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為民
摘要中日兩國自建交以來在文化方面的交際活動日趨增多,兩國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翻譯人員。作為兩國文化建交的橋梁,譯員擔任著重要的責任,在翻譯過程中,譯員必須完整、準確的傳達發言人所表達的內容,不能故意歪曲說話者的意圖或夾雜自己的主觀意見。對譯員而言,僅僅掌握翻譯技巧和目標語言遠不能勝任中日文化交際中的翻譯工作,了解兩國文化背景、捕捉發言人的非語言信息、快速的轉換兩種語言等,是必修的功課之一。本文主要從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這一角度出發,分析了翻譯活動的具體過程,及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對譯者的要求。
關鍵詞中日跨文化交際翻譯譯者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2
一、中日跨文化交際中的翻譯活動概述
翻譯活動的范圍很廣。就其翻譯方式來說,分為漢語譯成外語和外語譯成漢語兩種。就其工作方式來說,分為筆頭翻譯和口頭翻譯,口頭翻譯又包括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交替傳譯是發言人先講述幾句話或一段話后停頓一下,讓譯員進行現場翻譯,在這個過程中譯員可以做些記錄,翻譯難度較同聲傳譯而言略低;同聲傳譯是譯員的翻譯速度與發言人說話速度基本同步,或只能有一兩個詞組或最多半句話的差距。就其翻譯程度而言,又可以分為全文翻譯和部分翻譯。這些翻譯既有共同之處,又各有其特點。
對于中日跨文化交際工作內容而言,主要翻譯工作包括日譯中和中譯日的口譯與筆譯,口譯的方式以交替傳譯為主同聲傳譯為輔,在口譯過程中譯員不僅翻譯時間緊迫,對所翻譯的內容沒有仔細斟酌的時間,還要充分考慮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和翻譯細節,對于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際活動,口譯工作人員需要時刻站在國家的立場和政策的角度進行準確無誤的翻譯,否則就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經濟利益、形象、聲譽、地位以及國際關系等,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而對于兩國文化交際工作中涉及的筆譯工作,不僅要求譯員將翻譯內容進行準確、嚴謹、完整的進行翻譯,而且還要求譯文通順、優美,譯出的中文就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而非“歐化中文”,譯出的日文也是地地道道的日文,非“中式日文”。筆譯人員勝任這項工作除了熟練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外,還需要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和較強的責任心及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
二、中日跨文化交際中翻譯活動的過程分析
(一)筆頭翻譯活動的過程
中日跨文化交際活動所涉及的筆譯內容多為與文化、會議等相關內容,筆頭翻譯不同于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筆譯譯員可以在翻譯過程中查字典、找參考資料或與同事商討,翻譯時間也沒有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時間緊迫,可以讓筆譯譯員對翻譯內容進行反復研究、體會原文,不斷推敲、琢磨、斟酌字句。筆譯與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相比,筆譯對翻譯的質量要求最高,譯文不僅需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而且還要求達到日語母語的要求,筆頭翻譯活動的過程較口譯過程而言較為簡單,主要是閱讀起點語言--理解起點語言--解釋成目標語言。
(二)交替傳譯活動的過程
口譯中交替傳譯相比同聲傳譯難度要略小,交替傳譯在進行現場翻譯時,可以等發言人講一句話停頓后,再給聽者進行傳譯。在傳譯過程中,如果遇到實在聽不懂或想不出對應詞時,還可以請教在座的中外人士,或請發言人將內容再重復一遍,或借助聲調、手勢等進行解釋說明,達到聽者理解發言人內容的目的。口譯不同于筆譯的難點之一在于,口譯要聽清楚發言人的說話內容,而不同的人往往說話的風格和口音不同,即使在日本也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說話風格和口音,有的人說話喜歡用簡單明了的短句,有的人則愛用一句套一句的復雜句;有的人說話語速較快,有的人說話則慢條斯理;有的人說話口齒含糊不清,有的人說話吃音吞音。但不管哪種說話狀態,交替傳譯者都必須迅速反應,并準確、完整的翻譯出來,且翻譯人員在表達方面要保持語速適中,不帶拖音、嗯音,講話內容重心明確,不拖泥帶水、胡編亂造、不懂裝懂??偟膩碚f,交替傳譯活動的過程為聽清起點語言--記憶起點語言--理解起點語言--解釋成目標語言。
(三)同聲傳譯活動的過程
同聲傳譯活動大部分出現在會議活動上,需要翻譯人員對發言人說話內容邊聽邊譯。同聲傳譯與交替傳譯在翻譯活動中有一些共同之處,即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聽清楚對方說話內容,并迅速反應,將發言人說話內容翻譯成目標語言。但同聲傳譯比交替傳譯對譯者的要求更高,同聲傳譯人員不同于交替傳譯人員跟隨在發言人身邊,而是單獨在同傳室里進行翻譯,譯者無法與發言人和其他人員進行交流,對于出現漏聽等現象也只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進行快速彌補,保證翻譯內容句子通順、語義完整、表達出了中心意思。對于同聲傳譯的翻譯速度,主要由發言人來決定,譯員只能自己適應,由于同聲傳譯難度之大,譯員一般情況下只能在保證中心意思傳達出來的情況下,將發言人內容譯出百分之八十,就可以被大眾所接受。同聲傳譯的活動過程與交替傳譯的活動過程類似,主要為聽清起點語言--理解起點語言--解釋成目標語言。
三、中日跨文化交際中翻譯活動對譯者的要求
翻譯工作在大眾看來只是單純的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外一種語言,只要翻譯人員熟練掌握兩種所需翻譯語言的語法、詞意和發音就能將起點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言。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譯員將起點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言是否就準確傳達了發言人的意圖呢?顯然有失妥當。如在日語中“彼は ナ イ一フだ”翻譯成漢語意思為“他是一個很天真的人”,但實際上這句話在日語里所表達的意思為“他是一個感情很細膩的人”。如果不注意說話者想表達的意圖,兩句話翻譯出來的意思則截然不同,同時“天真”一詞在漢語的某些句子中還存在貶義的含義,所以,翻譯如果僅限于理解一種語言的意思,那就很難準確傳達說話者的真正意思,給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造成誤會。
(一)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專業術語
翻譯的基本知識和專業術語在中日文化交際活動中需經常用到,不管是對會議的口譯還是對文件的翻譯,都會有大量的術語存在。如果文件中涉及到法律、哲學、機械類技術術語等,翻譯人員如果沒有扎實的專業術語知識,則很難勝任這項翻譯任務,且對術語的翻譯通過術語表或臨時突擊認識術語含義也并不能全然掌握對術語的準確翻譯。曾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對中美軍用機事故的報道過程中,需將內容從日語翻譯成英語,但因譯員對雙方乘務人員的人數不清楚,所以翻澤成英語時對單詞用單數還是用復數掌握不清。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譯員了解一些事故或軍用機背景知識,就可以進行推測或進行補充翻譯。
(二)了解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
對兩國語言的翻譯了解兩國的文化背景是譯員必做功課之一,中日兩國的歷史關系深遠,且兩國關系在某些方面有敏感的一面,中日兩國人民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因此譯員對兩國文化建交活動的翻譯更需謹慎。在翻譯時,日本人更注重從其文化角度出發理解句意后進行翻譯,中國人對句意的理解在這方面與日本人有所不同,如果譯員不深入掌握日本文化,則在翻譯過程中,所傳達的信息也將會不同,可能會因為翻譯不當而引起兩國在文化建交方面的摩擦,造成對對方的不信任感。所以,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入在交流過程中為了避免產生誤解,需要充分了解雙方的文化背景及把握好翻譯的目的與重點。
(三)熟練把握語言或文章的邏輯性
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都需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語境,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情感脈絡。中日文化交際活動中的翻譯過程除了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語境外,還需要了解中日兩國的雙邊關系、迄今為止的合作內容以及兩國未來的政治建交趨勢,才能恰當地翻譯出談話內容。在中日兩國文字或語言對譯上面,一個日文對應著多個中文意思,如何恰當地選用詞語,需要譯員對文章或語言的邏輯性有較強的把握,根據整個文章和中日關系所表現出來的意圖和情感,選擇最合適的譯語。
(四)對非語言信息有較強的把握能力
非語言信息是指說話者所表達出來的語言以外的信息,如說話的語音語調、面部表情、聲音大小、說話的語速、說話過程中停頓次數等。譯員要把握發言人的心情、說話意圖,就必須準確把握發言人的非語言信息。喬姆斯基的語用學概念中提到:翻譯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是要在捕捉說話者想法、意圖后正確傳達給聽話者的過程。由此可見,非語言信息在譯員翻譯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它能輔助譯員更準確的把握翻譯的內容,確保翻譯所用的譯語不出現誤差。
(五)快速的反應能力
在上述第二節論述翻譯活動的過程時,詳細說明了口譯的工作內容。從口譯的具體工作內容可知要想勝任口譯工作,譯員必須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盡管交替傳譯比同聲傳譯更靈活一點,但及時對發言人內容進行反應并快速翻譯是工作職責之一,在中日文化交際活動中,譯員代表了中國的形象和中國的文化實力,快速、準確的傳達發言人所表達的內容是譯員應具備的素質,口譯過程沒有太多斟酌和思考的時間,譯員在工作時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即使在翻譯過程中出現漏聽漏詞等現象也必須快速反應立刻彌補,快速進行下一階段的翻譯,確保翻譯內容的連貫和意思表達明確。
四、結語
綜上所述,翻譯工作并非像大眾所理解的單純的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它所涉及的內容、細節、知識點很多,一個優秀的譯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兩種語言形態,還要了解各國的文化背景和準確把握說話者的態度等,這些能力的具備需要譯員平時多積累知識、多觀察優秀譯員的表現、多從細節方面捕捉和專研發言人的非語言信息等??偟膩碚f,譯員作為跨文化交際中的橋梁,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和文化實力,其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譯員應該用自己的專業實力、卓越的語言能力和各種知識來實現雙邊關系的良好對話。
參考文獻:
[1] 胡緯緯.淺論中日跨文化交際中的翻譯活動和譯者[J].長春教育學院學,2012(2).
[2] 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3] 楊嵐.文化差異與翻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
[4] 王秀文.中日語言翻譯與跨文化交際[M].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5] 蘇顯超.小議中日文化差異與翻譯[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6] 衛春麗.日語口語翻譯的相關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9).
[7] 百度百科,翻譯種類詳解.
[8] 劉俊鳳,陳遠春.國內的中日翻譯現狀[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0(3).
[9] 王瓊.探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翻譯的特點及注意事項[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6).
[10] 楊士杰.由誤讀誤譯引發的對原語的理解及翻譯技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