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醉
紡織業在我國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產業,因此紡纖檢測儀器在紡織服裝行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同時,由于檢測的方向與特點各不相同,紡纖檢測儀器也是多種多樣,家族十分復雜而龐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的研發和生產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目前,國產紡纖檢測儀器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市場對于中低端常規儀器的需求。隨著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擴張規模的放緩,紡纖檢測儀器行業也面臨著急需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
風瀟雨晦,輕舟“未”過萬重山
眾所周知,紡纖檢測儀器行業是依附于紡織服裝產業鏈下游的相對小眾產業。所以,紡纖檢測儀器行業不論是繁榮或者是低迷都與我國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形勢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仍未大幅度回暖。相關產品的國內終端消費需求還顯疲軟,同時歐美、日韓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消費情況又持續低迷。因此,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也隨之將會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紡纖檢測儀器是人類在纖維和紡織生產發展過程中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慢慢由簡單檢測工具逐漸發展成為手動的機械式檢測儀器,進而發展成為機電結合的現代化測試儀器。我國人民對于纖維、紡織品的檢測歷史源遠流長,目前最早有史料可考的即是周代起開始用尺測量織物的長度和寬度,并制定出公定標準。到春秋戰國時,人們又利用五色雉的羽毛來作為評定織物染色的色澤標準。現在,我們利用各種紡纖檢測儀器來檢測纖維或紡織服裝產品的半成品、成品,一方面為了檢驗其質量,另一方面則主要為了控制紡織工藝生產的正常化和標準化。
上世紀80年代,原紡織工業部先后建設了一批紡纖儀器定點制造廠,一個儀器研究開發基地,一個紡織儀器檢測中心。同時還在全國建立了近20個省級紡織計量站,這一系列行動初步形成了我國紡纖檢測儀器的開發、制造、檢測和維修體系。這其中的紡纖儀器定點制造廠經過不同方式的演變之后,會同一批從原軍工企業轉化而來的大中型紡纖儀器生產工廠,目前已經基本成為我國紡纖儀器行業的中堅力量。
同時,改革開放之后還涌現出無數中小型民營、股份制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這部分企業雖然研發、創新能力較弱,人員配備較少,銷售收入也不高,但由于其數量龐大、遍布各地,所以這類中小企業在行業中的市場占有率也不可小覷。
據了解,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目前仍然呈現出“三足鼎立”之態勢。大型的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一般有員工四五百人,年銷售額甚至可達上億元;中型企業研發能力較弱,一般有一二百員工,年銷售額大約在千萬元級的規模;而絕大多數小紡纖檢測儀器企業則談不上有何研發、創新之能力,一般進行檢測儀器的組裝、模仿等,人員也僅幾十人,甚至幾個人,年銷售額在幾十萬元至幾百萬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我國大型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目前仍然以生產通用和低端儀器為主。雖然從纖維、紗線、織造、印染、后整理、服裝乃至大紡織的各個行業、各道工序所需要的絕大部分試驗儀器,國內企業現在基本都能生產,但是行業內所急需的高端檢測儀器僅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不過在綜合品質等方面仍然難以與國外先進儀器匹敵。尤其是化纖方面的高端檢測儀器生產上更是我們的一大短板,飽受各方詬病。
2015年底,西南地區某紡織品檢測機構引進了其認為的英國某“聞名遐邇”公司生產的水洗/干洗牢度試驗機、數字式織物撕破強度試驗機和熨燙升華及尺寸熱穩定性測試儀。同時由英國紡纖儀器生產企業的高級應用工程師對設備進行了安裝調試,并對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了儀器的使用和維護培訓。一方面,我們為該單位實驗室設備配置得到進一步升級,檢測能力向更高水平發展而高興;另外一方面,這不菲的投資花銷多少都讓人心疼,甚至連安裝調試和后期維護工程師的費用都需要自己完全負擔。據行業內資深人士介紹說,如果相同類型的紡纖檢測儀器能夠完全、徹底地實現國產化,其購價相對來說至少要節約一半以上。
國產紡纖檢測儀器企業長期徘徊于低端產品市場,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對于高端紡纖檢測儀器的研發不但要求相當的技術儲備和基礎研究,并且還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但最終的銷售市場卻相對較小。其二,相關科研院所等研究單位與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之間的銜接渠道不暢通。其三,我國絕大多數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缺乏研發、創新這樣長遠性的戰略眼光。
紡纖檢測儀器制造行業在我國整個大紡織業中只占有很小的一個比例。其中,有實力的大型儀器生產企業更屬于鳳毛麟角。因此,真正能夠投入到檢測儀器核心技術研發上的資金實際上是少之又少,并且,由于紡纖檢測儀器產業特有的品種多、批量小、研發難度大、耗時長以及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等問題,現實中,既有實力又愿意將大把資金投入到高端紡纖檢測儀器研發和創新上的企業也并不多見。在研發、創新方面的“軟肋”,直接導致我國高端紡纖檢測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未來很長時間里“錢”依然會成為制約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向高端發展的主要原因。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實際上,國內市場對于紡纖檢測儀器的需求量并沒有出現較大的增加。不過,大量的紡纖檢測儀器生產工廠卻如同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冒”了出來。眾所周知,低端紡纖檢測儀器的生產相對門檻很低。這其中很多都是從原來大型儀器設備工廠分離出來的小廠,甚至于是原來在國營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個人分流出來之后,隨便租一間廠房,買幾臺機器,請幾個工人便“像模像樣”地開辦起了作坊式的紡纖檢測儀器生產、組裝工廠。
大量這種缺乏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小工廠的涌現,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的發展。他們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均生產低端簡單的產品。為了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去,發起“價格大戰”顯然是無法避免的手段之一。其結果就是導致國產紡纖檢測儀器價格不斷下跌,附加值下降,進而產生連鎖反應使得企業想方設法降低產品成本,最終讓其質量和售后服務難以保證。實事求是地說,國產紡纖檢測儀器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
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經過改革開放之后近幾十年的磨煉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不過,在必須面對如何研發創新,如何進軍高端市場等問題之下,接下來的發展之路顯然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我國紡纖檢測儀器這一葉輕舟,才剛剛駛入峽口還遠遠未過“萬重山”。
廣開門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及紡織服裝行業增長放緩勢必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紡纖檢測儀器市場的發展。但如果僅以此為依據便判斷我國紡纖檢測儀器市場將會有多大幅度的萎縮,顯然也有失偏頗。因為,我們注意到最近國內纖維以及紡織服裝產品的檢測重點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越來越多以服用纖維和紡織服裝產品的安全、衛生、環保、健康以及反欺詐為目的的檢測,正在慢慢成為紡織品檢測的重點。以消費者個人為送檢主體,以懷疑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為動機,以維權索賠為目的而發起的檢測事件也在逐漸增多。
比如說,四川某消費者購買穿著一件商家標明的純羊毛衫之后,懷疑其面料可能不是純羊毛纖維制作而成。也就是說她存在專業上稱之為“纖維含量”不合格的疑問,便攜帶這件羊毛衫到相關機構要求進行檢測。在工作人員明確告知她檢測會對這件價格不菲的衣服產生破壞性,以后基本上無法再穿著使用之后,這位消費者仍然義無反顧地要檢測。可以看出,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環保意識、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國內紡纖檢測儀器的應用范圍、使用頻率和潛在的市場都在不斷擴大。
據了解,我國經過認證的紡織服裝以及纖維檢測機構有500家左右。相對于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來說,紡纖檢測機構顯然還遠遠不足。同時,隨著各種新型服用纖維的不斷出現,纖維的新功能性不斷出現,新型檢測技術和儀器的不斷應用以及紡織品檢測難點不斷增加,比如說正在快速發展的在線檢測技術、激光檢測技術、熱分析技術、紅外光譜技術、X射線衍射技術等等。
在前不久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紡織檢測機構的有關專家、學者就提出將DNA檢測技術運用到纖維及紡織服裝產品的檢測中來。因為其特別適用于工作中對于特種動物纖維的鑒別和檢驗。DNA技術可能對于我們紡纖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來說相對陌生,但其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高深難測。公安部門在其市一級的技術機構中已經實現了DAN檢測技術的基本覆蓋。因此,隨著我國紡纖檢測機構和事業的不斷發展,紡纖檢測儀器行業顯然也會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同時,加大力度開拓國際市場也是我國紡纖檢測儀器企業的必然選擇。隨著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進程的推進,絲綢之路上的中東地區對于我國中低端紡纖檢測儀器的需求勢必也會有所上升。另外,由于承接了一部分從我國轉移過去的紡織服裝企業,而備受關注的東南亞地區的紡纖檢測儀器市場也一直呈現出增長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還有長期被大家所忽略但潛力巨大的非洲地區紡纖檢測儀器市場。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非洲似乎已經成為戰亂、饑荒、貧窮和疾病的代名詞。但這其實都是嚴重的誤解,真實的非洲被很多紡織服裝界巨頭們認為是全球紡織服裝行業的最后一塊“價值洼地”。受到其他地區的紡織服裝市場已基本趨于飽和,各地生產成本上漲幅度驚人等原因的影響,非洲的輕工業發展速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全球性的紡織服裝代工產業鏈先從歐美傳遞到亞洲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臺灣,隨后來到中國大陸,目前正逐步轉向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并已經開始延伸至非洲沿海各國。
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東盟表示將加快整合本區域紡織與服裝行業的步伐,以便進一步拓展這個出口總值高達300億美元、就業人口超過600萬人的行業。泰國宣稱要將自己打造成為東盟的時裝和紡織產業中心;越南官員表示要把服裝發展成為其第一出口產品。
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東南亞各國在紡織服裝產品制造市場逐步由中國轉移而來之后,已經逐漸具有了成為紡織生產基地的趨勢。這類的新興紡織服裝市場對于我國紡纖檢測儀器的需求必然也會快速增長。2016年1月16日,亞投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亞投行是由中國牽頭、東南亞諸國共同參與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東南亞諸國的基礎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亞投行的建立,對于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來說無異于適時吹來的一陣“東風”,為拓展東南亞市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不可否認的是,非洲沿海諸國相對于東南亞地區來說,承接紡織服裝產業鏈轉移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是經濟欠發達,因此勞動力更為廉價;其二,產品到歐美距離更近,運費更低;其三,非洲擁有重要的棉產區,采購原材料價格更低;其四,美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簽有貿易協定,對其紡織服裝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免稅。更為利好的原因是,由于非洲各國的紡織服裝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其對于紡纖檢測儀器的技術和質量要求也不高,更多的則是從價格上考慮多選用中低端產品。而目前我國紡纖檢測儀器產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水平,各個企業正由于產能高度過剩而在國內市場的價格戰中“血戰到底”。所以,非洲市場極有可能成為下一步我國紡纖檢測儀器行業實現產業轉移和技術輸出的絕佳突破口。
遠見是一種戰略眼光,對于紡纖檢測儀器企業來說更應當視其為一種核心競爭力。我國紡纖檢測儀器長期在中低端市場混戰的情況雖然是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和主觀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但僅僅只是一味地尋求其他市場來求得一絲“喘息之機”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強創新、研發的力度,加快自動化、智能化的開發步伐,盡快向高端檢測儀器市場發展。
值得高興的是,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傳統高端紡纖檢測儀器市場,比如說條干均勻度儀、大容量棉花纖維測試儀等已經受到或者即將受到國產同類產品的沖擊。
紡纖儀器,很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當談到紡纖檢測儀器設備的質量,眾所周知,國外的知名品牌產品雖然價格奇高,但其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確實是可圈可點。從客觀上講,國外企業起步早,各種技術經驗和數據積累都非常豐富。同時,外國紡纖檢測儀器的高附加值又反過來推動其對技術革新和產品改進的速度很快。另外,對于紡纖檢測儀器來說其售后和維修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外國品牌企業的紡纖檢測儀器其結構、材料都是采用了質量較高的材質,從而保證了儀器的結構及構成部分不會在不長的試用期或者保修期內出現結構配件質量問題。
而國產的紡纖檢測儀器受制于關鍵的精密加工技術、密封技術、焊接技術等尚未完全掌握,因此在測量精確度大體上略有不足。特別是在高端檢測儀器設備上,穩定性和可靠性都有待提高。同時,由于一味降低生產成本,使用一些低檔零配件而導致的紡纖檢測儀器的質量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從實驗室一線工作人員反饋的情況是,國產紡纖檢測儀器剛買來時,看著也行,用著也還行,但是,使用一段時間之后便開始頻繁出現故障和各種問題。
西北地區某市的紡纖檢測機構買回兩臺國產的亂翻式起球測試儀和耐洗色牢度試驗機,使用不到半年就開始出現狀況。亂翻式起球測試儀從開始的間歇性停翻到最后徹底不翻;而耐洗色牢度試驗機則因為不明原因短路燒掉了電路板。生產這兩款儀器設備的企業派來的工程師經過檢查、修理數次之后仍然無法使其正常工作,最終不得不重新更換兩臺全新儀器才得以解決。
不過,其給出的結論卻讓人嘖嘖稱奇,據說可能是因為使用環境不善有節肢類昆蟲進入儀器內部而導致電路板燒毀。因為在三包期內得以更換,該紡纖檢測機構并未深究其質量問題。但一線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卻不得不暗自擔心,這調換來的兩臺新儀器又能正常工作多長時間呢?
高故障率是國產紡纖檢測儀器最被使用者們詬病的問題之一。這跟國內相關企業長期存在的僥幸心理,以及得過且過的心態息息相關。他們總是習慣于寄希望于偶然,相信、但愿不會出故障或者故障率在一定的范圍內可控就算謝天謝地了。而很少有企業去真正研究和改進紡纖檢測儀器,使其能夠在后期的使用中進一步降低故障率。
更為嚴重的是國產紡纖檢測儀器的精度問題。據了解,現有國內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般相差一個數量級。我們使用紡纖檢測儀器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服用纖維以及紡織服裝產品的精準數據,從而才能公平、公正地判定其質量是否合格。作為對廣大紡織服裝企業和普通消費者負責的重要依據,一旦檢測的數據不準確,很可能就會對相關各方都產生嚴重的后果。
故障率高、檢測精度低等質量問題的出現恰好說明我國紡纖檢測儀器企業嚴重缺乏“工匠精神”。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紡纖檢測儀器質量的計量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大多還處于“空白”狀態。由于紡纖檢測儀器種類繁多,且隨著新型功能性纖維的不斷增加,新的紡纖檢測儀器也在不斷出現。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對于紡纖檢測儀器的行業檢定規程的制定工作已經遠遠滯后了。
制定或修訂紡織儀器的標準、規程和校準規范,不僅需要一批相當專業的人員,還需要一定的資金保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因此,對于單個或少數紡纖檢測儀器生產企業來說要想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顯然力不從心。但是,紡纖檢測儀器設備的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又與儀器本身乃至被檢測紡織品的質量密不可分。因此,希望這種情況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我國正在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進軍,這就要求紡織工藝技術、紡織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紡織檢測控制技術、儀器設備等都要快速發展。盡管我國在紡纖檢測技術、儀器、設備等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是,隨著紡纖檢測儀器設備制造業自身的提升、有關管理關系的理順、創新儀器的出現,相信我國的紡織儀器制造業一定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