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宜
摘 要 新《安全生產法》提出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設備設施、作業現場、操作過程的標準化,夯實安全基礎,保證安全生產。機械行業機械傷害事故加多,本文通過車削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從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看法,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推進機械加工行業標準化建設。
關鍵詞 安全生產標準化 車削事故 原因分析 預防措施 安全技術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U29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1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在傳統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基礎上,根據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企業生產工藝特點,借鑒國內外現代先進安全管理思想,形成的一套系統的、規范的、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其主要做法是通過強化風險管理,注重過程控制,做到持續改進,確保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標準化更是保障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基礎工程,也是綜合性工程,包括安全生產的目的和任務、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投入、安全設備管理、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重大危險源管理等十三項內容。下面就通過一個具體事故案例分析來展現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生產過程中事故預防起到的重要作用。
機械加工作業被碎車削或帶狀車削灼傷、打傷、劃傷操作人員的事故案例很多,最典型的是2004年5月18日,機械加工車間一名車工在進行芯軸加工任務時,被纏繞在軸頭的長約3米長的金屬車削拉傷其左足后腳跟腳肼,造成殘疾。一根長達1米多細如燈絲的車削卻導致了該職工的嚴重傷害,從這起事故中我們分析如下。
一、直接原因分析
被加工件加工作業中形成的長削,在機床高速運動中形成的拉力,操作人員腳踩與車床連接未斷開的長削被拉傷左腳是導致該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情況,在自動車床上最理想的切削是寶塔壯切削。切削的形狀隨加工材料性能、刀具的幾何角度、切削用量、潤滑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控制機床旋轉速度和機加相關參數是防止形成長車削的關鍵。本次事故所加工的材料屬不銹鋼類,其延展性較高,不易形成崩碎切削。若進刀過快、刀具的幾何角度、吃刀量、潤滑條件等因素即可形成長削。
二、間接原因分析
作業環境布局欠佳,機床布置方式應保證不會加工件特別是切削甩出傷人。事故現場是后面一個車床的卡盤直對前面車床的工作位置,位置較緊湊,容易相互之間造成傷害。
三、預防同類事故發生的措施
崩碎切削和帶狀長切削的形成對作業安全是最不利因素。對操作者很容易構成頭面部、手部的傷害,嚴重時可導致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建議從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上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一)安全技術措施上
在高速切削塑性金屬材料時,若不采取適當的斷削措施,就易形成帶狀削。帶狀削連綿不斷,經常纏繞在工件或刀具上,不易清除,最易傷人,因此盡量避免產生帶狀長削。
1.在前刀面上磨出形狀、尺寸合理的卷削槽,是預防帶壯切削傷人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2.在車床頭增加有機玻璃支架擋板。
3.通過選擇恰當的切削用力量、刀具幾何角度及潤滑條件來改變崩碎削和帶壯長削的形成。
4.后面車床卡盤應躲開前面車床的工作位置比較安全。
5.車床與車床、車床與墻壁之間應有適當的距離,以保證操作者安全操作和行走。間距的大小由機床的尺寸和機床的工作條件來決定。機床側邊與墻壁或柱子無工作地時,間距為(400-500)毫米,有工作地時,間距為(1000-1200)毫米,機床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800毫米。機床某一邊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過時間距一般為1200毫米。機床兩邊均有工作地時機床之間間距為1500毫米;機床兩邊都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過時間距為1800毫米。
(二)安全管理上
1.機械加工車間實現現場作業標準化,在設備設施擺放時應進行平面布置,并按人機工程原則、重要性原則、使用頻率原則、功能原則、使用順序原則等原則要求合理對作業場所的設備設施進行布置,從本質安全角度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2.修改完善車床安全操作規程,增加進刀速度和轉動限速的要求。
3.出現不正常切削應停機檢查原因,消除不正常現象后再作業;要杜絕直接用手掏削的方法。
4.隨時清理作業現場,防車削堆積。
5.應加強本崗位作業人員的技能訓練與培養。
新《安全生產法》提出了“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要求,在機械加工車間推行現場作業標準化、操作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就是預防減少機械傷害事故,實現本質安全問題。如上述事故,如果該車工崗位開展了安全標準化工作,從安全投入、安全設備管理、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重大危險源管理等幾方面入手綜合治理,設備設施的布局進行調整,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改進,危險源管理到位,從業人員進行了足夠的培訓,那么,本此事故則可消除在萌芽狀態。
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前瞻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需要各個方面有效配合,同心協作的工作,只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從各個層面、各個方面入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才能達到“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 林明清主編.工業生產安全知識手冊[M].電子工業出版社.
[2] 王朝富主編.機械制造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指南[M].