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晶
?
全面護理在直腸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
張艷晶
【摘要】目的 探討全面護理在直腸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鞍山市腫瘤醫院收治的65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手術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日常活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直腸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早日康復。
【關鍵詞】全面護理;直腸癌;圍術期
鞍山市腫瘤醫院,遼寧鞍山 114036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直腸癌圍術期護理已逐漸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對直腸癌手術患者圍術期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可促進其早日康復[1]。本研究就全面護理在直腸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直腸癌診斷標準[2],排除嚴重肝腎疾病及精神疾病;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齡35~70歲,平均(54± 7)歲,低位直腸癌52例,高位直腸癌1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用藥指導、遵醫囑指導、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在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以熱情友好的態度、得體的行為及簡單易懂的語言接待患者,及時講解醫院規章制度、注意事項及治療時間,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休息及運動。同時加強心理疏導,注意患者情緒變化,通過播放輕柔音樂以緩解其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1.2.2 術前基礎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應仔細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穩定其他基礎病癥,積極控制血壓,做好常規腸道準備,清潔胃腸道;術前常規禁食禁水,清潔術區皮膚。
1.2.3 術后基礎護理 患者清醒前應協助其將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 h,密切監測其呼吸、心率、血壓、動脈血氧飽和度等變化情況,持續心電監護,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積極預防并發癥發生。
1.2.4 造瘺口護理 患者行手術治療時,大部分需切除肛門,安裝造瘺口。因此,術后護理人員需注意患者造瘺口情況,及時清除流出的糞便。在排便時可取左側臥位,將糞便及時清理干凈,以沾9%氯化鈉注射液的棉球擦拭造瘺口周圍殘留糞便;及時更換人工肛袋,以免腸液流出致造瘺口周圍皮膚或切口污染;指導患者擴肛方法,預防因皮膚痙攣致造瘺口狹窄,佩戴肛診手套,涂潤滑油,將手指輕柔緩慢插入造瘺口2~3 cm,停留5~10 min,2次/d。
1.2.5 并發癥護理 ①切口護理:術后為防止切口感染,需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及時更換被污染敷料;可行1:5000溫熱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使用衛生護墊覆蓋會陰皮膚,必要時可采用紅外線理療,以溫熱紗布局部濕敷,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②褥瘡:長期臥床會壓迫局部皮膚,致血液運行不暢,因此床鋪需保持清潔、干燥、平整,定時協助患者更換體位,適當使用50%乙醇按摩其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發生。③腹脹:手術刺激會使患者迷走神經麻痹、腸蠕動消失,術后需注意胃腸減壓,維持胃腸通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抽出胃內液體,減輕腹脹;術后協助患者翻身,以促進腸胃蠕動。
1.2.6 出院指導 出院前,囑患者保持規律飲食,少食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及時更換人工肛門,清洗肛袋,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手術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生命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命質量,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量越高[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命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日常活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2.2 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實施,成功率均為100.0%;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直腸癌患者圍術期易出現焦慮、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順利實施及其術后康復。另外,直腸癌手術創傷大、病程長、患者身體耐受力差等因素,均會影響其術后恢復情況[4-5]。而重視患者圍術期護理,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優質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促使其早日康復。
全面護理是以臨床判斷能力和豐富醫學知識作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現代護理為指導、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6],根據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全面護理,護理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持續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吸氧,注意病情變化,密切注意引流情況,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術后基礎護理及并發癥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對直腸癌手術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可促進患者較快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全面護理的實施,重視患者圍術期護理情況及恢復情況,加強患者切口感染、腹脹、吻合口瘺等并發癥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恢復期間的安全性。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日常活動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日常活動,使其生命質量得以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對直腸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全面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促進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文仙.直腸癌手術前后的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6): 636-637.
[2] 劉東.直腸癌患者的術后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12): 129-131.
[3] 蔡艷蘭,蔡彩珠,蔡偉良,等.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28-29.
[4] 張艷華.48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3):136-137.
[5] 劉俐.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9):72-72.
[6] 張纓.干預護理在直腸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 2012,18(34):112-113.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