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影 程 穎 柳 影 朱 晶 王 瑩
?
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
辛 影 程 穎 柳 影 朱 晶 王 瑩
【摘要】目的 探討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吉林省腫瘤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資料6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唑來膦酸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1%,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0.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 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患者起效迅速、安全,不良反應輕微。
【關鍵詞】肺癌;唑來膦酸;參丹散結膠囊;臨床療效
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長春 130000
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一般不推薦手術治療肺癌,因為治療目標設定為徹底消除癌細胞根本不現實,而應該盡可能地控制癌細胞的進一步發展,防止其發生轉移,從而為患者爭取一個更長的生存期[1]。采用中藥口服治療可以緩解肺癌患者的疼痛,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抑制腫瘤擴散。本研究就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患者的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吉林省腫瘤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資料68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肺癌,無藥物過敏史。68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0例,年齡34~85歲,平均(53± 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31~83歲,平均(56±10)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唑來膦酸(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955,批號:20120615)治療,每次4 mg(1支),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滴注時間應不少于15 min。每3~4周給藥1次或遵醫囑。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參丹散結膠囊(山東綠因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4Z2001120,批號:20110723),主要成分為人參、雞內金、黃芪、白術、瓜蔞、清半夏、厚樸、郁金、丹參、全蝎、蜈蚣等,口服,3次/d,每次6粒,服用療程為42 d。
1.3 療效判定標準[2]好轉:患者不咳嗽,無發熱,體重未減輕,可以正常進食,咯血明顯減少,疼痛減輕,全身情況明顯改善;顯效:患者咳嗽較住院前減少,偶爾發熱,體重減輕幅度不大,多進食流質飲食,咯血減少,全身情況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病情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好轉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不良反應比較 用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1例發生嘔吐,咯血2例;對照組有4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咯血3例,發熱2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低于對照組的2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早期肺癌一般無明顯癥狀,臨床上很難發現,部分肺癌患者早期表現為干咳、胸痛、低熱、咯血等一般呼吸道癥狀,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相混淆,很難引起患者的注意[3]。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目前臨床上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理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以疾病為核心,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的治療模式已經向“以患者為核心,謀求最好的生命質量”的人性化治療方向轉變。
肺癌早期如早發現、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減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肺癌患者在消化及吸收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快口服中藥治療,以減輕西藥治療的不良反應[4]。采用參丹散結膠囊可以充分調節和增強肺癌患者的機體免疫機制,殺死腫瘤細胞或抑制正常細胞的生長,對腫瘤細胞、腫瘤的干細胞和其他處于非增殖期的腫瘤細胞均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并可以增強患者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從而抑制腫瘤的轉移和復發,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5]。參丹散結膠囊選用人參、黃芪、白術類補氣健脾藥物以扶正,能改善患者的體弱狀態。此外,參丹散結膠囊中的雞內金能健脾胃、消積滯,瓜蔞、清半夏能化痰散結,厚樸、枳殼行氣化濕,郁金、丹參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全蝎、蜈蚣以毒攻毒,諸藥合用具有痰消、濕化、氣行、血活的作用。總之,參丹散結膠囊具有益氣健脾、理氣化痰、活血行瘀的功能[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1%,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0.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起效迅速、安全,不良反應輕微。
參考文獻
[1] 邵春林.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7):740-741.
[2] 沈流燕,鄭毅平.唑來膦酸聯合化療治療肺癌的療效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0,2(13):53-54.
[3] 柳勛法,劉海華.參丹散結膠囊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的臨床療效[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12):11-12.
[4] 張丹,周菊,梅李曾.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和安全性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17):89-90.
[5] 周兆春,崔舒晟,裘光賢,等.唑來膦酸聯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觀察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2): 1004-1007.
[6] 連志標,方志潮,李幸運,等.唑來膦酸結合參丹散結膠囊治療肺癌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8):94-97.
The value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ith the medicinal powder and the United
Xin Ying Cheng Ying Liu Ying Zhu Jing Wang Y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value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ith the medicinal powderbook=91,ebook=93and the Unite.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rch 2013,68 case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1%,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8.8%,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26.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ru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Key words】Lung cancer;The acid;The capsule of the capsule;Curative effect
通信作者:程穎,E-mail:lvshulvshulvshu@163.com
作者簡介:辛影(1981-),碩士學位,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胸部腫瘤內科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