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人物簡介:科比·布萊恩特,1978年出生于美國費城,美國籃球運動員,從1996年起一直效力于NBA洛杉磯湖人隊,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曾創造單場比賽81分的個人紀錄。2016年4月14日,正式宣布退役。
2016年4月14日,對所有籃球迷而言都是個特別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持續整整一個賽季的話題終于畫上休止符——科比·布萊恩特退役了。
科比是20年來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最耀眼的籃球明星,幫助湖人隊奪取過5座總冠軍,在歷史得分榜上排名第三,僅次于賈巴爾與馬龍。許多“粉絲”說:“我們懷念的不是科比,而是一代人的青春。”
科比的最后一戰是在美國洛杉磯湖人主場斯臺普斯中心對陣爵士隊。當天,斯臺普斯中心附近的一處地鐵站臨時更名為“科比站”,引來球迷們紛紛合影留念。球場外的廣場上、酒吧里,到處可見激動的球迷身著湖人球衣,口中不斷喊出“科比,留下”“科比,勝利”。
進入場內,斯臺普斯中心的地板上,印上了科比穿過的兩個球衣號碼——8號和24號。開場前和比賽間隙,球場中央的大屏幕上反復播放著科比職業生涯里的精彩片段,還有NBA傳奇球員、影視歌星、家人朋友對他的評價與祝福。
當晚,湖人隊向科比頒發了特制戒指,奧尼爾等昔日隊友也受邀觀戰,“魔術師”約翰遜則現身致辭,稱贊科比是“湖人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最終,科比身披24號黃色戰袍,帶領湖人隊逆轉15分劣勢,以101:96擊敗爵士隊,僅他一人就全場獨得60分。但科比一人并未能拯救全隊,湖人還是以西部賽區墊底的成績無緣本賽季季后賽。
因為比賽過程過于戲劇化,有評論毫不客氣稱這場告別賽就是一次好萊塢式的謝幕,更是一次成功的商業秀。自從科比宣布退役,他剩下的所有比賽都被設計成了搖滾巨星式的“告別巡演”,NBA將這一超級巨星的商業價值開發得淋漓盡致。
對科比而言,極度的贊美和極度的批評幾乎伴隨了他整個籃球之路。
少年科比一直是眾人眼中的籃球天才。與許多出身草根的NBA巨星不同,科比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喬·布萊恩特是頗有名氣的NBA/意大利聯賽明星。科比3歲開始打籃球,6歲隨父親去意大利生活,回美國后進入費城勞爾·梅里恩中學,很快成為令人矚目的高中籃球明星,16歲便獲得杜克、北卡等多所NCAA(全國大學體育協會)所屬大學“隨便挑”的特權。1996年,17歲的科比放棄進入大學,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參加NBA選秀,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被選中的高中生后衛球員。
然而,這個初登場頗具爭議。NBA在成立之初,規定大學球員必須念完4年才能進入聯盟,直到1971年的“海伍德案”才發生改變。當時,還在大學念書的斯潘塞·海伍德和西雅圖超音速簽約,NBA馬上宣布對其禁賽,海伍德一氣之下將NBA告上法庭并最終勝訴。此后,NBA球員年齡越來越小,許多大學肄業生甚至高中生開始涌向NBA。有評論認為,年輕球員身體、心智、基本功都不完善,像科比這樣未成年就來聯盟打球,其實是揠苗助長。
媒體也對科比冷眼相待。他的選秀順位僅是第一輪第十三位,選中他的夏洛特黃蜂隊幾天后就用他去和洛杉磯湖人隊交換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國際球員弗拉德·迪瓦茨。TNT(特納電視網,擁有NBA直播權)稱這個交換很劃算,因為迪瓦茨已是一流球星,而科比卻是個“未知數”。
也許是被爭議壓得喘不過氣,初入NBA的科比表現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是糟糕。1997年季后賽,湖人與爵士兩隊在鹽湖城相遇。這是科比第一次打季后賽,也是被他視為人生“頭號恥辱”的比賽。他在這次比賽中投出4記“三不沾”(指球未觸及對方球員及籃板和籃圈),成了爵士球迷的笑柄。這次比賽后,科比一個人找了個高中籃球館練了整整一天的投籃,花了不少的時間去“療傷”。
也是在這次比賽中,爵士與科比成為了冤家。科比曾為某時尚雜志拍攝了造型奇特的照片,爵士球迷竟然把這些圖做成大頭像和海報拿到賽場刺激科比,科比坦言“自己快被他們氣瘋”。
不過,所有爭議最后都成為成功的動力,也讓科比的成功顯得頗有“復仇”的意味。如今,即便最不喜歡科比的觀察家也不得不承認當年湖人在交換中占了大便宜,而直接“受害人”黃蜂則悔得腸子都青了,直說“假如當年我們不同意交換,我們就會擁有科比”的車轱轆話。
至于爵士,個人橫掃60分的謝幕之戰不就是對當年噓聲的最好復仇嗎?
科比是近20年來最強大的數據之王:5個總冠軍,18次全明星賽,2次總冠軍MVP,1次年度MVP,4次全明星賽MVP,兩次得分王,15次最佳陣容,12次最佳防守陣容,NBA生涯總得分3364。除此以外,他還為美國贏得2屆奧運會和1屆美洲杯的冠軍。有網友評價:“這個輝煌的數據除了喬丹,沒有人能壓倒他。”
論天賦和身體素質,科比不是聯盟里最頂尖的。但他的不肯服輸和勤奮刻苦,絕對是聯盟里數一數二的,他的訓練師曾透露,科比在湖人隊幾乎總是到訓練館最早、離開最晚的球員。老將羅伯特·霍里和“大將軍”阿里納斯分別作為其昔日隊友和對手,都稱科比是“我見過最刻苦的球員”。
關于科比的勤奮,最著名的故事便是凌晨4點的訓練。2012年倫敦奧運會,34歲的科比入選國家隊。當時,球隊在拉斯維加斯備戰,凌晨3點30分,科比給“夢十隊”的訓練師羅伯特打去電話,希望羅伯特能幫忙做一點體能訓練。20分鐘后,羅伯特從賓館抵達訓練場,而科比早已獨自開始訓練。1個多小時后,科比才肯放羅伯特回去補覺。
上午11點,球隊正式開始訓練,羅伯特又遇到了科比,問他何時結束的訓練,科比回答:“結束體能訓練后我琢磨著想投中800球,于是剛投完不久。”
科比的勤奮不僅僅表現在技法的訓練上,他對個人身體素質的保養也達到了瘋狂的程度。與許多容易受傷的球員相比,科比的受傷頻率非常低,健康程度極好——只有身體好,才能保證自己的出場率,才能提高成績。他很懂得養身之道:把自己泡在冰桶中,躺在治療床上讓一組專家來幫助他,醫生們會拿一臺價值3500美元的帶鉆頭儀器來按摩他的腿,等等。于是在職業生涯的前17個賽季,科比有15個賽季的出勤率都保持在60場以上。
職業生涯里,科比最嚴重的傷病,是2012—2013賽季的收官階段,他差點跟腱撕裂。受傷原因還是“太拼了”:他為了確保湖人沖進季后賽,每場打滿48分鐘,到了新賽季里,又是從頭打到尾,一共22場比賽。
都說偏執的人才能成功,科比大概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在臥虎藏龍的NBA,科比得以傲視群雄,中間付出的努力和毅力絕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有那么多的“粉絲”和追隨者。
好看的數據帶來的并不只是贊美,關于他“抱大腿”“吃獨食”的說法曾深深地困擾過科比。
1999年,NBA的傳奇教練、一手打造了公牛王朝的“禪師”杰克遜來到湖人隊擔任教練員,和奧尼爾、科比組成“鐵三角”,幫助湖人隊連奪三冠,科比的人氣也開始急速攀升。漸漸地,科比與隊友不合的新聞愈演愈烈。一山不容二虎,科比與奧尼爾在三連冠后矛盾升級,兩人鬧得最僵的時候,不僅在場上不傳球,甚至通過媒體大打嘴仗。
2004年,科比和奧尼爾、卡安·馬龍、加里·佩頓組成“四駕馬車”的豪華陣容沖擊總冠軍,卻在總決賽中大倒熱灶,輸給底特律活塞。賽后,老將馬龍、佩頓失望退役,奧尼爾負氣出走,只有科比拒絕快船隊勸誘,和湖人續簽了7年的高薪合同。湖人進入了科比 “獨自領隊”的時代。
科比成為獨一無二的“帶頭大哥”后,湖人隊成績低落,一度進入黑暗期。相對應的是,科比的個人光環越發耀眼,年年入選全明星賽,個人數據不斷刷新。一些湖人球迷對此頗有微詞,認為科比有點“獨”,只關注自己刷分,不管團隊成績。
那個時期的科比,是球場上眾人矚目的巨星,也是個癡迷于光環的“男一號”。
2008年,“禪師”重新執掌湖人隊,與科比組成“兩巨頭”,湖人隊再次成為NBA頂級球隊。2009年,科比獲得第四個總冠軍,并成功在第二年蟬聯,“讓自己一只手戴滿總冠軍戒指”。然而,2011年“禪師”辭職,科比和湖人隊就此與總冠軍絕緣,這也讓“科黑”直到今天,仍振振有詞地說“科比還是個‘抱大腿的”。
2013年起,科比開始傷病纏身,湖人戰績則直線下滑,他的時代漸行漸遠。
去年11月,狀態明顯下滑的科比發表了退役宣言,字字深情:“親愛的籃球,當我還是一個6歲男孩時,我就深深愛上了你,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隧道的盡頭,我只看到我自己,用盡全力奔跑……但是我的身體知道是時候說再見了。”
這份聲明引來了兩種聲音。一種是遺憾,身為傳奇,他的退役無疑讓球迷傷感;另一種則是質疑,一些人認為科比的退役聲勢太大,“秀”的痕跡太重。
2010年“兩連冠”之后,科比狀態明顯下滑,卻仍然追求頂薪,成為首位享受“NBA20年球齡豁免”條款第一人;2013年底,他又和湖人簽署為期兩年、總價值4850萬美元的合同。批評者指出,這等于讓湖人隊不得不將重組陣容的時間推遲兩年,用犧牲成績和未來為代價,去遷就一位越來越難以保證上場和狀態的昔日英雄。顯然,科比對于湖人而言,更像一位能帶來巨大商業價值和市場影響力的大明星——科比曾屢次獲得NBA美國、中國兩大市場球衣銷量榜冠軍。
大概從那時起,人們對科比職業生涯的關注漸漸減少,他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職業——娛樂明星。人們關注他的個人生活和花邊新聞,愛他的人和黑他的人爭吵不休。有人因此開玩笑,“科迷和科黑數量都是NBA第一”。這種兩極分化的態度甚至一直持續到4月14日的科比“真正告別戰”——“粉絲”為他的單場60分歡呼、感動,而“科黑”卻冷冷地指出,為此他在場上足足呆了42分鐘,投籃整整50次。
對科比而言,“主角光環”是他的情結。這一情結,讓他在少年時乘風破浪、流血流汗地追求個人理想,也讓他在退役時風光無限卻受到爭議。
也許,走下賽場成為傳奇,對科比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