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婷 廖麗文 彭倩華
?
住院不合理醫囑干預情況分析及對策
何彩婷 廖麗文 彭倩華
【摘要】目的 探討住院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原因,適當干預,以確保住院患者用藥安全。方法 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4年1-12月1096 332條住院醫囑進行實時審核,對不合理醫囑通過電話告知方式進行干預,同時對不合理醫囑進行整理歸類,統計分析。結果 1096 332條住院醫囑中,不合理醫囑1285條,占0.1%,干預后被采納醫囑1104條,占85.9%;不合理用藥醫囑類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總量不正確、規格不正確、重復用藥、醫囑類型錯誤、錯發出院帶藥藥物、配伍禁忌。結論 藥師通過對醫囑進行審核,可提高住院患者的用藥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關鍵詞】住院醫囑審核;干預情況;合理用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廣州 510800
處方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3號)第35條: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合理性進行審核[1]。為確保住院患者用藥合理,住院藥房藥師在調劑前,應對住院醫囑的適宜性進行審核。審核若發現有不合理用藥時,應聯系處方醫師,提出疑問,同時給予醫師合理性使用建議,并在《住院藥房不合理醫囑干預登記表》(圖1)上進行記錄。本研究就住院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原因分析,適當干預,以確保住院患者用藥安全,現報道如下。
圖1 住院藥房不合理醫囑干預登記表
審核我院2014年1-12月1096 332條住院醫囑,對不合理醫囑通過電話告知方式進行干預,同時對不合理醫囑進行整理歸類,統計分析。
2.1 住院醫囑合理性分析 1096 332條住院醫囑中,不合理醫囑1285條,占0.1%;干預后被采納醫囑1104條,占85.9%,見表1、圖2。
表1 2014年1-12月1096 332條住院不合理醫囑干預情況
圖2 2014年1-12月住院不合理醫囑干預成功比例
2.2 不合理醫囑類型分析 不合理醫囑類型及問題見表2、圖3。
表2 1104條不合理用藥醫囑類型分析
3.1 不合理用藥分析
3.1.1 用法、用量不合理 ①如口服地高辛片(0.25 mg/片),1.25 mg/次,1次/d;經與醫師確認后,修改為每次0.125 mg,1次/d,口服。地高辛治療窗窄,治療量和中毒量之間相差較小,若用量不當,易引起強心苷中毒,加重患者病情。②碳酸氫鈉片(500 mg/片),1 mg/次,3次/d,口服;聯系醫師后修改為每次1000 mg,3次/d,口服。給藥劑量過少,為500/1,估計是錄入錯誤,醫師錄入時誤以為單位是g所致。③復方磺胺甲噁唑片(480 mg/片),0.96 g/次,4次/d,口服;聯系醫師,提出理論依據后,修改為每次1.92 g,2次/d,口服。磺胺甲唑(SMZ)和甲氧芐氨嘧啶(TMP)的血消除半衰期(t1/2b)分別為10 h和8~10 h,任意增加用藥次數易引起蓄積中毒。
3.1.2 總量不正確 ①洛索洛芬(60 mg/片)30 mg ST,總量105片,實為30 mg ST,總量1片。②氯吡格雷(75 mg/片),75 mg/次,1次/d,口服,總量225片;干預后修改醫囑為75 mg/次,1次/d,口服,總量1片。
3.1.3 規格選擇不當 ①切諾腸溶軟膠囊(0.3 g/粒),0.12g/次,3次/d,口服;聯系醫師后修改為(兒童)切諾腸溶軟膠囊(0.12 g/粒),0.12 g/次,3次/d,口服。軟膠囊難以切分,醫院應有相同成分兒童規格藥品。②諾和靈-R筆芯(生物合成人胰島素)(3 ml:300 iu),4 iu靜脈滴注;聯系處方醫師,確認選錯規格,實為諾和靈-R(生物合成人胰島素)(10 ml:400 iu),4 iu加入大輸液中靜脈滴注。胰島素筆芯一般與同系列筆配套使用,用于皮下注射,罕見采用筆芯內胰島素靜脈滴注。
3.1.4 重復給藥 ①枸櫞酸莫沙必利片(5 mg/片),3.4 mg/次,每8小時1次口服+鹽酸伊托必利片(50 mg/片),16.7 mg/次,3次/d,口服。合并使用兩種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會導致劑量和作用重復,易發生用藥過量和藥物不良反應[2]。且該病區為兒科病區,對于兒童用藥,更應提高警惕。干預后修改為為鹽酸伊托必利片(50 mg/片),16.7 mg/次,每8小時1次,口服。②厄貝沙坦片(150 mg/片),150mg/次,1次/d,口服,聯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150 mg/12.5 mg),1片/次,1次/d,口服。兩種藥物均有相同成分相同劑量的厄貝沙坦,亦為重復給藥。干預后修改為厄貝沙坦片(150 mg/片),150 mg/次,1次/d,口服,聯合氫氯噻嗪片(25 mg/片),12.5 mg/次,1次/d,口服。③血栓通膠囊(0.18 g/粒),2粒/次,3次/d,口服,聯合復方血栓通膠囊(0.5 g/粒),2粒/次,3次/d,口服。血栓通膠囊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而復方血栓通膠囊亦含有三七成分,聯系醫師后修改為復方血栓通膠囊(0.5 g/粒),2粒/次,3次/d,口服。據統計,大部分重復給藥的原因是醫師在查房后對長期醫囑進行更改時,未將舊的醫囑刪除所致。
3.1.5 配伍禁忌 審核發現唯一1例,是尼莫地平片(30 mg/片),18 mg/次,3次/d,口服,聯合苯巴比妥片(30 mg/片),45 mg/次,1次/d,口服。兩種以上有配伍禁忌藥物聯合使用,其治療作用可減弱或增強,未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甚至能導致不良作用或毒性增強,易引起藥物不良反應。口服尼莫地平與抗癲藥苯巴比妥、苯妥英或卡馬西平聯合應用可明顯降低尼莫地平療效,因此禁止聯合應用。聯系醫師,說明情況后修改為苯巴比妥片(30 mg/片),45 mg/次,1次/d,口服。
3.1.6 錯發藥物 住院口服制劑藥品實行單劑量配發,注射劑按日劑量發藥。常有出院帶藥醫囑,醫師錄入時未選擇“出院帶藥”類型,發送至住院藥房臨時醫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片),5 mg/次,1次/d,口服,總量60片發送至臨時醫囑,聯系醫師后修改為出院帶藥醫囑,未予發藥,病區打印退單,退費后重新發送醫囑至出院帶藥窗。
3.1.7 醫囑類型錯誤 如丙戊酸鈉口服溶液(300 ml: 12 g),5 ml/次,2次/d,口服,因不可拆分,系統默認收費單位為瓶。醫師錄入醫囑時若選擇長期醫囑,系統會根據用法用量,一次發送2瓶至住院藥房。而根據實際用量,1瓶足以供患者使用30 d。
3.2 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 ①信息系統不完善:醫囑類型錯誤如能在醫師錄入醫囑時提示選擇囑托,出院帶藥錯發能限制住院醫囑用藥療程,則可極大程度地減少不合理醫囑出現的次數;②醫師對藥物劑量、劑型、給藥途徑、藥物理化特性、藥代動力學規律不熟悉;③護理人員審查住院醫囑時不嚴格;④醫師從疾病需要單方面開取醫囑,并未全面考慮藥物聯用可能產生的相互作用。
4.1 前瞻干預 藥師在調劑前,應對醫囑進行審核。一旦發現有用藥不適宜的情況,及時聯系處方醫師確認,或重新開具醫囑。以藥品說明書、法律法規及相關診療指南為依據,同時掌握溝通方法與技巧,使醫師能愉快地接受。
4.2 完善醫院信息系統 醫師開具醫囑用法用量異常、住院用藥療程超過單日劑量、藥物聯用不當、重復給藥、存在配伍禁忌時,系統能自動彈出對話框,提示醫師存在相應問題,不能發送醫囑,要求醫師修改后,方能成功發送醫囑。
4.3 及時對藥師進行培訓 及時對藥師進行培訓,更新藥學領域新知識,如老藥新用等臨床用藥新進展,并將其及時反饋至臨床科室,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合作,在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中充分發揮作用。
4.4 更新醫護人員臨床用藥知識 開設藥學相關繼續教育課程,對醫師、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合理用藥知識培訓[3],并及時更新醫護人員臨床用藥知識。
本研究中,對住院醫囑進行實時審核并干預,不合理醫囑干預成功率逐步提高。住院患者病情均較重,不合理醫囑可造成用藥錯誤,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藥師通過對醫囑進行審核,可提高患者在住院用藥中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電話溝通干預直接快速,但只是臨時應急措施,應定期總結不合理用藥醫囑相對集中的科室與類型,向相應科室負責人反饋,并進行處理;還要加強組織醫師和藥師進行合理用藥專題培訓,醫師、藥師雙重把關,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經濟、有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3號[S].北京,2007.
[2] 黨莉.某院臨床不合理用藥及基本藥物處方分析[J].中國藥房, 2011,22(4):362-363.
[3] 田麗娟,于培明.我國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藥房,2005,16(16):1204-1206.
【中圖分類號】R197.323.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