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
現在不少人的大腦里面正帶著你的面孔映射走來走去,不過你也別太害怕。至少這是一個雙向過程,你的大腦里面也有他們的面孔映射。這是最近Cortex期刊上一篇研究里得出的結論。
我們根據一種動物能否識別出彼此來確定它們是不是社交型動物。對于你來說,也許所有的猴子都長得差不多,但你卻能發現它們能夠區分出彼此。人類也一樣。鑒別出另一個人的能力是社會交往的關鍵部分,它也是我們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的大腦似乎將不少地方都用來開發面部識別這種功能。科學家們認為大部分面部識別過程發生在大腦的這兩個部位:枕骨面孔區(OFA)和梭狀回面孔區(FFA)。但科學家們之前并不清楚這些區域如何實現面部識別這一功能。
現在一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答案。新研究描述了一種被稱作“faciotopy”的現象,或者說面孔映射。
對于我們的大腦而言,映射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功能。你身體的每一部分在大腦皮層上都有對應的控制區域。這些大腦皮層中控制相應身體部位的區域排列的方式正是相應身體部位在你身體上排列方式的微縮版,這種描述也被稱作皮質矮人。
研究作者們表示面孔映射也以同樣的方式工作,它會在你的OFA和FFA區域銘刻微縮版的人臉。研究人員在給人們展示嘴巴、鼻子和其他面部器官時掃描參與者的大腦,掃描結果顯示OFA和FFA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活動。這些區域的布局似乎映照出一個人面孔上五官的排列方式,因此研究人員才得出了以上結論。
如果他們的猜測正確,那么他們就找到了大腦中與外界有關的第一個映射行為。
研究的主要作者Linda Henriksson對這一結果并不覺得驚訝。她表示:“面部識別是人類的基本行為,大腦中肯定留有特殊部位,能夠映射出人們的面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