往大了說,就是對公共環境的肆意破壞。這種破壞的惡果最終還會落到每個孩子身上。
90后的辭職緣于“空氣差”
中國寧波人才市場舉行的2015冬季大型人才招聘會上,很多人都計劃拿了年終獎換工作。有意思的是,不少人辭職的原因,并非為了薪水或升職,而是不滿意工作環境,這在90后群體中尤為明顯。其中有兩位求職者直言不諱,離開的主要原因是“辦公室空氣太差了”。在很多人看來,求職實不易,還是要且行且珍惜。但一些90后卻不這樣認為,把有個可心滿意的工作環境視作“留住她們”的重要因素。辭職緣于“空氣差”,看似頗矯情,可若“換位思考”一番,卻也值得體諒或重視。
“格子間沒窗戶,空氣不流通,中午同事在辦公室吃了麻辣燙,到下班的時候還一股味道,建議公司安裝空氣凈化器又不了了之,太難受了?!薄?個人的小辦公室,主任抽煙,實在是太嗆人了?!比缃?,90后轉變了求職觀念,已經不再一味追求“有編制”“吃國家飯”這種穩定不變的工作狀態。然而,比起年紀大、“吃過苦”的白領,90后職場新人成長在物質生活富足的年代,對辦公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正常表現;動輒譏之“驕嬌二氣”,恐就難以真正做到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多維解讀
1.辭職緣于“空氣差”未必矯情。大部分90后找工作最看重的是做得開心,其次是發展前景,然后才是工資??扇说摹肮ぷ鳝h境”,早已不僅僅是“工資待遇”這些慣見的硬通貨,能夠顯現尊重、溫暖和舒心的辦公氛圍,會越來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留心”效用。
2.放慢腳步、沉淀自我。“起點低不要緊,關鍵看是否有足夠的力量跳得更高。”的確,正如專家所言,初入職場的90后,有著種種抱負和憧憬,但大可不必頻頻跳槽。
文學批評不是“文化圍剿”
當代著名暢銷書作家馮唐新譯版《飛鳥集》出版,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短幾周時間里,這本創作于將近百年之前的著名詩集,竟會以這樣一種姿態和方式,攪動整個中國的文學批評界。
在這本書出版之后,許多作家、批評家和普通讀者,都對馮唐過于離經叛道的翻譯方式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而馮唐和他的支持者們,也從詩歌藝術性和韻律的角度,為這部作品進行了積極的辯護。兩派人馬在輿論場中激烈論戰,一時間,形成了近年來文化界少見的景觀。
然而,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場激烈開放、言之有物的文學論戰,竟會因為出版社的一紙“召回令”戛然而止。2015年12月28日上午,出版《飛鳥集》的浙江文藝出版社通過其社長的微博表示:“鑒于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馮唐譯本《飛鳥集》出版后引起了國內文學界和譯界的極大爭議,我們決定:從即日起在全國各大書店及網絡平臺下架召回該書?!?
此言一出,輿論大嘩。對此,馮唐本人的回應十分淡然:“歷史和文學史會對此做一個判斷,時間說話,作品說話?!?/p>
多維解讀
1.讓時間說話,讓作品說話。人們可以批評馮唐的文學造詣不高,也可以批評《飛鳥集》新版翻譯不好,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該剝奪馮唐進行創作的權利,和其支持者進行閱讀的權利。如果一部作品不好,時間自然會將它淘汰,讓它被人遺忘。
2.文學批評不是圍剿異己。文學批評,自古有之。這種現象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以“真理越辯越明”的方式,提高民眾的文學創作與鑒賞水平。一個理性的批評者所盼望的,應當是通過自己的批評,為中國詩歌翻譯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并同與自己意見相左者進行坦誠的對話。
“拾荒老人”給社會上了一堂課
2014年冬天,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 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引起很多人關注。十多年來,這位拾荒老人韋思浩每周都堅持去圖書館兩三次,盡管渾身污漬,但他每次翻閱書籍前都會自覺洗手。此事經媒體報道后傳遍全國,無數人為老人的細小舉動感動不已。2015年11月18日,這位76歲的老人在過馬路時,被一輛出租車撞倒。12月13日,老人最終因搶救無效而離世。
作為社會建設者,老人退休拾荒是為了資助貧困孩子。在整理老人遺物時,親人們意外發現了一張張捐資助學的信件和證明,還有很多受助孩子給老人寄來的信以及成績單,而這些事情家里壓根沒人知道。手捧這些遺物的親屬,不禁潸然淚下。
多維解讀
1.堅守清貧,奉獻社會。老人用他無聲的行動,給社會上了一堂課。老人平時一個月退休工資五千多元,但吃穿都特別節省,只為把退休工資和撿垃圾賣的錢都捐給孩子。細細想來,如今有多少退休后的老人忙著做公益?就連部分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都自顧不暇,老人卻能堅守清貧,為社會奉獻。
2.珍惜公共資源。老人幾乎每周都要去圖書館三四次,每次看書之前一定會把手洗干凈。再看看現在的公共場所,各種不文明的現象都有。比如:在公共圖書館的書上亂寫亂畫;把吃的東西偷偷帶進圖書館,把食物袋、方便盒落在桌上;脫了鞋直接把腳放在圖書館的沙發上等等。老人作為一個普通的拾荒者,尚且知道對知識的尊敬,對公共資源的重視,那年輕人呢?
不是所有的“第一”都非爭不可
2015年10月23日,一盤揚州炒飯引發全國關注:揚州花費15萬元制作的4192公斤“最大份揚州炒飯”,在申請完吉尼斯紀錄后,被迅速倒掉喂豬;緊接著杭州傳來“捷報”:浙江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及公益使者,將3004只內裝祈??ǖ男欧膺B接成一條總長達335.23米的心形信封鏈條,刷新世界最長信封鏈條吉尼斯紀錄;這還不算完,12月10日,廈門傳來“勝利消息”:世界上最大石斛年糕制成,直徑3米,將要申報吉尼斯紀錄……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我國,爭做第一似乎成了人們“趨之若鶩”“樂此不?!钡囊患隆>湍眉议L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會叮囑以后要“做第一”,不斷灌輸“第一”思想。這種想法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中似乎必須具備,適者才能生存,弱肉必被強食。
多維解讀
1.“第一”意義何在?發起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目的,無非是挑戰人類極限,刷新一次次記錄,實現人類“I can play”的理想。但是為了爭第一而不顧實際意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第一不爭也罷。中國的確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如果拼人數的話,無人能敵,但如此勞民傷財的意義何在呢?
2.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在當今反四風、倡節儉的關鍵節點更是不容馬虎?!耙恢嘁伙埉斔紒碇灰?,一針一線恒念物力維艱。”雖然現在生活寬裕了,但是勤儉的美德不能丟,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思想不能忘記,有些東西比“第一”更珍貴,更值得擁有。
綜藝節目應在健康娛樂中實現文化升級
2015年,中國的電視行業形成了激變的大格局。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大環境里,電視綜藝節目以其不斷豐富的類型和元素以及激增的節目數量成為國內電視星圖中亮眼的星群。從發展的趨勢看,綜藝節目如今已不再只突出娛樂性,開始有意識地加入文化元素,在娛樂中實現文化升級,這是近些年綜藝節目的新氣象。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該節目憑借清新自然、輕松搞笑的節目氣氛,舉重若輕的敘事節奏和對觀眾情緒的把握,自開播以來,就成了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綜藝真人秀節目之一,獲得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度。除了奔跑、撕名牌、趣味游戲等緊張刺激的環節,該節目越發重視對歷史情境的重現和對文化韻味的營造,使得除年輕人之外的受眾群體也能從中獲得愉悅感。
多維解讀
1.有意思的游戲,有意義的娛樂。優秀的綜藝節目應做到如下兩方面:一是將歷史知識、旅游景觀等知識信息有機植入到輕松歡樂的游戲中;二是在不影響敘事節奏的前提下,把知識點進行“潤物細無聲”的強化凸顯。在這兩方面,“奔跑吧兄弟”“咱們穿越吧”很好地詮釋了綜藝節目從“有意思”到“有意義”的升華。
2.自覺意識。曾有一段時間,綜藝節目在爭奪眼球上不遺余力,有些為了過度娛樂導致節目庸俗化。最近這個趨勢有所逆轉,綜藝節目開始重視起社會效益,在追求節目品質和文化意蘊上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形成差異化的品牌效應。在這種自覺的創新意識引領之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必然會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